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一次正式的业务协商于7月26日在北京举行。香港学者对两岸关系趋于和缓感到乐观,他们说,协商会议标志着两岸经贸交流将进入制度化和机制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6):37-37
两岸紧锣密鼓磋商多时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终於在6月29日下午,于重庆举行的“江陈会”第五次会谈顺利完成签署。  相似文献   

3.
江素惠 《经济导报》2010,(33):39-39
台湾“立法院”8月18日晚上表决通过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台湾与中国大陆于6月29日在重庆签定了ECFA后,两岸经济整合正迈步向前。马英九上任以来不断开放的两岸关系,从三通直航,观光客赴台、到两岸经济合作的协议,可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两岸关系未来在经贸发展荣景可期。  相似文献   

4.
高放 《经济导报》2010,(28):38-39
6月29日,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重庆举行了恢复协商以来的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28):34-35
台湾“马政府”年初急推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已确定延迟,马英九於7月13日证实ECFA因涉及层面较多,可能要到明年才会签署,ECFA虽然明年才会有机会成事,但肯定的是ECFA对台湾经济有好处,其受惠程度如何?或许可以从中国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陈文鸿 《经济导报》2010,(34):38-38
一改“阿扁时代”全无作为败局 台湾与内地终于签订了ECFA,对台湾来说,重点有二: 一是两岸和解,经济关系超越过往,ECFA带有统一市场的色彩。在WTO的全球市场开放的基础上,两岸经济在双方协议的范围内,进一步开放市场,排除障碍,促成市场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但是ECFA的经济作用超乎一般的FTA。  相似文献   

7.
作为ECFA签订后两岸合作的酋个大型经济项目,2010年12月14日,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成立。东风裕隆公司将打造高端华系车品牌纳智捷(LUXGEN),  相似文献   

8.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10,(27):37-37
上月底的6月30日,两岸签署酝酿多时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意见认为香港作为两岸的桥梁角色将因此而逐渐消失,亦有评论指有助拆除两岸经济藩篱,打造两岸四地在内的大中华经济发展圈。概括而言是有危亦有机.重要是我们如何去掌握当前形势,为未来作好部署,继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台湾企业和产品在大陆市场上频频亮相,特别是两岸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来,两岸汽车产业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台湾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本文总结了台湾汽车产  相似文献   

10.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7):41-43
随着年底台湾“五都”选举的临近,两岸商签ECFA这样一个纯经济的事件,近日被转化为台湾蓝绿双方的政治“抓手”。4月25日,台湾媒体炒作了一年多的“双英辩论”正式推出。经过双方“互有攻防”的两个半小时激战,国民党与民进党都达到了“热身”的目的。直观地看,这场辩论在经济议题上并无新意,可谓“形胜于质”。  相似文献   

1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32):38-39
两岸经济协议(ECFA)签署后,台湾经济发展迈向全新里程碑,很多分析都认为,ECFA真的只会对台湾大财团、大企业有利,会让过去几十年撑起台湾经济半边天的中小企业提早出局。但记者于7月中到台湾采访,不少第一线制造产业的中小企业主均认为,后ECFA时代,零关税反有助中小企业抢滩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2.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30):42-42
台湾驻港机构远东贸易服务中心主任陈光丕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指出,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不会削弱香港“中介人”的角色.反而增加香港与台湾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13.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9):40-40
多位台湾民进党籍县市长最近接连到大陆促销.民进党籍宜兰县长林聪贤在宜兰县童玩节会场上,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两岸都签订了ECFA,应在未签订前,  相似文献   

14.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6):38-41
今天,两岸经贸关系处于从“间接三通”向实现“全面三通”转变的关键阶段。从客观现实看,自2008年12月15日 两岸正式实现航空、海运和邮路的“大三通”以来,两岸间仍有不少限制:  相似文献   

15.
赵晨 《经济导报》2009,(44):42-43
两岸关系日趋见暖,不仅为两岸经贸往来带来暖流,也给予两岸相关学者专家更多推进互动的想象空间。11月2日在香港举办的香江论坛请来香港和台湾的知名经济学者和历史,文化和政治届颇有影响力的人士共同展望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再次显示此论坛一贯风格:邀请台湾社会知名人士与香港内地专家学者同台交流。  相似文献   

16.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9):32-33
外界常常将目光集中在台湾岛内选举与政治斗争上,而忽视经济以及与两岸经济柜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看似小事却责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大事。年初,大陆决定停止砂石出口後,很快对台湾砂石与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引起台湾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经过数月的努力,海峡两岸在务实的基础上,大陆对台砂石出口有望在近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两岸能否及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问题,早前不但受到全国人大与政协的“两会”代表的关注,3月13日温家窦总理在记者会上更将协议签署的条件定调为“三个适应”: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总体来看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前景审慎乐观。  相似文献   

18.
4月26日,“海协”和“海基”两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正式协商,并签署两岸金融合作等三项协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两岸签订ECFA的宏观背景下,在对两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合作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地区与台湾新能源产业合作优势互补、重点合作、彼此交融、协同创新的基本思路,并从宏观环境营造、促进创新以及促进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导报》2009,(47):4-5
自去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大为改善,在经贸、旅游及金融等合作不断增加,两岸更于11月中签署谅解备忘录,及可能在明年初达成两岸经济架构合作协议,这势将现时两岸在证券市场的限制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