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应位移法作为一种较合适的地下结构拟静力抗震分析方法,其等效动荷载的确定对地下结构抗震结果的影响较大。借助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得土体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从而取得地下结构顶底标高处产生最大相对变形时刻的荷载参数,并以此作为确定反应位移法等效动荷载的依据。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圆形区间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具体抗震分析过程,可为地下交通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平南三桥北岸地下连续墙为工程背景,研究施工过程对地下连续墙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考虑施工过程这一因素对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和变形有显著影响。为确保结构安全,建议采用增量法考虑施工过程对地下连续墙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地下连续墙作为车站的永久结构所承受的内力情况,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变化与支撑刚度、支撑形式、本位移和施工方法有关,阐述了之间的相互关系,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拱桥重要受力构件的拱座基础,其设计受结构上部荷载、地质条件、经济性等因素制约,设计难度较大。广西荔玉高速公路平南三桥北岸拱座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连续墙+注浆卵石层的复合式新型基础,文章以此为工程背景,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设计等优势,研究基于BIM的新型拱座基础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及特点,以期改变传统设计方式对复杂结构表达不清、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桥梁复杂结构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支撑预加轴力情况下墙体先期位移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连续墙在工程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其计算理论和模型丰富多样。本文将在几种现有的考虑墙体先期位移的计算模型基础上,就作用支持预加轴力情况下墙体先期位移的修正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基坑围护加上钢支撑的围护体系已被广泛用于建造地铁车站,在考虑支撑布置设计中,本文就外部条件和基坑宽度、深度等参相同的情况下,对三道支撑和四道支撑二个方案在计算地下连续墙弯矩、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其结构配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7.
分析支撑轴力与墙体变形的实测数据,认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开挖深度的增加,临近开挖面的两道撑的轴力值也随之增加,其余支撑轴力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支撑轴力的变化反映了地下连续墙体的位移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墙顶,且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曲线呈现一个存在多个拐点的“半杯型”复合形态;墙后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一个非对称的“凹槽型”形态,这与监测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Ad/Aq因工况不同,其比值也不同,并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比值是减小的,同时也反映周围地表沉降具有滞后性;通过各工况定量分析,Ad/Aq大致位于0.4到0.6之间.基坑开挖对墙后地表沉降的的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距基坑边沿的1.5倍最终开挖深度,主要影响区在d/H为0~1.0之间,次要影响区在d/H为1.0~1.5之间;沉降最大值出现在d/H比值为0.5区域.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垂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场压桩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对一字及葫芦型地下连续墙承受生趣荷载时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单体变断面地下连续墙相对一般地下连续墙承载力有所提高,第一个葫芦承力对墙体承载力提高起主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形式,具有整体刚度大、承载性能好、水平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锚结构,由于其无需开挖内部土体,施工方便,工程量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文章依托某大桥初步设计阶段的地锚结构设计,采用ANSYS建立墙身嵌岩和非嵌岩两种工况下的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锚结构时结构的受力性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采用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到在地震动参数确定、土层地震动反应、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复杂性,采用VC++开发面向道路隧道、地铁区间隧道、沉管隧道、地铁车站等地下结构的专业抗震计算软件SAUS。该软件由软件界面平台、建模前处理、抗震计算分析、结果后处理四部分构成。前处理功能可自动快速地完成建模、设定单元属性、施加荷载和设置边界条件等;抗震计算提供常用的多种圆形和矩形结构的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的自动计算;后处理功能提供结构的位移和内力云图显示、结果数据查询以及自动生成计算书等。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地下结构在抗震设计方面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边墙的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延长路地铁车站为背景,选取三个典型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点,根据其施工不同阶段的变形趋势,分析边墙的变形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控制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联络风道是连接延安东路隧道南线2号井和北线2号风塔的地下通道。文中就最关键的联络风道中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作了分析论述。中段结构从北线隧道的中央控制室和综合办公楼之间穿越,两楼相距仅9.5m,而中段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就有7.2m,加上内衬结构和地下墙的施工误差,地下墙与两楼净距仅1m左右。为选择最优方案,设计过程中论述了顺、逆筑法的施工方案,从中选择了逆筑加地基加固对限制位移和地面变形较好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深大基坑施工诱发的运营隧道变形以及周围土体沉降等施工问题,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中受到日益关注。文章基于上海市交响乐团在建基坑工程,结合运营隧道以及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不同开挖阶段周边地表沉降、地下连续墙变形、运营隧道收敛变形以及竖向位移的规律和特点。实测结果表明:周边地表总体呈下沉趋势,大致呈抛物线型分布;坑外土体侧斜和围护墙体侧移具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且均向基坑内侧移,开挖深度对土体侧移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隧道的水平附加收敛表现为向外拉伸,随基坑开挖的进行,收敛变形增幅明显;隧道净沉降曲线与基坑周围土层、围护结构变形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下连续墙两侧SMW工法加固可有效控制隧道、坑外地表以及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研究成果可为正确制定软土城区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地下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及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越来越被重视。首先采用矩形地下结构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拟静力法和反应位移法对北京地铁北宫门车站进行了抗震计算,并使用计算软件FLAC4.0对北宫门车站进行了时程分析,发现拟静力法对地震荷载过于简化,致使其过低估计了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而反应位移法较合理地反应了地震荷载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地震中的惯性力对地下结构的内力影响不大,地震剪应力对结构的内力影响最大;并且,通过软件FLAC时程分析,得到的位移等反应规律与反应位移法的假设相同,计算得到的弯矩值与采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得到的弯矩值相近。因此,推荐首先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坑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骑跨于既有盾构隧道之上的基坑工程,按实际工况进行了开挖支护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模拟,其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致使周边土体呈X形的塑性区,且地下连续墙对于该塑性区开展有遮挡效应;当隧道位于基坑开挖中心线正下方时,隧道几乎不发生水平位移,且基坑开挖对位于其下方的已建隧道的竖向位移的影响较水平位移大,故当地下连续墙端部与隧道竖向间距足够大,隧道拱底与拱顶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17.
反应加速度法作为一种拟静力抗震分析方法,由于其可以考虑复杂结构形式等,因此在工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介绍反应加速度法基本原理和计算流程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实例,考虑车站围护结构的存在,借助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结构顶、底板相对水平位移为最大值时刻的各土层和结构对应埋深处的水平有效反应加速度,将其作为反应加速度法的等效荷载进行抗震计算。通过阐述具体计算过程,分析计算结果,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地下连续墙是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形式,目前对这两种新型地下连续墙的研究和应征学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研讨这两种地下连续墙在结构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的特点,产和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在多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发挥良好的止水隔水效果,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广西大学站主体结构深基坑开挖前地连墙渗漏水检测及处理为例,从原理、施工方法、应用成果上介绍了三维流速声呐渗流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类比及评估,更好地掌握地下连续墙接口处整体渗流情况,精准定位了地下连续墙质量缺陷位置,并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形成有效的事前控制机制。实际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无渗漏事故发生,从应用效果上对后续工程作出了参照并提出了下一步应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地下连续墙作为承重结构的墙-桩-箱复合基础的共同作用问题,推导了墙-桩-土位移影响系数,应用桩土共同作用理论及Mindlin公式,深入计算分析了墙-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进而得出了墙-桩-箱复合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新闸路地铁车站结构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此类复合基础的沉降、内力以及荷载分担比例等规律性的结论,可供工程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