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京沪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CFG桩复合地基实测沉降数据.在实测沉降数据的基础上对路基沉降预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采用了4种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曲线拟合法的预测精度取决于映射函数和实测沉降样本空间范围,星野法和双曲线法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成果为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及其它相关工程的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提拱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武广高速铁路赤壁路基试验段施工完成后,为了更好的分析路基下部CFG桩复合地基实际沉降数据。采用了4种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曲线拟合法的预测精度取决于映射函数和实测沉降样本空间范围,星野法和双曲线法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成果为适用于武广高速铁路及其它相关工程的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提拱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路基的工后沉降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实测沉降资料,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估算工后沉降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指数曲线法作为曲线拟合法的一种,一般不适用沉降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大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针对常规指数曲线法的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拓展指数曲线模型,介绍其求解过程。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部分实测资料,运用双曲线模型和三点法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拓展指数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关系数高,误差较小,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路基沉降预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系统与沉降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目前对路基沉降理论尤其是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的沉降机理研究的十分有限,常规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通过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研究,和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的预测得出以下结论:路基中心总的沉降量大于左右路肩沉降,路基中心总沉降曲线与左右路肩沉降曲线斜率变化基本一致;沉降量最大值不是路基中心,而是距中心大约1~2 m处.双曲线拟合法与指数曲线拟合法预测结果偏大,三点法预测结果偏小,Asaoka法介于两者之间,对观测时间没有特殊要求,其预测值较为准确.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能很好的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5.
灰色GM(1,1)模型预测沉降的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现场沉降监测数据的不等时间间隔性及数据的不断更新性,建立了不等时距等维新息GM(1,1)沉降预测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预测程序RIID,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沉降预测,验证了预测模型合理性和程序的可行性。分析了实测数据时间间隔和预测步数对GM(1,1)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时间间隔相差太大,将导致模型失真;GM(1,1)模型只能进行短期预测,若要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沉降,必须有新增数据,这就使得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层沉降机理和地表沉降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对Peck公式进行了修正,把隧道中轴线处地表沉降z中和地表沉降槽的宽度系数i都拓展成y的函数,得到了适用于砂性地层地铁暗挖施工开挖进程的三维空间地表沉降预测方法。根据沈阳地铁实际工程地表沉降实测值反推出预测公式中z中(y)和i(y)的具体形式及其他系数值,并对不同断面横向地表沉降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该预测方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某客运专线未进行超载预压黏质黄土地基路基段在不同静置时间下,采用曲线拟合法预测路基工后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通过曲线拟合法预测分析得出路基开挖或填筑完成后,一般静置4个月内沉降较大,4~6个月沉降趋势逐渐变缓,达到6个月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采用对数曲线与双曲线预测沉降精确度虽有差异,但可以采取2种曲线预测值平均的方法加以解决,也能够保证预测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分析,是解决当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计算精度不足的主要途径。由于采用常见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时,不能完全预测出沉降曲线的整个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曲线变权重组合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多种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赋予一个未知的权重系数,通过最小方差方法对权重系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沉降预测公式。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对于沉降预测而言是很重要的。根据地面沉降机理与曲线特征,对某数据序列进行了光滑性和指教规律性检验,使用线性回归和灰色模型的组合模型对该数据序列建模和预测,所得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差比值都优于GM(1,1)。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线性特征的沉降数据序列选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进行短期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路基沉降机理及其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路基沉降机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对比各类沉降预测模型,根据组合预测的思想通过加权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发现S形曲线拟合优度明显更好;组合模型确实能有效利用每种模型的信息而使预测值更为精确,组合模型的建立方法是合理且能够应用的。基于一维固结的解析法计算的最终沉降值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两种计算方法都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研发基于激光测量、先进传感和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路基沉降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表面沉降激光自动测量、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和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4个子系统。表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激光测量和自动标定技术实现;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采用霍尔传感器、激光测距和倾角传感器实现;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主、从电机带动倾角传感器实现。监测系统经实验室验证及工程化设计,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现场实验,实现了对路基整体沉降、局部沉降、截面内不同层沉降的长期、全面、远程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监测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对路基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十分严格,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主要为铁路铺轨完成后地基的残余沉降。石家庄—武汉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为时速350 km,全线无砟轨道。为研究地基加固措施的科学性,在建设过程中,选取代表性试验工点对复合地基沉降进行监测和研究。研究结论:采用桩+板结构和CFG桩复合地基联合堆载预压措施加固深厚松软土地基,施工期沉降约占最终总沉降的72%~85%,有效地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整个区段内纵向沉降较为均匀,符合区段路基铺设无砟轨道要求,加固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湘会暗挖区间右线隧道施工监测为背景,通过对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点和拱顶沉降监测点累计沉降值的分析,总结哈尔滨地铁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的变化规律。发现隧道开挖过程中纵向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上台阶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前1.6 B(B为洞宽)到通过监测断面后4.8 B范围内,并对比冻融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横向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距隧道中心线两侧3.2 B范围内,给出横向地表沉降数学表达式并计算出沉降槽宽度参数建议值为k = 0.78,其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隧道内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上台阶掌子面通过监测点前1.6 B到通过监测点后3.2 B范围内;隧道内初期支护体系的设置对控制拱顶沉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地铁11号线宝安站—碧海站区间为工程背景,选择具有正态分布性质且能考虑沉降槽偏移的高斯峰值函数,对该段地表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砂-黏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并结合国内外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理论,提出砂-黏复合地层沉降槽宽度系数。结果表明:高斯峰值函数拟合的沉降槽曲线与砂-黏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工程实际更为契合;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可以运用日本学者竹山·乔公式对砂-黏复合地层地表最大沉降值进行预测,砂-黏复合地层地表最大沉降值随土的弹性模量的加权平均值的增大而减小;提出的砂-黏复合地层沉降槽宽度系数更能反映砂-黏复合地层特征,使沉降计算值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路基沉降的泊松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路基沉降的特点 ,即初始沉降的存在 ,使曲线不通过原点 ,而泊松曲线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建立路基沉降的泊松曲线预测模型 ,通过实例验证 ,证实该方法的合理性 ,并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京津城际轨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和变形观测进行阐述,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和总结。观测统计表明,通过对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工程质量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相似文献   

17.
合福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某一隧道存在整体浅埋偏压情况,同时在线路右侧40m处有一座800kV特高压铁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该隧道有拱顶持续下沉现象.由于涉及隧道及铁塔安全,从而受到业主、设计、监理的密切关注,成为合福铁路重点关注的风险隧道.介绍了该隧道的地质状况,分析了隧道拱顶下沉原因,并结合施工过程详细阐述了控制隧道拱顶下沉的办法和有效措施.处理浅埋偏压隧道拱顶沉降问题,要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和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施工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表动态井点降水在深圳地铁大—科区间砂层地段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地表动态井点降水在深圳地铁大—科区间的应用 ,对地表井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 ,有效地防止地表沉降过大。  相似文献   

19.
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是无砟轨道铺设前的关键工序之一,本文通过采用Asaoka法、三点法、双曲线法对某隧道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并预计工后沉降,分析对比了三种预计方法的相关系数、预计精度及预计工后沉降量,并对三种方法预计效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通过增加前期沉降期监测频率、控制测量误差来提高沉降预计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沉降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实际,对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系统进行分析阐述,并对监测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