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从整体上研究摩托车的振动特性,采用Virtuallab/motion软件建立摩托车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在施加外部激励(发动机激励和路面激励)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通过对模型施加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激励来比较车架质心处的加速度;通过Virtuallab/motion仿真摩托车通过凸块的运动过程,计算得到车架质心处的加速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摩托车的振动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某T型长头驾驶室商用车,小批试销平顺性差,严重影响销售。经过调研分析,查明根因是前悬橡胶衬套刚度太高。提出开发超低刚度驾驶室悬置衬套创新构想,将刚度从3400 N/mm降低到140 N/mm,降幅达96%;研究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开发“超低刚度衬套+阻尼减振器”的组合式悬置装置,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载高速沥青路工况下,组合式悬置装置使得座椅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从1.16 m/s^(2)降低到0.37 m/s^(2),整车平顺性提升了68%,优于某国际标杆的0.78 m/s^(2);主观评价分从3分提升到6分,与某国际标杆相当,达到用户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沥青路面施工中振动压路机振动轮加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振动压实设备-沥青路面"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提出沥青路面振动压实过程接地振压工况和跳离地面跳振工况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2种工况动力学方程进行仿真建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接地振压工况下,当达到稳态振动时振动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成正弦曲线变化;跳振工况下,振动轮加速度在跳离地面时振动加速度变化较小,当与地面接触时振动轮加速度出现突变。通过现场试验实测振动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2种工况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振动压路机振动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上接2023年第3期)4减震器油的工作性能由于大多数减震器是通过油的流动阻尼力来吸收冲击和振动能量,并转化为油的热量散发掉。所以,阻尼力与油的粘度有着密切关联,而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摩托车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的环境温度等都不同。因此,为适应摩托车运行地域的各种气候条件,对减震器油提出了以下技术要求:a)摩托车减震器油不但要拥有良好的适温性能以及较高的粘度指数,还应有低凝固点。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摩托车减震器油温度变化时,油的粘度变化应很小。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摩托车减震器油,凝点不得低于零下40℃。也就是说,当进入严寒冬季气温下降,大气温度在0℃~-40℃时,油液应不失去流动性。b)减震器油在摩托车所有的使用范围内(包括高速、满负荷以及超载行驶等特殊情况),要尽可能少汽化损失,即所谓的汽化小性能。  相似文献   

5.
葡萄牙维亚纳人行桥设计为平转式开启桥,桥塔基础采用10根?40mm的微型桩基础,桩基础施工采用大直径钢管围堰,微型桩钢管与钢筋笼绑扎在一起下放,在微型桩施工及钢管围堰底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拆除。该桥的静、动力测试包括2个环境振动试验,采用频率振动法测量斜拉索索力,利用人群荷载估算桥梁的振动水平及向公众开放后前4个月内(监测期)的最大竖向响应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极限加速度幅值低于0.5m/s2,桥梁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度;在少数情况下极限加速度幅值接近1m/s2,桥梁处于中等舒适度水平;偶尔极限加速度幅值在1~2m/s2,舒适度处在最小极限水平。横向振动仅发生在桥梁处于开启状态、受风荷载影响时、桥梁开启和闭合操作过程中。人行桥观测期内检测到的加速度最大值约为0.9m/s2。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国内某客车制造公司售出一台12m的高二级卧铺大客车.其底盘是杭汽公司生产配套。据用户反馈该客车自行驶里程达2万公里以后,当车速为60—65km/h时,车厢内中后部出现“轰轰”的异响并感觉到地板有一定的振动,使人的听觉压抑(两耳有发闷感觉),而其它部位声音较正常,当车速达到70km/h以上时,该异响和振动消失.再至98km/h时异响再度出现且严重,同时感觉到车厢内卧铺器具和地板振动亦较厉害。为此,客车和底盘两公司曾派人或委托当地特约服务站进行了多次检修.几经更换主减速器总成以及相关零部件,但故障始终未能消除。  相似文献   

7.
运用谐波叠加法建立了C级路面模型,通过模拟迭代将路面不平时间历程转化为激振器的驱动信号,并应用于道路模拟的摩托车平顺性试验测试中。采用两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试验机对摩托车系统进行了振动试验,分别对驾驶员座垫、脚踏、手把和行李箱位置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行李箱处的振动最大,手把位置和脚踏位置的振动次之,座垫处的振动最小。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NVH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噪声、振动与舒适性,它是衡量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介绍了在目前摩托车NVH技术研究领域中,摩托车从设计开发到试制生产过程中振动控制的一般工作流程及测试分析方法。并分析说明了解决摩托车噪声问题的通常步骤及手段。提出了结合人体对振动及噪声的主管感受,改善摩托车的舒适性,是摩托车NVH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冲断区域维修标准,本文首先建立冲断区域人-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结合Matlab软件对振动方程进行求解,以获得乘客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车辆经过冲断区域时,其在做振幅减小的简谐振动;当车辆进入冲断区域0.22 s时乘客加速度最大,其值为1.57 m/s2.最后,考虑行车舒适性以最大瞬态振动值作为行驶舒适性评价指标,提出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的确定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相应算例.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振动激振力突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云良 《摩托车技术》1996,(10):16-18,20
摩托车整车振动激振力随车速度变化而突变,这对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整机寿命都带来负作用;当发动机产生的激振力特别是z方向的振动与车架的第二阶固有频率吻合时,便会引发共振,造成摩托车整机的振动剧烈;通过对摩托车用车架进行动态分析,找出解决摩托车振动激振力突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大车架的刚度。  相似文献   

11.
彭卓凯  吴锋 《摩托车技术》2007,(9):28-30,69
通过对162FMJ发动机平衡分析及整车振动测试分析,得出整车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平衡率偏低.利用UG三维绘图软件建立了162FMJ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三维模型,通过平衡计算,在UG中对曲柄轴进行了优化.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曲柄轴优化后,整车振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款250型新开发摩托车车架,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整车参数化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技术、谐响应分析技术、全局灵敏度分析技术及优化设计技术,分析车架动态特性及发动机激励下车架的振动响应,并改进了车架结构以降低振动,总结出一套摩托车车架振动性能优化设计流程,为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振动及减振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摩托车振动的力学模型及影响振动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摩托车的开发和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控制振源、隔振及提高车架刚度3者之间的影响,在发动机选定后,可采取隔振措施及提高车架的刚度来有效地控制摩托车的振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摩托车整车性能测试系统上跑车,对HN125T-2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刚性连接进行振动信号测试,分析发动机振动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发动机与车架弹性连接的方案,设计合理的结构装置,并用相同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振动信号测试验证,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发动机振动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涂奎  李伟 《摩托车技术》2011,(10):44-46
通过对ODS原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摩托车整车进行了ODS试验,提出了降振改进方案。试验表明,运用ODS技术对摩托车整车降振快捷,共振明显消失,振动情况更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将2款不同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的减震器分别安装在同一辆摩托车上,并在典型坏路面、石块路面和平直路面上进行了振动对比测试,并按ISO 2631标准要求,对摩托车脚踏位置、座垫位置进行了分析计算及舒适性评价;对立管中部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为摩托车道路振动的测试和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机械噪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摩托车的振动,由于摩托车上存在各种交变力、冲击力和摩擦力,这些力使摩托车各零部件产生振动和振动传递,因此摩托车的机械噪声不可避免。为降低摩托车机械振动噪声,主要应从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维护多方面采取措施,用系统综合的手段最终实现摩托车的减振降噪。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的摩托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ADAMS软件,对摩托车后悬摆臂长度和后悬弹簧倾角变化时,后悬架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摩托车整车系统参数化振动模型,以B级路面谱为振动激励对某骑式摩托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综合研究了摩托车悬架弹簧刚度和阻尼、后悬摆臂长度以及摆臂与弹簧间夹角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