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绿灯终点型绿波带设计需求,在绿灯中心点型双向绿波协调设计数解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绿灯终点型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首先,针对上游交叉口协调相位绿灯时间短于、长于下游交叉口协调相位绿灯时间的2种情形,利用车辆行驶轨迹图对比分析绿灯终点型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的优势;然后,推导出理想交叉口间距的计算公式,分析中间交叉口的相位差调整方法,并给出中间交叉口偏移绿信比的计算公式,实现干道公共信号周期、交叉口相位相序以及相位差的组合优化,完成面向绿灯终点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比绿灯起点型、绿灯中心点型和绿灯终点型3种绿波带设计方案,仿真验证不同双向绿波带设计方案的协调控制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协调方向绿灯尾时仍有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场景下,尽管绿灯起点型、绿灯中心点型和绿灯终点型3种绿波带设计方案的绿波带宽度相等,但在减少整个受协调车队延误时间方面,绿灯终点型双向绿波带设计方案的协调控制效益最为突出,与绿灯起点型和绿灯中心点型方案相比,绿灯终点型方案使协调车队的双向平均延误时间分别减少了44.5%与15.9%;绿灯终点型绿波带设计方法能够保证队尾车辆顺利通过下游交叉口,在提高协调车队整体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智能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已经成功研制了不少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广州番禺清河路动态绿波带为例,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这类系统的方法,并重点探讨了用模拟车流量方法定量检测绿波带并按照道路交通流量的变化动态调整信号周期、相位差和相位绿信比。  相似文献   

3.
变带速干线协调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以绿波带宽度为目标函数、以时差为决策变量的变带速干线协调控制的数学模型。模型中以各交叉口可以为绿波带提供的绿时最大为分解目标,以各交叉口间上下行实测自由行驶时间代替以平均车速计算的交叉口间行驶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绿波控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利用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中的时间-距离分析图,找出制约双向通过带带宽的瓶颈交叉口,经过对主干道交叉口相位差和相位相序的改善,对经典的双向绿波图解法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经典的双向绿波图解法,优化后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能确保干道协调控制系统获得更大的绿波带宽,绿波协调控制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两个方向的带宽分别增加了56%和33%,可以有效地改善交通流的运行状态,且图解法简单直观、方便应用,有利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利用GPS精确授时技术在城市干线实现快速、双向无电缆协调控制的方法。利用干线无线同步软件算法和MAXBAND算法,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快速的双向"绿波带"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效果,以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为基础,总结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适用条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交叉口群放行方式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新方法,并结合某大城市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新方法后,路段行程时间缩短了47%以上。  相似文献   

7.
现有线控公共周期确定取决于关键交叉口交通状态,其目的是满足交通状态最差的交叉口不会产生过饱和现象,但未考虑对实际线控效果影响且可能增大其他交叉口延误。文章分析了周期调整对延误和通行能力产生的影响,确定了干线协调下公共周期的调整区间。在此区间内以交叉口实际间距与理想间距偏差为优化目标,采用优选出的鲁棒简面体爬山法优化目标函数实现绿波带最宽。实证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得到的绿波带和平均延误好于数解法,且对通行能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进口单独放行的信号相位设计方式,遵循绿波带宽度最大化设计理念,利用干道协调控制中的时距分析方法,给出了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通过优化选取各交叉口的信号相序组合,确定干道交叉口的最佳公共信号周期与相位差取值,计算不同干道行驶方向的绿波带宽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进口对称放行方式下的数解算法相比,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数解算法能使理想交叉口间距取值具有更大的选取空间,更适合于对交叉口间距不齐的多个干道交叉口进行绿波协调控制;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对于交叉口间距参差不齐的干道交通条件同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续进式绿波协调和同步式绿波协调,均为经典干线协调控制策略。我国传统使用的续进式绿波协调策略,已无法满足高饱和度交通流的需求,甚至会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续进式绿波控制在过饱和状态的失效机理,是由于续进式协调控制中上游交叉口先放行,当下游交叉口排队未完全消散时,导致上游绿灯初期放行车辆的二次停车,造成延误增大甚至排队溢出。过饱和状态时,同步式绿波协调更有利于车辆连续不间断地通过交叉口群,车速越高则绿波带越宽,控制效果越显著。以此为基础,基于 Vissim 仿真的建模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交通饱和度,尤其是过饱和状态下,2种干线协调控制策略效果,并对结论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领域中常规网络绿波模型可行域窄或无解的问题,提出了约束可松弛的网络绿波模型。应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模型,以所有路段双向绿波带宽加权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约束松弛方法,将干线约束和网络外圈闭环约束转变为可松弛的不等式约束。模型针对每条路段引入了0~1二元变量,表示路段的绿波是否被打断。通过模型求解,获得网络中必要的松弛路段,并打断相应的路段绿波,去除外圈闭环约束,以扩大可行域并找到最优解。算例对不同控制方案下提出的模型和其他绿波模型的绿波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算例显示,当网络各个交叉口采用同一化控制方案时,易于在不打断任何路段绿波的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此时,所提出的模型的解和常规网络绿波模型的解等价。当网络各交叉口采取差异化控制方案时,常规网络绿波模型无可行解,Gartner网络绿波模型仅获得非最优的可行解,而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获得全局最优解。算例中只有1条路段的绿波被打断,而网络的其他路段均获得有效绿波带,且任意相交的干线绿波能够合理协调。算例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优于常规网络绿波模型和Gartner网络绿波模型,更适合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信号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