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未来5~10年是我国汽车进入家庭的关键时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轿车市场长期发展看,我国轿车市场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公务用车阶段、商务用车阶段、私人用车阶段.  相似文献   

2.
《时代汽车》2009,(6):111-111
“最近,微客消费出现新动向,一些人取消了以前的订单,还有一些人表示要等等看。” 在北京最大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多年销售微客车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轿车化微客的推出,有望实现微客消费升级,这是造成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微型汽车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低位徘徊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微型汽车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车和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定位未明确。“九五”期间,我国微型汽车需求总量为320 ̄330万辆。未来十几年我国微型汽车市场需求仍将为15%的速度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我国微型汽车发展将表现为从大中城市用车逐步过渡为中小城市用车,再逐步过渡为乡镇用车,最终回归到真正的市场-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4.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28):25-25
今年以来,微型客车在北京市场的“全军覆没”,对微客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1~6月微型客车市场的降温。事实证明,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大城市现实的购买需求和巨大的辐射效应对于微客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尽管迄今为止,微客在北京的新车销售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但微客企业却一直没有放弃重返北京市场的努力。日前,来自一些微车企业的信息表明,旨在角逐大城市市场的新一代微型客车已基本或即将完成整车试验,年底将小  相似文献   

5.
<正>日系海狮品牌轻客自从1988年被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引入中国后至今已有26年。如果按汽车产品生命周期性计算,海狮品牌系列产品早已逾过了产品生命衰退期,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抛物线最低点。但近30年来,日系海狮品牌轻客面对纯或准欧体轻客的下压和大型微客、低端MPV的前后左右挑战挤兑,不仅没有消退衰落下去,而是越战越勇,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阿东 《汽车与配件》2001,(Z1):24-25
吉轻市场进展不力 全年销量比2000年大幅度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吉轻转向微客后,目前轻客虽不是重点,但它没有全面放弃轻客,而是保持了一定的量,并且新开发了"奥星"系列.当然,"奥星"功能、价位对应了目前最不景气的一片市场,因此市场进展不力.吉轻为何有如此新品开发思路难以捉摸,是否另有计谋不得而知--例如吉轻认为该市场很快会复苏?  相似文献   

7.
<正>致力于打造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的江淮星锐,不仅将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个性化用车解决方案,与行业用户之间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入。近年来,欧系宽体轻客因其空间较大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改装需求,成为很受欢迎的客货两用产品,市场增幅上升较快;而这个原本硝烟寥寥的细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改变市场格局的车型,江淮星锐就是其中很有竞争力的一个。2014年,江淮星锐电信营业车拿下中国电信总部613辆批量订  相似文献   

8.
朱斌 《汽车杂志》2007,(12):162-162
轻型客车在商务用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轻客市场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南京依维柯近期推出的康达轻客产品,是一款主打城市运输的高端轻客产品,满足城市物流运输、客货两用等复合型需求,被喻为“城市多面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商务用车市场,轻客或者微面都只能是临时的配角,最终都将逐渐退出这一历史舞台。作为轻客,今后的出路主要在城际运输或者物流等方向,而非商务;商务用车市场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商务MPV,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但笔者经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多区域市场的深入调研表明,  相似文献   

10.
杨再舜  杨柳 《汽车情报》2006,(34):20-22
在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从轻客、高端大型微客和低端MPV这三类车型的发展趋势上不难看出,其中既有共生又有相克的因果竞争发展关系,在其外型、内饰和功能上相互“克隆’’已渐成技术与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新动态不能不引起业界的关注与研析。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2,(6):24-24
1998年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发布<中国城市家庭用车市场调查>显示,中国未来主导型轿车的价格为10~15万元.从我国汽车行业2001年的产销分析可以看出,价格在10~15万元轿车的产销量占全国轿车产销量的大约50%,这一方面印证了<中国城市家庭用车市场调查>给出的结论;另一方面表明10~15万元轿车是现实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已进入后半程,中国车市持续了预期的微增长。但"微增长"背后发生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考量中国汽车产业。问题集中爆发首先,车市的增长目前已处于低位,今年前7月乘用车产销仅同比增长2.6%和3.4%,7月更是出现同比和环比双降;从全年来看,增速较去年同期维持在3%左右。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刚性需求转弱,车市增长由增量转入存量,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需求更加偏于实用消费,整体车市"量"的变化趋缓,进入零和博弈时期。其次,今年以来,以SUV驱动市场高  相似文献   

13.
康恩迪登陆     
杨亮 《商用汽车》2013,(15):54-55
李钟胜对康恩迪的未来充满信心:"也请大家一起共同见证和推动康恩迪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我相信康恩迪对大多数中高端商务用车用户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由一汽丰田柯斯达占据的传统高端商务用车市场来说,四川现代康恩迪的推出,意味着又一具有强劲实力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于晶 《商用汽车》2012,(9):44-45
在国内,欧系轻客产品一直由全顺和南京依维柯雄霸天下,直到2010年12月,江淮星锐发布打破沉寂.2012北京国际车展,星锐带来了房车,中顶短悬和长轴高顶商务车、微卡等3个类别的4款产品,并宣布在2012年实现"产品、市场、网络"3个全覆盖、2013年全面征战市场.虽然之前"欧系轻客市场战国来临"的说法屡屡被提及,但记者认为,至少有2个新品牌完成全线产品开发,并且非单一系列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时,欧系轻客市场诸侯亮剑的时代才算全面开启.  相似文献   

15.
《车时代》2009,(1):104-105
Q:如何评价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 A: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还在一个起步阶段.大概相当于20年前日本或者欧洲的阶段。毕竟中国人大规模地消费汽车是从03年开始的.现在的中国消费者还处在一个买车用车的阶段。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已经开始涌现了后汽车的消费时代,比如汽车美容改装、民间赛车等.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还在起步阶段,还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由于产品技术的“不自主”,车型的归属一直是个难解的谜题。轻客也面临这样的尴尬。到底轻客是什么?哪些产品属于轻客?轻客的竞争产品又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轻客底盘的 MPV”这样似是而非的概念?本文的叙述将会有助这些疑惑的解开。 1.“轻客”定义轻型客车简称“轻客”,英文全称为“light duty passenger car”。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1988年和2001年出台的《汽车与挂车类型的术语与定义》中对“轻客”的定义一直与市场中“轻客”的实际分类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在1988年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轻客已形成日系、欧系轻客为主的产品格局,而近年来,由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退出,低端轻客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与之相反,中高端轻客受到这些政策退出的影响较小,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用户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进而产生了更新换代的需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高端欧系轻客的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拉动,销量快速增长,如何能够在欧系轻客市场中成功突围,唯有跨过高端化的品质考验,新军才能安全度过盈亏平衡点,获得最终的入场券.瑞途Raytour正是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从研发设计之初,即以高端领航者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高位入市,同时切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实现对欧系轻客市场的冲击及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8.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44):30-30
今年,对于“微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年初因为环保问题,而不得不在北京“偃旗息鼓”,拱手让出了曾占国内“微客”市场1/5以上份额的北京市场;经过了将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当“微客”终于看到了重返京城的曙光之时,又传来了国家将推出新的汽车安全法规的消  相似文献   

19.
《汽车实用技术》2012,(7):78-78
减免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相继退出,让前几年一直狂飙突进的微客市场迅速降温,2011年销量增速下降了10.8%。进入今年以来,市场的这种低迷之势并无改观的迹象。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微客行业的销量下滑幅度仍高达7.9%。但就在行业和企业,面对市场的委靡不振而担忧不已时,微客市场却在5月这个传统销售淡季,实现了"华丽转身"——在经历了自2011年以来的连续负增长后,销量增速首次"转正"。并且,凭借同比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商用车市场与所在运输行业息息相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物流用车在卡车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相当高,而公路物流在整体物流行业里也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用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之前的工程、资源型用车为主向物流用车转变,这将为中高端牵引车的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分析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把握商用车市场走向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