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萍 《汽车实用技术》2020,(4):76-77,80
以某4x4全驱沙漠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整车数学模型,建立了整车侧倾角与板簧、横向稳定杆刚度的函数关系,得到悬架侧倾角刚度对整车侧倾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横向稳定杆角刚度计算方法,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过硬的横向稳定杆会限制车辆的越野能力,因此某些车型为了保障越野能力而选用较软的横向稳定杆,便导致了越野车侧倾刚度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套可取代横向稳定杆的车身稳定系统,用于在不影响车辆越野性能的同时增加车辆的侧倾刚度。通过建立整车及液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运算仿真,以求得能和整车匹配的车身稳定系统的关键参数。然后根据该车的底盘结构对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并开发出了原型样机进行装车试验。通过对原装越野车和改装越野车进行悬架性能试验、蛇行试验和平顺性试验,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了车身稳定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车辆动态侧倾刚度,改善其操纵稳定性且并不影响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3.横向稳定板簧横向稳定板簧可阻止车辆的横向运动,增加底盘的横向侧倾刚度。4.精确的高度控制阀在任何路面情况和驾驶工况变化的情况下,精确的高度控制阀都能保持精确的行车高度。5.高强度衬套无需润滑的高强度衬套具有优越的可靠性。COMFORTAIRTM客车后桥空气悬架系统COMFORT  相似文献   

4.
横向稳定杆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横向稳定杆的受力分析,推导出其等效在车轮处的侧倾角刚度,给出了稳定杆截面相当应力的计算公式和最大应力横截面的位置。求出了悬架在最恶劣工况下横向稳定杆的强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杆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对其侧倾角刚度和最恶劣工况下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横向稳定杆的若干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新型汽车悬架横向稳定杆的参数化设计,推导出横向稳定杆尺寸参数的约束公式和橡胶衬套的径向变形量计算公式,在橡胶衬套变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横向稳定杆端点位移计算公式及其校核公式.运用Excel建立基于CATIA的横向稳定杆参数化模型.并建立Visual Basic窗口,通过编程控制Excel表格相关输入参数,运用Excel实现横向稳定杆相关数值的计算,并将计算值返回到窗口,同时实现参数驱动横向稳定杆三维模型的自动重构.通过有限元分析:稳定杆端部最大位移为83.7 mm,相对偏差为-2.91%;最大Von Mises应力为1 070 MPa,小于许用应力2 884 MPa,从而验证了横向稳定杆参数化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上一个重要的安全部件,对整车的侧倾和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其刚度与强度是稳定杆设计的重要指标,由于其几何形状受布置的影响,结构相对复杂,传统的理论计算是建立在不考虑空间尺寸,对结构进行了大量简化之上,只适合形状较简单的稳定杆,对于形状复杂的稳定杆,传统理论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准确预测稳定杆的强度与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某车型的稳定杆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对稳定杆的强度与刚度进行分析,为稳定杆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悬架系统多体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前后轴荷、前后偏频比,优化改制车辆弹簧刚度,对前、后悬架进行反向跳分析和整车稳态回转分析,匹配前后稳定杆直径,解决整车侧倾增益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进行了主动横向稳定杆结构和应用现状分析,研究了主动横向稳定杆核心零部件和系统的先进技术进展,接着分别介绍了汽车液压互联系统、电磁悬架、奔驰ABC悬架技术;研究车身侧倾控制技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降低车轮的侧倾转向角和侧倾外倾角,进而使转向更加中性并且提升汽车在弯道的极限性能。  相似文献   

9.
轮边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一种重要驱动形式。安装横向稳定杆可在不改变垂向刚度的前提下提高车辆侧向刚度,从而在保证行驶平顺性的同时改善行驶稳定性。由于单斜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传统悬架形式存在区别,因此需要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推导公式和建模仿真。以电动汽车整车平台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实际结构和空间布置的需求,确定稳定杆的结构参数,以此提出不同刚度的横向稳定杆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个方案进行建模仿真,从时域角度和频域角度分析整车系统对方向盘转角的阶跃响应特性。研究方法对于其它形式(如麦弗逊悬架、双横臂悬架等)的轮边电驱动系统横向稳定杆的设计匹配亦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装有被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在高速大转角转向时容易发生侧翻及在直线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基于整车6自由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进行控制;直线行驶时,主动横向稳定杆处于"OFF"状态,降低悬架刚度,提高车辆舒适性。采用时域与频域仿真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最优侧倾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李根 《上海汽车》2021,(2):55-59
以汽车变截面悬架稳定杆为研究对象,基于卡氏定理推导了该类型悬架稳定杆扭转刚度计算公式,并与CAE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文中推导的扭转刚度计算方法,以某型实际车辆稳定杆为例,分析并研究了空间安装角、过渡区圆角半径、中间部位杆径及长度对扭转刚度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实际底盘调试工作,提出了一种可快速...  相似文献   

12.
横向稳定杆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悬架侧倾特性分析中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某车辆前悬架仿真分析模型,其中横向稳定杆结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建模。悬架侧倾特性的仿真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模态叠加和基于铁木辛科梁理论的稳定杆柔性体模型精度较高,而在基于材料特性的稳定杆刚体模型中加入修正系数可以提高仿真精度,使计算结果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近现代车辆悬架一般设计得比较软,在高速行驶转向时,车身会产生很大的横向侧倾和横向角振动。因此,杆式横向稳定器应运而生,并以成本低和结构简单而得到广泛应用。横向稳定杆对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有很大影响,一般要求当侧向惯性力等于0.4倍的车重时,车身的侧倾角小于6度,同时为了满足汽车稍有不足转向特性的要求,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比值一般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研究分析橡胶衬套发现橡胶衬套的刚度变化对汽车的悬架参数有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能。文章选择对橡胶衬套的刚度展开讨论,首先建立了带有橡胶衬套与转向系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的弹性连接运动学模型。以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轮距的变化、轮心处悬架垂直刚度等悬架参数为观察指标,设置悬架与整车的部分参数,给建立的模型输入左右车轮平行跳动激励,进行仿真对比,得出弹性连接状态下的模型综合结果更好。然后分析在弹性运动学状态下各个橡胶衬套刚度的改变对悬架运动学特性参数的影响大小,得出衬套径向刚度、轴向刚度的改变对悬架运动学特性参数综合影响,这对提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悬架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的独立调校,文章对一种双横臂解耦悬架进行了优化分析。运用CAXA和UG等软件确定悬架各硬点初始的坐标,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dams/car对解耦悬架进行运动学仿真,研究摇臂的几何结构对悬架传递比和解耦度的影响,并对摇臂的几何机构进行优化和校核,最后采用Adams/carinsight模块对解耦悬架的前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前悬的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关联度小,且车轮参数变化理想,满足了设计要求,这对FSAE赛车的解耦悬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某车型横向稳定杆安装位置的初始设计时,由于考虑不周而导致车辆行驶于扭曲路面时出现异响。本文主要通过查找问题、检测零件及对横向稳定杆安装位置设计的分析与试验,确定了横向稳定杆的安装位置初始设计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乘用车底盘球铰链是底盘悬架系统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和承载力作用、转向和导向、连接支撑横向稳定杆和摆臂等部件。其运动复杂,受力也复杂。球铰链是一个金属与非金属小总成,各散件之间需要精密匹配。由于结构和使用环境等原因,设计时要考虑磨损特性和密封特性。文章从不同乘用车底盘形式中的球铰链结构种类、相应散件材料选择、受力分类和开发试验大纲几个方面对球铰链进行论述,为其开发提供了框架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底盘系统刚度特性关键指标,阐述了悬架和转向系统刚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项目,建立了底盘系统刚度特性优化体系和关键考核指标,提出了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点刚度匹配和控制方法;综合考虑系统中各部件的特点,结合零件制造可行性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对某车型多连杆后悬架进行优化,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SUV车型,在ADAMS/Car软件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基于等效动力学方法,在模拟粗糙水泥砼路面的随机路面谱工况下进行平顺性仿真,对底盘质心处的垂直方向加速度进行分析。针对该种工况,通过ADAMS/Insight模块对整车模型扭转梁式后悬架的衬套刚度参数进行平顺性优化仿真,生成了平顺性优化方案,再使用该优化方案在其他工况下进行平顺性仿真分析,验证其对于多种不同工况的适应性,结果显示该平顺性优化方案在试验所考虑的几种工况下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骏捷 FRV 是利用华晨最新技术平台打造的首款 A 级两厢车。FRV 前脸的设计依然带有强烈的中华车型特色,中字形黑色进气隔栅上下配合上银色镀铬合金,点缀出骏捷 FRV 时尚的设计元素。大气而不张扬的大灯,使前脸显得饱满而线条也更加紧凑。车尾设计和前脸设计风格一致,线条圆润的后灯饱满而带柔性。整车造型上突出了力求动感而更加时尚前卫的风格。骏捷 FRV 搭载排量1.6L 三菱4G18发动机,最大功率79kW/6000rpm,最大扭矩138N·m/4500rpm。它的悬挂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带横向稳定杆,复合扭转梁式后悬,使它的底盘调校柔中带刚,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