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船大侧斜桨的设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应用升力面理论为一艘载重量80000吨,方系数0.861的大型油船的大侧斜设计及其敞水,自航试验作了简介。设计桨的性能理论预报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另外还将理论设计桨与该船实际安装的按图谱法设计的MAU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大侧斜螺旋桨设计软件包的功能及其使用特点。设计软件包括升力线和升力面设计程序,并能自动生成桨的三投影图和标准尺寸。通过对4艘大型船舶6个大仙斜桨的模型试验,证实了设计方法是可信的,程序包是有效的。为与常规的图谱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两艘船按桢的条件各设计了一个MAU桨,并加工了桨模。在大型空不筒中用假尾模拟伴流场后对7个桨模作了脉动压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大侧斜桨与常规桨相比,脉动压力  相似文献   

3.
护卫舰5叶侧斜螺旋桨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我国护卫舰第一次应用5叶侧斜桨所经历的设计、模型试验、制造、实船测试、修改设计、再试验到最终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给出了诸如航速、功率、空泡、脉动压力、振动等的船模试验和实船测试结果,还介绍了解决实船桨叶随边局部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华汉金 《船舶》1996,(2):14-21
本文通过对30kn排水型侧斜桨的设计研究,解决了在有设计桨存在的叶根面空泡剥蚀问题,同时也使亲的效率提高了约2%(3叶桨)和6.5%。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最高航速30kn左右的快艇。  相似文献   

5.
华汉金 《船舶》1996,(4):4-14,18
本文通过对3种集装箱船的10只桨模的系统研究,找出了大侧斜桨的环量分布、纵斜、侧斜和叶剖面形状间的最佳配合;通过叶数对比试验和雷诺数影响试验,找到了一些叶数和雷诺数的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按本研究设计的桨,比国外同类型桨的效率约高7%,激振力约低15 ̄16%。  相似文献   

6.
叙述我国护卫舰每一将装备的五中侧斜桨研制所经历的全过程及所获得的航速;振动和噪声诸性能良好的结果。列举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一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说明了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表问题和修改成活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并经充分的实船高速运行和适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从而为今后高速舰船大秀面经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富足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护卫舰五叶侧斜螺旋桨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护卫舰首次装备的五叶侧斜桨研制过程。给出了桨模性征曲线、空泡、噪声、脉动压力到实船航速-功率曲线、脉动压力、振动、辐射噪声等广泛的试验资料,阐明如何解决实船发生桨叶随边局部变形问题和修改成适合于正倒车运行的侧斜桨叶外形,经实船高速运行和透航性试验证明桨叶有足够强度,为高速舰船大盘面比侧斜型定距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库存大侧斜桨,基于商用RANS代码,利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和流道计算模型开展了大侧斜桨敞水水动力和流场的数值分析.在进速系数J ε[0.33,0.95]范围内,文中计算得到的敞水螺旋桨水动力与试验结果差异在3%以内.通过敞水螺旋桨流场计算和计及粘性影响鼓动盘计算结果比较可知,螺旋桨对桨前流场影响主要是抽吸作用;对桨后近场区域XIDP<4流场影响主要是滑流,轴向速度周向均值沿径向分布主要受桨叶负荷分布控制;到中问区域415,螺旋桨尾流变成了单一的剪切流.  相似文献   

9.
船舶桨-轴系统在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振动和噪声,影响着系统运转的稳定性,威胁着水下航行器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以大型船舶桨-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Timoshenko梁-轴单元建立系统在螺旋桨质量偏心作用下的弯扭耦合模型。对桨-轴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分析,得到外激励力和旋转频率对桨-轴系统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高船舶桨-轴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船为例,建立了调距桨轴系集总参数元件-分布参数元件混合系统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进行轴系回旋振动计算,并对影响调距桨轴系回旋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徐姝菁  洪术华 《船舶工程》2010,(6):33-35,77
基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在调距时,为避免控制作用过于频繁,消除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问题,提出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设计,并进行实船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用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控制是有效的,对小螺距调距时产生的系统振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某型船调距桨振动的情况,介绍了对调距桨装置的拆装和修复,并对拆检下来的部(套)件进行修复,通过航行试验进行调试并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船舶桨轴系统的纵向振动控制问题,提出纵向双级隔振技术方案.[方法]建立桨轴纵向双级隔振系统的振动数学模型,分析质量比、刚度比、阻尼比等设计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以某船桨轴系统为例进行设计优化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质量比或刚度比条件下,双级隔振系统可以实现最低固有频率比控制;当阻尼比ξ1增加...  相似文献   

14.
马天帅  刘赟  王烨 《机电设备》2020,37(2):57-62
针对某型船全回转舵桨电机出现的振动超标问题,通过振动位移传递分析发现电机-基座系统存在一对重根模态,且系统在1/2倍电磁频率附近产生共振。采用振动特性实时测试技术,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灵敏度分析,以识别电机振动源。基于PATRAN的模态分析结果,验证了电机-基座结构在17Hz附近存在一对重根模态,并对电机安装基座开展优化设计以避开电机-基座系统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电机顶部的振动速度从22 mm/s降低至8 mm/s。将有限元法与振动实测技术相结合,可有效解决舵桨电机的振动问题,对立式电机、全回转舵桨推进器等结构的设计与安装及类似振动故障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调距桨装置桨毂组件进行了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了桨毂组件缩比模型。加载与冻结实验后,对样件切片并在光弹性仪的圆偏振光场中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切片上的条纹级数并结合应力—光学定律,得到各测点应力值及应力分布。桨毂组件光弹性实验结果可以对桨毂组件应力进行全局性研究,对桨毂组件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桨与导流罩间隙随着螺距变化而不同,螺旋桨与导流罩在安装时的间隙偏差,造成螺旋桨在一定范围内会发生桨与导流罩有轻微摩擦的情况,从而造成船舶整体振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晓园  李新  郑锐聪  徐刘峰 《船舶》2013,24(4):39-43
国内设备制造厂在舵桨的设计过程中,多数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但是在装船运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螺旋桨过重、振动过大、航速低于设计要求等情况。文中针对传统舵桨所产生的这类问题,提出了进行适伴流全回转舵桨的设计概念。针对公司的内河运输船项目进行了新型全回转舵桨的设计。通过试航试验,新型全回转舵桨在综合性能上比传统舵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并对我国船用推进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比水面船舶常规桨舵配置多一只舵或少一二只舵,通过合理布置桨舵相对位置,以降低船舶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船舶推进效率、提高船舵控制航向的性能。此方法特别对水面船舶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吉青山 《江苏船舶》2023,(6):22-25+5
以某自航式沉管安装船可调桨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的大功率可调桨、可调桨推进轴系与一进三出大型齿轮箱等关键设备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实船试航结果表明:该自航式沉管安装船可调桨推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相关研究技术及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支线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大型挖泥船等深远海船舶推进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大侧斜螺旋桨桨叶应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大侧斜桨模表面粘贴应变片的方法来研究桨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变和应力分布,分别进行了大侧斜桨四象限敞水试验,叶片在集中力静载荷、离心力作用下的应变测量,以及在危险工况下的桨叶动态应变测量,详细讨论测试方法、设备和技术,桨叶动态应变测量结果说明在危险工况时桨叶随边0.55R区域内有高应力区,研究和分析表明,测量方法和试验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