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应力函数法”和“反旁弯力矩法”各自物理概念出发,得到不具有对称面的船体肋骨梁塑性弯曲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梁截面中性轴位置的数学表达式,并论证了这两个公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前者在应用上有很大的优越性。欲使角钢型肋骨梁在冷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旁弯变形,就必须使中性轴的转角为零,这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2.
不具有对称截面的梁在承受纯弯矩时,都要产生旁弯变形,即梁截面的中性轴不但有移动,而且还有转动。本文应用应力函数法求解梁截面中性轴的位置。求解中应用试值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能较快得出梁承受不同的弯矩矢量时,梁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和梁中性层的弯曲半径。并以角钢梁为例作了试验,证实本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崔海鑫  李聪 《船舶》2015,(4):58-63
传统的船体结构总纵强度梁理论计算一般是基于对称的船体横剖面,文中提出了不对称船体结构梁理论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选取样船作为算例,结合有限元计算进行弯曲正应力对比分析,验证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对比将不对称结构视为对称结构时的梁理论计算总纵弯曲正应力,提出不对称结构对总纵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船体简化成一根两端完全自由、质量和刚度沿船长方向分布不均匀的变截面梁,采用迁移矩阵法算出船体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形;将三维势流理论和结构动力学方程相结合,求出船体振动的主坐标,再利用模态叠加原理得到计算点的幅频位移响应;利用谱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工况时的船体变形,并根据雷利分布得到其统计值。以某船为例,利用该方法计算船体相对变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船体变形随着航速大小和浪向角改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船型设计长上层建筑,主船体舷侧一直延伸到上层建筑甲板。规范进行船体梁总纵强度评估时,会涉及船体横剖面剖面模数和船体梁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上层建筑有效度和剖面折减系数,研究了长上层建筑参与总纵弯曲的船体梁理论,应用了长上层建筑和主船体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验证了该方法对具有多层长上层建筑甲板船型的适用性,可应用于对具有长上层建筑的船舶初步设计校核。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似原则设计了全封闭对称结构船体梁模型,将TNT炸药置于模型中部正下方爆炸,通过改变爆距和药量来研究梁模型在水下近距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整体损伤特性,比较爆炸气泡运动对梁结构造成的中垂和中拱弯曲损伤作用,探索近距条件下炸药爆炸造成梁发生整体损伤变形时的高效攻击方式。研究发现:在近距非接触爆炸作用下,当爆炸气泡脉动频率与梁一阶湿频率相近时,水下爆炸气泡对梁结构造成的损伤作用以中垂弯曲为主,且爆径比越小,中垂损伤作用越明显;若爆径比不变,随着药量的增大,梁的整体损伤模式会由中垂弯曲向中拱弯曲转变;一定爆距范围内,炸药在远距离多次爆炸比近距离一次爆炸所造成的梁结构中垂损伤变形要大。  相似文献   

7.
船用玻璃钢骨架梁材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船用玻璃钢骨架梁材的弯曲强度进行了试验,测量了单梁及四种交叉梁帽形截面玻璃钢梁材的弯曲性能,比较了交叉梁构件节点连接在不同方式中的有效程度,为确定船用骨架梁材的最佳连接方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传统分析方法对船体梁弯曲承载力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存在着分析准确率低,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极限状态的仿真分析方法。首先从船体梁结构单元和材料属性构建船体梁极限状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船体梁弯曲承载力的极限强度,得出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极限状态分析方法相比,利用仿真分析方法对船体梁弯曲承载力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平均误差值低22.1。  相似文献   

9.
不对称船体结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武  李鸿 《中国造船》1996,(3):60-70
针对计算常规船舶结构动态特性的方法不适用于计算左右不对称横剖面船体梁动态特性的问题,本文将船体视为薄壁梁并离散成梁段,推导出迁移矩阵法迭代求解不对称船体结构固有及固有振型的公式系统,计算了左右不对称程度不同的梁结构及不对称船 梁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指出不对称梁 有振动为弯扭耦合振动,其固有频率与振动型的对应关系与对称梁不同。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船船体梁弯曲时的结构可靠性与不确定性评估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目前有两种评估舰船船体梁弯曲的结构可靠性方法,即改进的二阶矩法和应用方差减缩技术的蒙特卡洛模拟法。船体梁弯曲的结构可靠性评估技术采用;把强度参数作为随机变量;用两种可靠性方法来研究非封闭型功能函数。模拟方法也可用来评估由于基本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船体梁强度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极限纵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破坏的强度准则,详细讨论了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非弹性变形性能。给出了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纵筋加强箱形薄壁梁模型的循环弯曲试验。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或减少因焊接环形大接缝而造成的船体挠曲变形,人们往往都习惯以船体横剖面的中和轴为上下对称线,由双数焊工同时施焊,并采用力求使焊缝均匀收缩的热规范。采用这种方法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船体型线的影响,把船体本身结构的中和轴,误作为环形焊缝的中和轴,所以得不到真正的对称收缩;船体分段在合拢焊接之后仍然产生很大的挠曲变形(一般总是上翘)。解决办法:一是预留反变形;二是放宽公差。反变形法,不仅给激光划线、公差造船带来困难,而且过大的反变形会过多地耗去焊缝的塑性储备,对船体的总纵强度不利。至于放宽公差,对某些航速很  相似文献   

13.
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极限强度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船体发生破损后,其剩余有效剖面是非对称的,船体还可能倾斜。本文首先对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进行了弹性和塑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假设了破损船体发生整体破坏时的剖面应力分布,给出了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极限强度分析方法,并采用了比较精细的方法计算加筋板格的屈曲极限强度。以箱型梁模型和超大型油船为例,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试验、ISUM法及解析公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破损船体极限强度,结合重要性样本法,对65,00  相似文献   

14.
计算梁弯曲变形的位移合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移合成法是指由梁弯曲变形的近似微分方程导出梁截面间转角及挠度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计算截面位移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与各种材料力学教科书中所提出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它利用弯矩图使得计算更为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5.
单舵销半悬挂舵载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奇龙 《造船技术》2006,(1):31-33,30
本文针对单舵销半悬挂舵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将舵装置组合体视为变截面细长直梁,并将变截面梁分割成几段等截面单跨梁。由单跨梁的弯曲理论,建立计算模式方程。通过舵设计数据计算,得出舵体上的剪力、弯矩、断面转角及挠度。  相似文献   

16.
散货船在装载矿石等重货时,通常只装载在奇数货舱内,这就是所谓的隔舱重载工况。在这种工况下,中间舱的双层底结构除受到总纵弯曲作用外,还会受到邻舱重货引起的局部弯曲作用,而且该局部弯曲的作用会降低中拱状态下船体梁的极限强度。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易计算方法,顶边舱结构和底边舱结构可以看作两根梁,双层底结构可视作正交异性板,运用双梁理论和正交异性板理论可推导出局部弯曲的影响。然后,考虑该局部弯曲的作用,用Smith法计算船体梁的极限强度。最后,将文中方法计算的结果与FEM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兆康 《船海工程》2006,35(4):89-91
分析肋骨弯曲加工中产生长度伸缩变形对成形过程及结果的不利影响,提出以型材中性轴曲线为成形依据的新控制原理及测量方法,以实现完全避开伸缩变形影响的高精度弯曲成形。  相似文献   

18.
船体板成形后曲率与三辊弯板机中心辊进给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辅仁 《中国造船》1991,(1):85-100
本文运用弹塑性理论对船舶壳体板(简称船体板)在对称式三辊弯板机中发生弹塑性弯曲时的受力及变形作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一组可按照板厚度、板材料弹性模量、板材料屈服极限及成形后船体板应具有的曲率等参数确定中心辊进给量及施加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在低频段内船体两侧螺旋桨激励相位差对船体振动的影响,基于动刚度法建立水面船舶桨-轴-船体耦合系统的横向振动3梁耦合模型。将动刚度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表明动刚度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分析桨-轴-船体耦合系统的垂向固有振动特性。在低频段内该系统主要表现为船体梁的振动,推进轴系对船体梁的固有特性影响较小。对左右双桨分别施加不同相位差的单位垂向简谐力,计算由各轴承位置输入至船体梁的功率流。结果表明,双桨激励相位差的增大会使输入至船体梁的功率流变小。因此,在对桨-轴-船体耦合系统的横向振动控制方面,应重点关注双桨激励相位差较大时的工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非对称异型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的难题,首先对任意形状的浮游物体浮心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根据异型沉箱的结构特点,调整沉箱的压载,使浮心在浸水面上的投影与浸水面的形心重合;再通过转轴公式,找到浸水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此时,就可以将对称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理论推广至非对称异型沉箱。通过一系列分析及现场实操,证明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为非对称异型沉箱的浮游稳定计算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