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沈鸿才 《中国自行车》2010,(2):48-48,50
我所收集的"自行车"并非指代步工具——自行车,而是带有自行车图案的物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与自行车有关的物品等着你去发现,去收集。  相似文献   

2.
江南 《中国自行车》2012,(11):70-75
德国Riese und Müller公司专为2013年自行车市场所开发的3种电动自行车新品,不久将同时被正式纳入批量生产计划之中:即外观设计极其摩登的"Kendu"折叠式电动自行车、两款"Load"电动载重自行车,以及"blueLABEL Transporter hybrid"混合型电动载重自行车。以下系为上述这3种电动自行车新品的概况简介。"riese und müller kendu"电动自行车"Riese und Müller Kendu"是一款将折叠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两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款配备20〃车轮轮胎的电动自行车,鞍管可根据需要"卸除",且车把也不需任何工具即可朝下折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素有"自行车大国"之称,20世纪9 0年代以前,自行车是国民的主要代步工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代步工具逐步成为了低碳生活的"代言人"。近几年,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低碳出行方式,中国自行车协会也相应举办了一系列绿色出行主题活动为之助力,推动了我国自行车骑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是人们广泛使用的短程代步工具,方便、快捷、环保、健身,是一种依靠人力驱动的简单的交通工具。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自行车",实际上这种称谓是一种误称。自行车并不能"自行",仍然需要蹬行前进:若称之为"脚踏车"似乎还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和消费大国。相对于汽车而言,电动自行车具有绿色环保、低耗能、噪音小、成本低等优势。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通过电动自行车立法,对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分类、重量、时速等技术标准以及交通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立法中大都将电动自行车视为自行车,作为绿色环保的代步工具加以推广。然而,在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却没那么"幸运"。"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进入我国是十九世纪末期,一开始它只是宫廷玩物,经过演变,其用途也不断延伸。一百多年里,人类目睹了自行车的多次革命,比如从单速车到变速车的演变,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的演变。如同人类的文明发展轨迹,自行车从娱乐工具演化为生活工具,进而演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也正是这不断的演化过程,聚集起了一大群追逐"骑行文化"的思想者和实践者,形成了自行车独特的文化理念,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自行车产业,也形成了风靡全球的骑行风尚。  相似文献   

7.
正自行车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欧洲,19世纪中后期中国首现自行车于沪上,新中国诞生后自行车逐渐开始成为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并一步步迈向"自行车王国"的地位。"自行车王国"当之无愧的"王牌"便是上海自行车厂的"永久"牌自行车,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笔者作为其设计者和亲历者之一,见证了她标牌和产品设计的发展、演变、转型,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文中将做首次公开,以飨一线设计人员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虽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中国人却将它规模化。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乡村小径,都能看见自行车的身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行车逐渐从原来的代步、运输工具演变为健身休闲的工具,同时也酝酿出独特的"自行车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同属车辆类的汽车行业和自行车行业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共性,两者甚至"亦敌亦友":可以把汽车看成是自行车的"敌人",因为正是汽车的诞生和流行挤压了自行车市场的生存空间,让后者由人人趋之若鹜的必需品和奢侈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普通代步工具。但我们也可把汽车看成是自行车的"同道者",因为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发展趋势都能为自行车行业提供宝贵的经验,让自行车行业在发展中少走弯路、抓对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镁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世界材料行业的"新宠",并作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物资,年产量以大于20%的速度增长。目前镁合金自行车其重量比铝合金自行车重量轻33%,并且坚固美观,是未来理想的休闲、代步工具。在此背景下,许多自行车制造厂商纷纷看好  相似文献   

11.
<正>在瑞士,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是一种文化,一种运动。自行车自诞生后就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被各国人民广泛接受。我国有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烈火金刚》,里面有一组"肖飞买药"的镜头,大致情节是肖飞买到药后,他独自一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前面飞奔,后面是  相似文献   

12.
凤凰牌自行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自从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于1958年5月8日出产起,它风靡了整个中国,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一度供不应求,也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出访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是时候提出"自行车,让城市更美好的!"的口号了。现在的一、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三线以下的县(市)镇,在做城市规划时,已经很少有人不把"自行车"这个元素放进去的了。自行车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代步工具,而是作为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成为城市规划、市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大力发展自行车产业,永久、凤凰、飞鸽、五羊等一系列品牌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一度的行业"中国展"如期而至,而今年的"中国展"凸显出未来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三个战略新起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普惠工具,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新起点"。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无所不在,作为普惠工具的互联网非常便宜。用互联网展示并出售产品,用互联网与客户、消费者沟通,这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前提",经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今年的"中国展",已经很少有人讨论是应该"自行车+互联网",还是应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正一、自行车与中国结缘1866年,"自行车"一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当时,清政府派出了第一个出国考察团去欧洲10个国家观光,张德彝的《欧美游记》里第一次使用了"自行车"一词。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这是一种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代步工具。后来报纸上有文章记载了当时的中国人骑行自行车的情景。自此,这个具有"神奇平衡术"的两轮车,驶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须臾不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行车》2011,(2):4-11
我国是世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因其健康、低碳、节能和便捷而深受欢迎。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自行车保有量达到4.5亿辆,2010年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居民日常代步、休闲娱乐、健身竞技的重要工具,成为低碳健康生活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自行车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为引导全行业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加快由大变强的步伐,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有关编制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工作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传统自行车"自行车"一词出现在我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脚踏车",而第一个将其称为"自行车"的是清朝末期一个叫张德彝的人。据史料记载,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但这是一种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到底何时出现在北京?其实并无确切的记载。据传,最初是出现在西交民巷的租界里。另传,北京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8.
由于来自OEM-范畴及自行车专用商品贸易商的需求量日趋增多,德国HUMPERT配件厂为此决定:将再次"出版"那款原本专为ADAC-折叠式山地自行车所开发的"FHS2"折叠式车把。据介绍,一种与折叠式车把配套,并荣获发明专利的折叠装置,可使骑车者在无任何工具之情况下,无需费多大周折即可将车把快速折叠到位,且折叠之后占用空间也相当小。由于这款折叠式车把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材料质地比较坚韧,故其就被成批地运用于山地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这二类车种上。  相似文献   

19.
正电动自行车集小巧灵活、方便快捷和经济实惠等特点于一身,赢得大众青睐,成为短途代步的最佳工具之一。截至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突破两亿大关,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出口大国。"井喷式"增量的背后是行车秩序混乱、交通违法增多、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安全问题。电动自行车确实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方式,为大众出行带来了方便,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也给道路设计、  相似文献   

20.
自行车在许多80后的年轻人心目中是什么?很多出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四五十年代的人都这样感慨:"那种感受,你们小辈是不会理解的。"从祖辈眼中的"稀奇"、"金贵",父辈心里的"时髦"、"身份标志"到如今年轻人手里的"工具"和"玩具",两个轱辘的自行车转出三代人的单车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