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9,(8):73-73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而夏季是疲劳驾驶现象发生的高发期,夏季一般天气比较炎热.车内温度一般也比其他季节要高得多,空气流通差,所以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难迅速入睡.而晚上的文娱活动又很多,所以容易睡眠不足,这就极易造成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驾驶疲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驾驶员行车中出现的驾驶疲劳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文 《商用汽车》2011,(15):112-113
炎炎夏日往往也是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季节,在确保车辆进行日常检修保养的同时,高温季节的驾驶也存在着诸多值得驾乘人员注意的地方。例如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带病车"上路行驶;驾驶员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相似文献   

4.
防瞌睡炎热夏季行车,驾驶室内温度高,驾驶员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精力充沛。行车中如遇困倦发生,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或用冷水洗头(脸),下车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继续驾车。防中暑做好驾驶室内的防暑降温工作,有条件的应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安全》2008,(9):62-64
一、安全行车一般性常识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4,(9):70-71
<正>夏季气温升高,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疲劳驾驶、车辆自燃、超限运输是夏季交通事故3个主要导火索。1.夏季安全行车的要点(1)夏季高温天气,柏油路面经太阳曝晒容易产生"镜面效应",使人产生错觉,容易烦躁,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若遇到危险情况很难避让。这要求驾驶员有良好  相似文献   

7.
李静 《汽车与配件》2004,(41):13-13
如果驾驶汽车的坐姿不合适,不但使驾驶员容易疲劳,而且还会影响驾驶操作.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虑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感觉机能的敏,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  相似文献   

9.
<正>疲劳是指由于持续地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而造成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的总称。驾驶疲劳是安全行车的大敌,这是因为,在疲劳状态下操纵车辆,人  相似文献   

10.
(一)人与车的关系。通过对许多车辆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疲劳驾驶等诸多原因造成,而与车辆自身关系甚微。这就要求驾驶员应随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掌握好手中的转向盘,处理好路面的各种情况,确保行车安全。(二)快与慢的关系。行车中,部分驾驶员有时为了争取时间或  相似文献   

11.
(接2022年第7期)一、驾驶员疲劳监测相关术语GB/T39263-2020《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及定义》对驾驶员疲劳监测(DFM)和驾驶员注意力监测(DAM)都给出了定义。《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对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及相关的表述和定义如下:1.注意力分散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因疲劳驾驶、受外界环境干扰或从事与驾驶无关的动作,导致其无法专注执行驾驶任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每年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灾难性事故的57%,故针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类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难点,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行为特征的各类客观检测方法;最后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LVO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驾驶员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14.
谈谈驾驶疲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疲劳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而使人体机能失调而产生的身体疲乏和劳累。出现驾驶疲劳现象时继续驾驶车辆有可能导致及其严重的交通伤害后果,特别是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Hullbert的研究发现,与驾驶疲劳有关的道理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 -15%,被称之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祸首’”。驾驶人疲劳时,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破坏了眼睛的正常运转状态;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时常出现反常;驾驶错误和判断错误增多。下面笔者试从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忌急躁心理。驾驶员心情急躁会直接影响驾驶操作的准确性,不利于单车标准节油率的提高。有些“急性子”驾驶员在起动车辆时,不按操作规程办事,而是只顾尽快出发,发动机起动后猛轰空油加温、打气;在冬季发动机温度还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就勉强行驶;在行车途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急  相似文献   

16.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疲劳预警,对预防疲劳驾驶、促进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疲劳的检测原理出发,对比介绍了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车辆行为特征、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客车行车事故一般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因此人们多将行车事故发生的责任更多的集中在运输行业上。但导致客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多由于车辆未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导致车辆老化,对驾驶员培训不到位、不过关,或未能进行充分调度导致疲劳驾驶、高速行驶等现象。因此,在客运行车中客运站对行车事故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对客运站的安全管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人,所从事的驾驶工作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所以对身体素质要求也极高,身体状况稍有不好就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引发难以挽回的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同志应多食些营养成份较高的食物,保持旺盛精力。  相似文献   

19.
周波 《汽车运用》2007,(10):33-34
要克服疲劳驾驶白天驾驶员一般要经过七至八个小时才出现的疲劳特征,而在夜间只要三、四个小时就会有疲劳征兆。这种  相似文献   

20.
徐卫星 《汽车运用》2004,(11):36-36
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情绪稳定。由于天气炎热或时间紧迫,驾驶员心情容易急躁。遇到这种情况,驾驶员要保持平稳心态,积极地搞好自我调节。做到礼让三先,避免行车中出现急、抢、挤等情况发生。身体承受能力,保持精力充沛。驾驶员如果身体较为虚弱,在行车中很容易疲劳,因而引起事故。因此,驾驶员必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劳逸结合,合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避免疲劳驾车,确保行车安全。快速反应能力,保持思维敏捷。车辆行驶中,车辆四周和上下的环境随时都在改变,这就要求驾驶员能迅速、准确地正确感知各种交通信息,并敏捷地作出正确反应。若反应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