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橡胶粉的胎源选择、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差异较大,因此由不同产地的橡胶粉制备的橡胶沥青的性能差异较大。本研究依托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项目采用不同产地、不同细度、不同掺量的橡胶粉分别制备橡胶沥青,通过70℃高温车辙试验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胶粉产地对制备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较大;采用40目左右的胶粉制得的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最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胶粉掺量的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橡胶粉掺量、剪切时间、剪切温度、硫添加量等四个因素对橡胶沥青结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正交试验对9种不同条件的橡胶沥青结合料进行高温和低温性能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废弃轮胎橡胶粉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结合料的高温和低温性能;硫的掺入可以有效改善橡胶沥青结合料的拌和均匀性,但会降低其高温和低温性能;橡胶粉掺量为20%、剪切时间60min、剪切温度180℃、硫掺量〈1%时,橡胶沥青结合料的高温和低温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决定性因素。主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水泥替换矿粉掺量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水泥替换矿粉掺量和粉胶比可以同时起到改善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的目的,在水泥替换矿粉掺量为40%时,沥青胶浆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研究丁苯橡胶(SBR)掺量对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SBR掺量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软化点、针入度、高温剪切流变与车辙变形试验,分析其高温性能影响趋势,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改性乳化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高温流变性能与抗车辙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SBR的掺入能有效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SBR掺量的增加,改性乳化沥青软化点、复数剪切模量、车辙因子与临界温度呈上升趋势,说明SBR掺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抗车辙能力,降低其高温敏感性;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随着SBR掺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的针入度与相位角(58℃)表征其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投料顺序、温拌剂类型与掺量以及粉胶比对温拌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与温拌剂的添加顺序对温拌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基本没有影响;SBS改性沥青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与基质沥青相反的粘弹性规律;Sasobit温拌剂增加了温拌沥青胶浆弹性成分比例,且不同掺量对胶浆流变性能影响不大,3G温拌剂则对胶浆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粉胶比的增大,温拌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与感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传统橡胶粉进行物理降解处理得到深度降解胶粉,并采用不同类型聚乙烯改性剂对降解胶粉进行复配改性,得到不同类型聚乙烯橡胶沥青。通过对不同类型橡胶沥青和工厂化PR橡胶沥青、路耐特橡胶沥青进行常规性能指标检测和高温流变特性测试,研究得出:聚乙烯改性剂可有效提高橡胶沥青弹性恢复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由动态剪切流变温度扫描试验条件下的复数模量、相位角及抗车辙因子等指标得出3B型聚乙烯改性效果最佳;与工厂化橡胶沥青粘弹性能相比,单纯采用聚乙烯进行复配改性橡胶沥青尚不能满足推广应用需求,为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各种因素对温拌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文章基于DSR试验研究投料次序、沥青类型、温度及粉胶比对温拌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次序对温拌沥青胶浆性能影响不大,室内温拌沥青胶浆可通过分次投料后采用玻璃棒搅拌制备;沥青类型对温拌沥青胶浆性能影响明显,温拌改性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更佳;高粉胶比的温拌沥青胶浆具备更好的抗车辙能力;温度对温拌沥青胶浆的流动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能够正确认识胶浆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便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准确确定橡胶沥青胶浆体系组成即粉胶比,文章分别对不同粉胶比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水稳定性三项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工程用适宜的粉胶比范围。分析结果表明粉胶比变化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电镜扫描(SEM)、X射线荧光分析(XRF)、红外光谱试验分析钢渣粉、石灰岩矿粉的微观特性,并开展钢渣粉沥青胶浆流变特性研究和钢渣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得出结论如下:钢渣粉相比石灰岩矿粉微观形貌具备更丰富的纹理特征,有利于提升粘附性能,改善沥青胶浆的性能,钢渣粉掺入沥青后以物理共融为主,有少量的化学反应发生;粉胶比增大,有利于钢渣粉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但低温性能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钢渣粉替代率在75%时,高低温流变特性综合较佳,100%钢渣粉替代率下沥青胶浆低温性能有所降低:钢渣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表明75%钢渣粉替代率是较佳水平,验证了沥青胶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室内试验,探讨了添加RA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用油量,并详细分析了不同RA抗车辙剂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性能。研究表明,RA抗车辙剂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车辙的成因与发生机理,阐述了RA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并对不同RA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研究,证明了RA抗车辙剂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同时确定了RA抗车辙剂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橡胶粉基本参数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延度试验和弹性恢复试验,分析温度、胶粉掺量、胶粉粒径变化对两种不同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橡胶粉显著改善了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胶粉掺量的增加,针入度、软化点和黏度均呈增加趋势;随胶粉粒径细度的增加,针入度呈下降趋势,软化点和黏度呈增加趋势;橡胶粉提高了基质沥青的低温延度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橡胶粉改性后降低了70~#、90~#沥青间的低温差异性能;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低温延度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20%时的低温延度值最大;橡胶粉掺量在15%~20%时,橡胶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提高幅度显著,掺量20%时,弹性恢复性能增加幅度较小。结合上述指标分析,橡胶粉与基质沥青的融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范围,在未添加其他改性剂的条件下,建议橡胶粉合理用量控制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依托实际工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逐渐降低,水泥掺量为2%,混合料力学性能最佳;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中含蜡量高,因此路面在高温季节容易泛油,低温季节容易开裂,严重影响路面质量。文章为实现沥青材料的工程性能改良同时合理回收废弃橡胶粉,利用废弃橡胶粉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路用沥青材料(RPMA材料),并在室内对不同橡胶粉掺量的RPMA材料开展了环球软化点试验、低温延度试验、针入度试验以及压力老化试验,研究RPMA材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发现:(1)橡胶粉能够有效增强沥青材料在高、低温环境下的表现,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RPMA材料的高温软化点和低温延度均呈现出先快速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2)RPMA材料的温度敏感性显著高于普通沥青材料,材料的针入度系数随橡胶粉掺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大的趋势;(3)RPMA材料抗老化性能随橡胶粉掺量呈先增强后变弱的趋势,当RPMA材料橡胶粉掺量为15%时,材料的抗老化性能最优,此时针入度系数损失率仅有3.52%。研究成果可为沥青材料的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老化沥青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文章在室内制备不同老化沥青掺量的普通再生沥青和温拌再生沥青基础上,对各类再生沥青的布氏旋转黏度、车辙因子G*/sinδ、蠕变劲度S和蠕变速率m等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再生沥青还是温拌再生沥青,老化沥青的掺量增加有助于维持沥青施工性能的稳定及高温性能的显著提升,但对低温性能会有所削弱;相较于普通再生沥青,温拌再生沥青由于温拌剂的加入会造成施工性能、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为掌握橡胶粉细度和掺量对橡胶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将针入度指数PI、粘温指数VTS和复数模量指数GTS用于评价橡胶沥青感温性能的可靠性,进而根据推荐指标对不同橡胶粉细度和掺量橡胶沥青进行感温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I、VTS和GTS评价橡胶沥青感温性能时其可靠性依次增强,推荐采用GTS作为感温性能评价指标;橡胶粉细度和掺量增加时橡胶沥青感温性能逐渐被改善,且细度超过60目后改善作用增强,掺量超过20%后改善作用降低;橡胶粉细度和掺量均对橡胶沥青感温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配制AH7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高模量改性沥青、掺加矿物纤维的SBS改性沥青的胶浆,采用温度扫描试验,测定各种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G*、车辙因子G*/sinδ及动粘度值,评价四种沥青材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及其各自抵抗车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托隆百高速公路橡胶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工程,对基质沥青的种类、橡胶粉的掺量以及基质沥青与橡胶粉的加工温度、反应时间等橡胶沥青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沥青与橡胶粉的配伍性是影响橡胶沥青储存稳定性及相关技术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高掺量、低温度条件下的再生利用,文章在RAP沥青及集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G温拌剂及芳烃油配制温再生剂,分析再生沥青黏温曲线特性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情况,确定拌和、压实温度,对RAP掺量分别为50%、60%和70%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评价其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剂掺量为8%时,最低拌和及压实温度分别为140℃和118℃;当RAP掺量增加时,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增强,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降低;当RAP掺量为50%和60%时,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良好,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而当RAP掺量达到70%时,其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已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所研发的温再生剂RAP最大掺量为60%,压实最低温度为120℃。  相似文献   

20.
抗车辙性和高温稳定性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性能指标。文章探讨了干法胶粉的改性机理和干法橡胶沥青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采用改性胶粉制备的干法橡胶沥青在温拌条件下的路用性能试验,包括高温车辙和冻融劈裂。结果表明:由改性胶粉制备的橡胶沥青,其动稳定度、抗水损性能和低温抗裂性都优于普通胶粉制备的橡胶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