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化氢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氟化氢的性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氟化氢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针对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滴定法、比色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另外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发射光谱法、流动注射系统测氟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氟化氢的分析进行了阐述。分析者可以根据对所分析氟化氢的不同精度要求,选择方便、经济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解脱器活塞在停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现象,采用基于故障树最小割集分析方法,建立解脱器活塞断裂的最小割集故障树,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材料微观分析法以及冲击功测试等方法对最小割集中的故障类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活塞热处理硬度偏高,同时二次镀铬不除氢或除氢时间短,造成活塞氢含量高,是导致活塞断裂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理论与工程应用价值,对其他工程故障分析解决和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船用重质燃料油与不同气缸油的配伍试验时使用 Bolnes 三缸柴油机和原子吸收光谱仪,通过测定废气缸油中铁、铬含量来确定气缸磨损情况,用磨损指数和清洁分散性系统地评价配伍效果。采用该方法,可在短期运行后不需停机,拆机,即可取样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灵敏度高,精确度强,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潜艇舱室大气中Cr、Mn、Fe、Co、Ni、Cu等10种金属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利用醋酸纤维素微孔滤膜对潜艇舱室大气进行采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滤膜进行检测,可同时检测10种金属元素。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元素分析含量适应范围宽等优点。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9%~3.04%,回收率在94.2%~98.4%。  相似文献   

5.
一种全光纤氢气传感器系统的原理样机已经研制出来了。经验证它能够探测出空气或氮气中含量在0.5%~4.0%范围内的氢气浓度,灵敏度为0.1%。设计并组装了一套直流平面磁控管溅射系统,用于金属薄膜的沉积,该沉积过程是这项研制活动中使用的钯和钯银合金传感器制造中的必备阶段。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将一种可使氢气透过而氧气及其他反应气体不能透过的有机涂层涂覆于金属薄膜上。通过对这些传感器的试验得到了积极的结果,但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以确认其在实际环境条件应用中的防护性能。同时还建成了一种新型的层状钇/钯结构传感器并进行了研究测试。经观察,利用光谱响应与强磁性和波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研制出一种更加耐用的传感器。然而,当传感器暴露在氢气中时,为了使其迅速恢复测试性能需要有氧气存在,因而使得传感器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6.
氟里昂高温分解的无机气体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里昂分析方法很多,利用高温分解的原理研制氟里昂分析仪是我们研究方向。氟里昂经高温分解生成氟化氢、氯化氯和二氧化碳等,通过转化剂的转化生成溴气,用溴传感器测定溴的含量,就可间接得出氟里昂的含量。本文对氟化氢、氯化氢及溴的三种气体分析方法及采样进行研究,解决了采系统的吸附对分析的影响及其共存气体对各自分析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以柴油机作为主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中,柴油机余热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能量,合理且充分利用余热是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能源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回收利用柴油机余热成为船舶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中余热利用系统的组成部件进行特性分析,并利用分析法对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对事故树分析法做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船舶违章排放舱底水进行分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海事监管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减少船舶违章排放舱底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底栖动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3种底栖动物中汞、铅、铬、铜、钡和锰的含量,将底栖动物经烘干研磨制成粉,经硝酸-高氯酸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实验发现:无需分离,即可用原子吸收法对重金属进行分析;经测定3种底栖动物中汞、铅、铬、铜、钡和锰的含量多数超过国标.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测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分析准确,加标回收率达94.00%~106.00%.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在港口的建设项目上引入层次分析法,可以提高对港口建设项目中风险的规避能力,降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