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船用高速柴油机多台增压器相继增压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并建立了某船用V型高速柴油机采用四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多台增压器进行相继增压可以明显地改善柴油机低工况性能,有效地扩大柴油机作为船用主机的低工况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研讨了车用、舰船用及应急发电用的涡轮增压柴油机过渡工况。在实践应用中,为改善柴油机瞬态特性采用了排气变压系统,减小涡轮通流面积;改变喷咀截面结构;并联动力涡轮装置;减轻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本身的惯性、改善调速特性及利用外加能量装设了“空气喷气装置”等措施。并例举了部分取得实效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二冲程柴油机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假设和微分方程; 2.常用的三种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 3.扫气过程的模拟; 4.燃烧放热过程的模拟; 最后,介绍了应用本程序对一台二冲程中速柴油机的复合增压系统进行改进的例子。结果证明:二冲程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柴油机气缸及增压系统工作过程的参数变化,并能估计某些不易进行测试的参数(如燃烧过量空气系数、扫气系数、缸内热负荷等),从而为新产品的设计和旧机型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宁  崔静  邓康耀 《船舶工程》2001,120(1):33-35,39
某车用柴油机改型为船用,排气管相应地由风冷改成水冷。本文对原机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验校核。在此基础上,对改用水冷单排气总管的机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排气管结构,进、排气阀正时对柴油机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单排气总管增压系统,新的机型能够满足功率要求,在低工况下燃油经济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1 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分析 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已经引起关注,人们发现涡轮增压柴油机不能像非增压柴油机那样很快地响应负荷和速度的突然变化,而今随着柴油机的增压程度进一步提高,瞬态特性愈加恶化,使得涡轮增压柴油机在一些场合的应用中产生了困难,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抓住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采用稀薄均质预混合燃烧方式,控制上止点着火,获得理想放热规律.在4气门135型直喷式试验机上取得了经济性和排放性全面改善的试验效果.文中还介绍了模拟增压试验-不同增压比、气门重叠角、喷油定时及喷孔尺寸-的实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增压比和加大气门重叠角,是实现柴油机强化燃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相继增压是改善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以MWMTBD234V8柴油机为试验机型。将其常规的涡轮增压系统改装为相继增压,对进、排气控制阀进行了设计及试验研究,开发了MWMTBD234V8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系统的实验数据采集及进、排气阀的控制系统,并对该机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WMTBD234V8型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后其低工况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讨论了在设计一台新型高增压中速柴油机时如何决定柴油机的冲程数问题。并试从性能、强度、使用以及增压系统和增压器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比较。设计一台新型高增压柴油机时,首先就碰到冲程数的选择问题。就中速高增压柴油机的现状而言,二冲程和四冲程这两种型式兼而有之。表l和表2为若干台国外中速高增压柴油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从表中可看出采用四冲程比较多。从发展的新机型来看,除个别外,也以采用四冲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循环模拟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通用性和实用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套通用性很强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循环模拟程序.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系统建模、程序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各阶段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管内一维非定常流动和缸内容积法,搭建了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仿真平台,其中包括气缸模型、进排气管路模型、涡轮增压模型、中冷器模型及喷油控制模型。进行了脉冲负载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仿真值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得到了涡轮增压柴油机在脉冲负载下的瞬态工作特性,并提出了一些脉冲负载下改进涡轮增压器和柴油机匹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增压柴油机至今仍是一种最重要的船用动力机,它占领着单机功率55,000马力以下广阔的功率范围。柴油机之所以能在船上比其他动力机运用得广泛,是因为它结构紧凑、造价低、经济性高和寿命长。柴油机取得迅速发展是与它的高增压化分不开的。增压一出现,就使柴油机功率上升30~50%;以后随着增压度提高,功率上升100%;1970年以后,出现了二台增压器串联的两级增压,使柴油机功率提高150~200%。1972年出现的超高增压,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兴  刘炽棠 《船舶工程》1993,(1):46-51,11
建立了增压柴油机过程模拟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135增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并通过变量分离,着重分析了进排气正时调控对增压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最后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函数,对进排气正时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3.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瞬态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可变截面涡轮喷嘴开度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建立GT-power和MATL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的TBD234V12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发动机稳态性能,联合MATLB/Simulink软件建立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柴油机控制模型,对发动机瞬态性能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可以明显改善常规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动态响应特性,并且有效降低增压柴油机的时滞性,涡轮迟滞时间的降幅约为3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的将涡轮增压柴油机改装为水下工况的试验台架,在工作过程模拟,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柴油机参数进行了优化,验证,完成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水下工况改装研究。  相似文献   

15.
船用V型高速柴油机相继增压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某船用V型柴油机采用两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的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程序和所选参数的正确性,对常规增压进行了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台增压器相继增压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相继增压可明显改善该型机低工况性能,扩大了该机作为船用主机的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作为船用主机需满足全工况工作的性能要求,为了改善其低工况性能,对柴油机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的改造,达到了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可靠性高的设计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确定了相继增压的切换点,并对改造后的柴油机进行了螺旋桨特性、限制特性、万有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柴油机1TC工况与2TC工况不同特性的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控制系统的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银燕  滕万庆 《船舶工程》1998,(2):17-20,27
通过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变工况性能的模拟计算,确定了采用相继增压的柴油机增压器的切换点,及可变增压空气加热及冷却规律,并在自行研制的数学式电子调速系统上开发了模拟MTU595系列柴油机的ECS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昕光  王银燕  张鹏奇 《船舶工程》2011,33(1):18-20,37
利用STAR-CD和GT-Power软件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在切换点工况下一台增压器工作(1TC)和两台增压器均工作(2TC)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瞬态对比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了1TC和2TC的缸内气体流场、湍动能、温度场等信息.燃烧过程对比研究表明:相继增压柴油机在切换点工况,1TC的进气量充足,燃空当量比小,缸内燃烧情况更加平稳,因此1TC的缸内平均压力高于2TC,缸内平均温度低于2TC.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98,(11)
6190ZLC—2型柴油机是在6190ZC-2型增压非中冷柴油机的基础上,为了更好满足渔船对动力的要求,经改进强化的一种增压中冷型柴油机。该机主要特点如下: 1.由于改进了增压器和增加了中冷器,所以柴油机功率比原非中冷型提高了32%,达到了持续功率1000r/min,330kw,1h功率1030r/min,  相似文献   

20.
230柴油机超高增压系统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 20V230柴油机实现P_(me)= 2.5MPa超高增压的技术途径,总结了目前的各种超高增压柴油机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顾氏系统、相继增压系统和高工况放气系统的柴油机性能,提出了“相继增压与顾氏系统相结合的复合涡轮增压系统”,并对增压系统选型及整机布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