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路堤变形的现象及表现形式,通过研究软基公路路堤的破裂机理,得出了软基公路路堤变形的预测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数值软件分析其变形云图,并给出了软基公路路堤变形量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软基公路路堤破裂研究和变形量预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公路下伏煤矿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针对采空区沉降变形特性,提出采空区注浆治理施工工艺.结果 表明:(1)相比煤矿开采,采空区采取充填注浆后的沉降变形量明显减小;(2)地表沉降量均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充填注浆后的沉降差较小(对应力的敏感性较小);(3)从采空区注浆治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干密度和含水量对纯粉煤灰路堤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不同边坡坡度对路堤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纯粉煤灰路堤具有自重轻、沉降小和稳定性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剖面沉降仪的工作原理、沉降管的埋设工艺及仪器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某公路拓宽工程实例,使用剖面沉降仪进行软基沉降监测,获取整个路堤横断面沉降特征和规律,对路基设计和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具有“强度低、变形量大、自承能力小、工程性质差”的特点,且对水特别敏感,一旦遇水,强度明显降低,工程性质急剧恶化。因此,富水黄土隧道的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银川至西安高铁上阁村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埋深102 m。施工中,通过降水试验无法取得明显的降水效果,同时隧道围岩变形大、进度缓慢。鉴于此,开展了地表深孔刚性袖阀管注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深孔袖阀管注浆可以有效加固地层,提高其自稳能力。加固机理主要表现为浆液对竖向原生节理的填充阻水作用、浆液结石体的空间骨架作用;(2)注浆后隧道拱顶累计沉降量明显减小,变形速率降低,仰拱闭合时间提前,隧道开挖进度可达到60~80 m/月。与未注浆工况相比,施工进度提高了3倍以上;(3)通过注浆,隧道基底黄土地层承载能力可提高3倍以上,从而可保证高铁隧道的长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百隆高速公路出现的膨胀土路基病害的类型,分析产生病害的机理,提出了采用钢花管注浆复合结构的处治技术。通过监测结果表明:钢花管注浆复合结构在膨胀土路基处治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和路基病害治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填石路堤压实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从填石路堤填料技术要求、分层填筑厚度、填石路堤压实技术等方面对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以沉降量控制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软土层特性对斜坡软土路基沉降及变形影响的规律,文章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斜坡软土路基数值模型,分别针对不同软土层厚度、坡度、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对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厚度的增加会导致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增大;软土层坡度的增大会增大路堤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坡度超过6°后增长幅度更为明显;软土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小路堤侧向变形和防止路堤发生过大沉降,但粘聚力超过15 kPa和内摩擦角超过20°后该提升效果会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斜坡软土路基设计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覃健世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90-192+204
为了降低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文章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模型,对不同顶推力、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下盾构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随着顶推力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顶推力越小,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越大,建筑倾斜率越小;当盾构千斤顶推力为110 kPa、注浆压力为190 kPa时,建筑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并宜选择强度高的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广西宁明段膨胀土的工程地质和土性特征,长沙理工大学膨胀土课题组结合路堤沉降量的观测结果,分析了包盖法处治膨胀土路堤的可行性,采用包盖法处治膨胀土路堤试验的修筑方法,为公路膨胀土填料处治和路堤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轻质固化粉煤灰回填路堤沉降变形模型,计算分析了轻质固化粉煤灰作为软基路段路堤回填材料的土压力以及表面的沉降变形,并结合钦州港开发区某软基路段工程实例,对轻质固化粉煤灰在路堤填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软基路段路堤的填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掌握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特性,选择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高路堤斜坡软弱地基工点,进行了路基中心及下坡一侧坡脚地基的长期沉降和水平变形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路堤填筑期内沉降变形发展相对较快,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增速趋缓,采用双曲线法预测得到的工后沉降为34.2mm,满足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要求;(2)软土层表面倾斜且下卧硬层表面基本水平时,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水平变形最大值在地表,且变形值沿深度增加而减小,地基水平变形的监控可以地表观测桩为主。  相似文献   

13.
胡麻岭隧道富水粉细砂地层开挖后自稳能力极差,掌子面不稳定,易坍塌,经常出现底板冒水、涌砂、涌水、沉降、初期支护变形等现象.采用常规注浆,注浆量大、工效低,效果不明显;采用化学注浆,造价又过高.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双液回退劈裂注浆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地层的稳定性,控制了围岩变形,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浙江某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为例,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沉降的发展规律,对单个管节沉降和多个管节不均匀沉降进行了研究;从土体压缩的角度探讨了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期间的沉降机理,提出施工时间差异和单管节累积沉降差异是不均匀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从施工外因的角度对注浆、回填的影响做了分析,发现注浆的差异是后续不均匀沉降发生的内因,而回填造成的基础层和土层的压缩是造成施工期间沉降的外因;采用分层总和法,反分析得到基础层的压缩模量为1.89MPa,表明基础层压缩特性较差,这是由基础层大量回淤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破碎软岩隧道在浅埋偏压段地表预注浆后的加固效果,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以采用袖阀管注浆的红石河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监控量测对比分析注浆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地表注浆处理后,围岩强度和完整性明显提升,降低了岩体透水性能,增强了地层成拱能力,隧道支护结构的整体受力特征得到极大改善。初期支护最大轴向压力值减少了近20%,最大轴向拉力值仅为原来的43%;初期支护最大正弯矩减少了58%,最大负弯矩减少了29%;隧道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前10~15 d内累计变形达到总变形的70%,20~25 d时基本趋于稳定。且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注浆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四号线首次采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对建筑物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沉降值和倾斜值在控制标准之内,说明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盾尾空隙沉降占最大沉降值的30%~50%,应以此为主采取措施来达到预期的沉降控制目标;地面预埋管注浆是控制沉降有效的辅助措施;盾构施工中土体塑流性改善、掘进参数控制、出土量、盾尾同步注浆、二次补注浆是沉降控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某高速公路填挖交接短路基特殊路段因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未根治彻底,造成路堤初次沉降开裂。在注浆加固处治一段时间后,该路堤继续沉降且发展不可控,影响了公路安全运营。文章结合该段路堤病害现象及发展状况,详细分析了病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采用锚筋桩和阻水方案进行综合处治。结果表明:紧贴病害路堤段坡脚横向设置3排长12 m或24 m的锚筋桩,横向间距为1.7 m,纵向间距为1.0 m或1.5 m,并用C30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系梁将锚筋桩顶连接成整体支挡路堤,成功限制了病害发展,经过长时间运营观测发现病害路基已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因此,如何降低不均匀沉降成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关键。根据广西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新旧路基的变形特征,揭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机理,为旧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建设于软土地区的盾构隧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沉降及差异沉降,影响了管片的结构性能及运营安全。为研究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长期沉降规律,文章以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盾构隧道在不同厚度的软土地层中长期沉降的发展规律以及隧道周边地基土加固对长期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下卧土层性质越差且厚度越大,隧道的长期沉降量越大,长期沉降发展时间越长;同时,隧道埋深较大也会使长期沉降量增大;隧道长期沉降和地表变形都会随地基土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会逐渐降低,加固深度为3 m,6 m和穿透软弱层时,隧道最终沉降量分别减少了16.7%,30.2%和41.3%,隧道正上方地表变形分别减小了25.4%,44.9%和66.3%。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大直径盾构施工过程中非对称同步注浆对土体扰动的影响规律,基于钱江隧道南岸始发段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通过有限元方法重点模拟了盾尾同步注浆过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既有解析解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有限元模型同步注浆压力的非均匀分布模式,使其充分反映非对称注浆工况。模拟中考虑了非对称注浆压力比、注浆率和注浆缺陷分布模式(即局部注浆压力不足位置)等因素对周边地层扰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对称注浆压力导致沉降槽呈不规则状,注浆压力较大的一侧易发生地表隆起;不对称注浆压力比与地层损失率呈线性负相关;随着注浆率增加,深层土体沉降值不断增加,当深度增加时,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不同注浆缺陷分布模式对地表沉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顶部注浆孔压力对地表沉降量的影响较大,而腰部注浆孔压力对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影响较大,底部注浆孔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