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跨度50m预应力铁路简支梁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跨度最大的50m铁路预应力简支梁先纵向预制T梁分片,而后两片T梁横向连接形成Ⅱ梁的总体布置,分析研究了该梁的动力特性和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州市番禺迎宾路接东环路高架桥工程T型板梁设计,重点分析结构受力过程,介绍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公路桥梁的应用和T型板梁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珠海大桥钻孔桩钢护筒的插打,变形处理及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裂缝成因分析和安装。  相似文献   

4.
傅智 《公路》2000,(7):4-5
后张预应力T型梁、I型梁在施工中会产生一定平弯,结合实际,对平弯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计算示例说明体外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计算特点,并对其设计方法作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祥柱  李秀娟 《东北公路》1996,(3):56-60,37
前扶松花江大桥是跨越松花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主桥采用变高度预应力连续T型梁,采用纵向分块,横向分条,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这种建桥技术增大了传统T型梁的跨越能力,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主体工程在7个月内全部完成,施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且能降低工程投资,限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横沥大桥58号~60号墩两跨副航道通航孔利用大型浮吊安装50m预应力T梁方案设计与施工步骤,并对钢撑杆吊具、钢撑杆的受力做了验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前山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中的根部箱梁、44m悬臂T梁支架现浇施工,高标号泵送混凝土配制、38m挂梁预制吊装以及一、二次预应力控制等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称作倒T型梁(IT)的新型预制混凝土组合梁桥体系。该体系包括倒T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及0.15m厚的现浇顶板。IT梁便于生产,一套模板可用于不同高度的梁。因其无需现浇,且施工机具要求较少,该体系有望替代现浇板桥体系。而且,其跨度比达35,使其比其它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高度更小。这种新型体系结构更完美,施工更简捷,造价更经济。  相似文献   

10.
对公路常用的简支T梁选取截面有效高度及受拉钢筋混截面面积作为设计变量,以T梁造价作为目标函数,并以同行《公路桥规》为依据,提出了钢筋混凝土T梁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建功  雷进前 《公路》1995,(5):30-31
针对现有Ⅰ形、T形梁通用设计图的不足,本着结构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轻巧美观及便于施工的原则,按交通部现行规范设计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组合梁通用图,就本通用图技术指标及桥型设计等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总体设计     
珠海大桥是一座长达3000多米的特大型滨海城市桥梁,设计者本着“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对桥型与跨径组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终选定主航道桥为外形的连续刚构,融航道桥为与之相协调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引桥则选择了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达到了主桥先进,引桥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及延性的主要因素;预应力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工资地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基础上,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轴向力对梁弯曲振动频率有一定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期望通过检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自振频率来了解其预应力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预应力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自振频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亚木  王新 《东北公路》1999,22(3):63-65
本文通过对单柱墩部分预应力盖梁的扼要介绍,初浅探讨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如何选择预应力度,结构优化等问题。以提高对部分应力混凝土构件应用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 《广东公路交通》2000,(C00):135-136
介绍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测定方法,根据试验梁实际测定的摩阻系数μ,为达到补偿预应力摩阻损失和适当提高预应力的施加量以提高预应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A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与静载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带永久锚具的预应力芳纶纤维(A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静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预应力AFRP加固梁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5根梁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水平为55%~65%时,预应力AFRP加固梁的开裂、屈服比非预应力加固梁分别提高147%~165%和28%~50%,表明预应力加固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5根梁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加固能够显著提高梁的疲劳寿命,预应力与非预应力加固梁的疲劳寿命取决于纵筋应力幅值;预应力加固降低了梁中纵筋应力幅,疲劳寿命随着预应力水平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PC)桥梁遭遇燃油火灾时的耐火性能,设计制作了3榀大比例PC简支缩尺模型试验薄腹梁,包括1榀箱形截面梁和2榀双T形截面梁,以荷载水平和截面类型为试验参数,开展了燃油火灾升温条件下PC梁局部受火试验。获取了梁截面混凝土温度和预应力钢束温度变化、跨中挠度变化、有效预应力衰变、裂缝开展、爆裂分布与深度以及耐火极限相关试验数据,深入探索了燃油火灾高温下PC梁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梁截面各测点温度在受火期间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其整体趋势不断升高,由于水分的蒸发造成温度曲线在100 ℃~120 ℃之间有一明显的缓平段,箱形截面梁箱内温度在达到100 ℃后几乎保持不变。停火后,混凝土内部和预应力钢束温度持续升高,距受火面距离越远,在停火后升温持续时间越长,预应力钢束在停火后最高升温161 ℃。火灾下PC梁挠曲变形分为受火初期显著增长、受火中期缓慢增长和受火后期急速增长3个阶段,最终由于预应力钢束断裂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按常温下适筋梁设计的PC模型试验梁在火灾高温下呈现为少筋梁破坏特征;钢束的有效预应力在火灾高温下表现出先增加、后衰减,最后被拉断应力突然降低的三阶段变化特性。箱形闭口截面梁的混凝土温度和预应力钢束温度均低于双T形开口截面梁,其耐火性能明显优于双T形开口截面梁,破坏时预应力钢束临界温度分别为397 ℃和319 ℃。荷载水平由0.35增加至0.55时,火灾下PC梁耐火极限降低21%,破坏时预应力钢束临界温度由416 ℃降低至319 ℃。研究成果可为PC桥梁耐火试验提供方法指导,为其抗火设计和灾后应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及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将无吉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人继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来求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并建立了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均没有给出预应力构件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的计算方法,基于预应力设计原理推导了预应力构件碳纤维加固承载力计算方法,以某3~5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碳纤维板加固工程为例,给出了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计算过程,本文研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加固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