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7,(10):14-18
中国经济在2000年以后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中国的粗钢生产量为1.26亿吨,2006年已达到4.17亿吨,增加了近3亿吨,几乎都利用高炉生产。钢铁的快速增产带来铁矿石、焦煤的需求急剧增长,铁矿石从2000年的7000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3.25亿吨,6年间进口增加了2.55亿吨。在焦煤方面,从2003年开始进口,但由于国内焦煤的产量增加,对海上贸易的影响较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据悉,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近日发表声明,2004/05年度世界小麦产量将从2003/04年度的5.52亿吨跳升到6.01亿吨,从而使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库存量增加,向主要进口国中国的销售量加大。  相似文献   

3.
章博 《海运情报》2008,(2):12-13
在冷藏运输领域有两个明显的向上趋势,一是国际冷藏运输的年增长率达到了5%,二是冷藏运输的集装箱化也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国际冷藏货物运输从1995年的8460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1.33亿吨,年增长率达到4.6%。据估计,这一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到2015年,届时国际冷藏货运量将达到1.99亿吨,集装箱化程度将日趋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检》2013,(11):50-50
10月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2亿吨,同比增长8%。外贸吞吐量完成2.8亿吨,同比增长10%。国际经济形势有回暧趋势迹象,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1个百分点,外贸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到11月底,秦皇岛港共完成吞吐量13790万吨,同比增长21%。在提前37天完成年初确定的1.35亿吨年度吞吐量计划、创下历史同期新纪录后,秦皇岛港正在向1.5亿吨的年度吞吐目标全力冲刺。  相似文献   

6.
一、钢铁产量和消耗量 世界粗钢产量从1950年的1.89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1.06亿吨,55年共增长4.85倍,平均年增率为3.62%。其中2000-2005年共增长30.4%,年增率为5.46%,这一增速的驱动力是中国钢铁产量的高速增长(见表1和表2)。[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运》2006,(12):74-74
煤炭生产:预计2006年煤炭产量突破23亿吨。经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最后确认,2005年煤炭行业产量为22.05亿吨,相比2000年增长69%左右,年均增长11%左右;小型煤矿数量减少约5000多处,全国大中型煤矿产量所占比例上升约7个百分点,达到54%。预计2006年煤炭产量达到23.5—23.6亿吨。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12,(1):67-67
12月份.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1亿吨,同比增长77%。其中.内贸完成4亿吨,同比增长7.8%;外贸完成2.1亿吨.同比增长75%。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在国内需求增长的带动下,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完成90.7亿吨.同比增长119%。其中,内贸完成63.2亿吨,同比增长125%:外贸完成275亿吨.同比增长11.2%。  相似文献   

9.
全球钢材供需形势 全球钢铁产量和需求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中国经济更加活跃及国内钢厂大幅增加产能的结果。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钢产量已经增长了2.2亿吨(增幅为170%),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产量仅增长5400万吨(增幅为7.5%);中国钢材消费需求将增长1.8亿吨,而其他地区需求则可能只增长7000万吨。2005年,中国钢材全年产量将达到3.47亿吨,相当于全球钢产量的31%。到2008年,中国钢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很可能将分别达到32.7%和32%。虽然中国政府会采取行动来降低中期钢铁企业增加产能的速度,但许多大项目已经上马,因此预计中国钢产量的增加至少将持续到2007年。此外,中国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将逐渐显现,近1亿吨的落后产能将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10.
一、2003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及特点 1、钢铁产量持续高增长,实现产销两旺 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钢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据统计,2003年前11个月全国累计产钢2亿吨,同比增长21.5%,钢材产量2.13亿吨,同比增长23.3%。预计全年产钢2.2亿吨,比上年增长3500万吨;产钢材2.33亿吨,比上年增长4000万吨,增长21%。 2、进口钢材继续大幅度增长,对国内市场形成巨大压力 2003年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冷轧薄板、中厚板等钢材品种供给不  相似文献   

11.
《水运文献信息》2006,(12):8-9,10
一、2007-2020年钢产量预测 以2006年粗钢产量和2020年的需求量为控制点,预测各水平年我国粗钢需求量。预计2007~2008年间,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放慢的前提下,钢产量高速增长势头开始平缓下来,并且考虑到今明两年内将淘汰落后产能5500万吨,预计2007年粗钢需求量4.5亿吨,2008年为4.7亿吨。2008-2010年间粗钢年均增量降为2000万吨,2010年粗钢产量约5.1亿吨。在2012年后,粗钢产量以Ⅸ的增速缓慢增长,在2020年前后粗钢需求量逐渐上升到饱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运文献信息》2006,(4):30-30
未来4年全球船板需求将达5000多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5.88亿吨;2006年世界钢产量预计将达12亿吨;2010年前原油产量增长将能够满足全球需求;巴基斯坦拟铺设管道助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编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12,(3):79-79
2月份,我国主要港1:3货物吞吐量完成56亿吨,同比增长14%。其中,内贸完成3.4亿吨.同比增长9%外贸完成2.2亿吨.同比增长24%。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稳定因素增多.但在国内需求增长特别是铁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进13量增长的带动下,港1:3货物吞吐量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4.
印度铁矿石出口量2012年可能创出历史新低。根据印度联邦矿业部的预测,在2012/2013财务年度铁矿石出口量约为4000万吨。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里,铁矿石出口量从2010年度的1亿吨下降到6000万吨。印度最高法院2011年7月发布了禁令,禁止在铁矿石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卡纳塔克邦进行开采活动,除此之外,新的关税也是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回顾 1.总量 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年度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06年1-10月,中国对外贸易继续此前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态势,进出口贸易额达14249.5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7792.85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6.8%;进口645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2005-2020年期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受国内石油资源的限制,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4亿吨,2020年将增加到3.2-3.6亿吨。2010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顾家骏  王艳 《海运情报》2006,(11):1-11,18
1.世界能源耗量的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长。据联合国统计,1972-1995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2%,同期世界人口从37.84亿增加到56.82亿,年均增长1.8%,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2%。1995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为83.41亿吨石油当量。21世纪初的20年中,世界经济年增率预计在3.1%左右,人口将达到75亿,年均增长1.1%,预计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2%。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137.49亿吨石油当量,比1999年增长59%。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12,(2):69-69
1月份,我国主要港13货物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增长3%。其中.内贸完成39亿吨,同比增长8%;外贸完成2.1亿吨,同比下降6%。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稳定因素增多,由于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进口量下滑,外贸货物吞吐量下降幅度较大,但在国内需求增长的带动下,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小幅增长,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9.
《水运文献信息》2004,(12):30-30
国际能源署判断油价进入下降通道,2004/05年度世界油菜籽产量将升,全球甲醇市场供不应求,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净增30.21万吨,澳大利亚前三季小麦出口高达1910万吨,俄罗斯石油年产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远洋航务》2016,(5):12-13
【声音】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规划中的重组将使年度钢铁产能到2020年降至11亿吨左右,同时国内消费不太可能超过7亿吨。要想让情况变得可以接受,我们需要(额外)削减2亿吨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