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建立了某轮式车辆的前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分段式梯形断开点设计需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分析了断开点三个方向坐标对阿克曼转向特性以及车轮跳动过程中前束角变化的影响,以实际外轮转角与理论外轮转角差值最小以及前束角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开点坐标的优化可以改善车辆转向特性,同时提高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协调性,为轮式车辆转向梯形的设计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系统匹配的转向传动系统,通常转向梯形机构中的梯形横拉杆采用断开式,及所谓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断开式转向传动机构的重难点就是确定断开点及转向传动系统的各个硬点,以保证转向和独立悬架系统运动的协调性。文章从设计指标项入手,借助转向与悬架系统DMU运动仿真分析,得出转向传动系统的最优布置方案。同时,也从分析要点引出了独立断开式转向传动机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为类似车辆转向传动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具有独立悬架的汽车,其前轮转向传动机构中一般设有左右转向横拉杆。因此,前轮前束调整的技术要求是:调整后不仅前束符合标准值,而且左右转向横拉杆长度要相等。  相似文献   

4.
以某全地形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View中建立悬架及转向虚拟样机,以转向梯形断开点坐标为变量,悬架上下跳动到极限位置时的前桥前束角为研究对象,输出悬架跳动与角度变化曲线,对断开点坐标进行优化分析,使轮胎跳动时由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干涉所引起的前桥前束角的变化角度尽可能小,从而降低对轮胎的磨损,保证车辆稳态行驶。  相似文献   

5.
与独立悬架相适应的转向梯形机构一定是断开式梯形,其断开点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给出了求解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结构梯形断开点的方法,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断开点最佳位置的确定。为汽车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地板公交车是现代城市客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前独立空气悬架是解决城市客车低地板化的瓶颈.本文对上海科曼车辆部件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前独立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Adams/car软件建立了悬架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指出现行设计的悬架系统其定位参数是满足要求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方案,研究了转向横拉杆断开点位置对前束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梯形机构的非线性空间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可以获得梯形机构和整个悬架系统及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而探讨了悬架系统与转向梯形机构的协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侧向力的角度分析了转向桥为独立悬架的车辆转向轮侧滑的产生机理,对目前常用的两种独立悬架车辆转向轮侧滑试验台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宝马整体式后桥悬架Integral V是在Integral IV后桥的基础上全新研发的后续产品。作为一种"立体"式独立悬挂,它是由前束控制臂、横向摆臂(上部)、梯形控制臂(下部摆臂)和连接导杆等组成。因其具有更好的车轮导向性能、最佳的安全性能,减噪、减振效果,可提高行驶动力性,可实现行驶动态管理及可实现后轮转向等优点,故在F01、F02、F18等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Integral V后桥的结构特点,后桥车轮外倾角和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轿车前悬架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文章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带有转向系统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修改前悬架的定位参数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研究悬架参数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优化后的悬架使得前轮定位参数基本达到一个最优值,为改进汽车操纵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槟  史广奎 《世界汽车》1995,(2):11-13,46
针对汽车双横臂前独立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确定转向系统向拉杆理想长度和理想角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指出车轮纵摆瞬心的存在对转向拉杆理想长度和前束角变化的影响。并以ZQ6400、ZQ6450N,ZQ64403种类型为例,探讨了应如何确定转向拉杆的参数,控制前束的变化规律,以保证与悬架导向机构的匹配,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空间布置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以常见的非独立悬架结构为例,建立空间几何模型进行运动分析,提出同时满足"与前悬架运动协调"和"左右转向力均匀"两方面要求的转向梯形驱动机构优化设计方法。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本文研究并确定了前置转向梯形独立悬挂转向系统的零部件设计参数以及转向机构的布置形式等对汽车加载时转向轮前束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前束角与各影响因素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解决了实现汽车加载时转向轮前束变化的理论理想特性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对汽车前轮定位参数布置设计合理性以及正确性进行定量判定。本文以HELUX底盘的转向机构为算例对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对两端输出的断开式转向梯形进行编辑计算,以确定较合理的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并讨论其对内、外轮转角和前束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独立悬挂车辆前轴所用转向梯形机构,以模型逼近方式图解求得梯形壁臂长和梯形角与内轮最大转角及内外轮最大转角差之间的关系,并以“帆形曲线”图青示之。为转向梯形机构设计选取结构参数提供快速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汽车前轮转向轴的支承方法有主销式、球形节式及滑柱连杆式(麦弗逊式)。桑塔纳轿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前桥独立悬架采用平横杆结构,前轮转向轴采用滑柱连杆式支承方式。桑塔纳轿车前减震器作为悬架杆系的一部分,前轮的转向以减震器活塞杆端部和下摆臂球形接头连轴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车辆半主动悬架与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协调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基于底盘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综合模型,对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集成控制.运用二次反馈法和PID策略分别对悬架的可调阻尼和转向系统的助力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集成控制情况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均优于悬架或转向单独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悬架K&C特性在底盘性能分析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出影响车辆转向特性的各种因素,并用悬架K&C参数定量化;提出车辆在常用车速直线行驶时期其前束角和外倾角应尽量为零,以保证轮胎磨损尽量小,并建立了行驶时前束角及外倾角的表达式;将各向力作用下的变形统一为悬架及轮胎刚度,并分析了各种刚度的意义;通过悬架K&C特性计算出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研究操纵稳定性及底盘电控的虚拟车辆,并在Carsim和ADAMS软件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转向机构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5):291-295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建立起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转向输入我有,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3个输入自由度,能全面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鉴于车辆簧上质量的振动和车轮的振动耦合,特别是转向工况下,车轮转向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为减小车辆的侧倾并有效抑制车辆的振动,建立了带主动悬架的整车模型,并运用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侧倾及减振控制律,对整车模型进行解耦。经过解耦后,簧上质量的俯仰、侧倾和垂向运动互相独立;车轮转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微分几何解耦后,车辆的侧倾角、俯仰角和垂向振动以及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皆大幅度地减小,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转向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