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日前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处以300万美元的罚款,理由是2010年宝马数次发现汽车、摩托车出现技术问题,并对问题车辆采取了召回措施,但未及时向美国主管部、]报备案。报告被召回汽车出现的技术问题。召回措施共涉及33.8万辆轿车和摩托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规定,汽车厂家发现所生产车辆存在质量隐患并采取召回措施后,应在5个工作R内向该主管部门报备案,并报告所出现的技术问题。宝马公司已表示接受处罚,不提起上诉。  相似文献   

2.
信息快报     
《汽车维修技师》2005,(8):10-11
展示科技实力四款新车联诀助演吉利风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今年8月1日起施行;离合装置存在缺陷大众全球召回4.4万辆途安;萨博召回部分Saab9-3;美国汽车项目落户沈阳浑南产新型汽车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3.
汽车召回历史最长的国家是美国,从1966年开始,美国至今已总计召回了2亿多辆整车。而我国起步尚晚(2004年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一些车企和消费者也对汽车召回的认识和态度还不够成熟理性,以至于出现了一些隆现状:比如,汽车召回存在“中外有别”现象。2011年1月,丰田汽车因燃油泄漏等缺陷,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近170万辆汽车,但召回却不涉及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4.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是一项国际上通行的后市场产品监管制度。该文总结了中国目前的缺陷汽车产品管理机制,量化分析了2004-2014年间的汽车产品召回、缺陷调查以及缺陷汽车产品管理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10年来,中国汽车召回总数达到1 980万辆,为中国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4亿元人民币,该制度在汽车产品风险控制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汽车产品的引召率、召回率以及召回效能比等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尚需着力推进并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日前制定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已有八年。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部门规章《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拉开了汽车召回的大幕。目前我国已累计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超过480次,召回汽车数量超过898.6万辆,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既然已经有了《规定》,为什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产品认证是汽车产品的售前质量监管,汽车召回是汽车产品的售后质量监管。对于汽车产品质量的保证,两者是既不可缺少又相互补充、促进和完善的监管环节。本文根据我国汽车召回工作的实践,特别是2010年、2012年的典型资料,通过对召回汽车缺陷的类型、特征分析,找出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消除举措,发现缺陷变化呈现出如下基本趋势:从设计向制造装配、部件向系统、大件主件向小件附件、自制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世界汽车》2014,(6):154-156
<正>通用汽车因延迟召回被罚3500万美元5月16日,通用汽车发布公告称,已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达成协议,同意就未能及时回应汽车点火开关故障调查支付3500万美元的罚款。除了接受罚款,通用汽车还同意未来在更大范围内配合当局就安全问题展开调查,同时承诺今年10月4日完成修复车辆;倘若发生任何变化,通用都将向NHTSA通报。NHTSA今年4月8日曾宣布,由于在最后期限之前通用汽车未能就召回事件中的相关问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车企没有被点名.但汽车质量始终是行业大事。如果盘点一下201 5年行业内的重大召回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因产品缺陷而导致的召回不仅影响到广大车主,企业更是为此付出沉重代价。2015年9月,大众集团承认在柴油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来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卷入"排放门"事件的大众柴油车数量达1100万辆,大众为此将承担近65亿美元的召回费用,还将面临高达几百亿美元的罚款。高田安全气囊问题也是广受关注的召回事件,仅2015年因高田气囊而引发的召回车辆就达1500多万辆。  相似文献   

9.
政策     
《汽车与安全》2010,(8):8-9
《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硬约束"作用加强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消息,《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已出台,新条例在2004年出台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草案规定,国产、进口车生产商将统一遵守此条例。相比旧规,新规加大了处罚力度,在新《管理规定》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亮点:第一,该《管理规定》将从部门规章升级为行政法规或法律。第二,升级后的"管理规定"的"硬约束"作用加强。送审稿中将对违反规定企业的罚款数额上限由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升至"最高50万元"。第三,修改稿中关于"生产企业拒不承担责任,将受到货值金额三倍罚款"等强调处罚的内容,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时代汽车》2010,(11):55-55
1800辆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外披露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至本月的6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02起,召回缺陷汽车394.6万辆.相当于每天召回1800多辆。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3,(9):9-9
国家质检总局最近表示,年内我国有望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起草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已于2002年10月向公众公布,广泛征询社会意见,目前有关草案的细节仍在进一步讨论和修补当中,预计2003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10,(10):142-142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从2010年9月6日起.召回以下部分缺陷汽车.  相似文献   

13.
赵航 《世界汽车》2004,(11):J007-J007
从今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有关规定》。当前,在汽车召回问题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观点,如何正确认识和执行好召回规定,是我国汽车领域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实施汽车召回,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规范汽车市场的当务之急。中国目前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15家,改装车企业551  相似文献   

14.
召回     
《汽车与安全》2011,(3):15-16
东风标致——3.7699万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该公司决定自2011年1月29日开始,召回以下车辆:一是2010年10月11日至2010年12月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东风标致307轿车,涉及车辆数量共计1.1116万辆。上述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11月开始,短短数周,世界汽车业巨头丰田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这位2008年的全球汽车销售冠军因接连爆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制动等部件缺陷,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款车辆合计850万辆。对此,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承认,公司扩张速度过快,产品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没有跟进,可能是发生一系列部件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8年长跑,而今,自主品牌汽车正满怀信心,与其他竞争对手站在"召回"同一起跑线前,等待发令枪。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截至2012年11月7日,我国共计开展汽车召回活动482次,召回车辆898.581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召回仅有20多万辆。由此引起消费者对本土车企品质的质疑。2012年10月30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2013年1月1日取代《规定》正式开始实施。纵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是我国建立和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13周年。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召回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年召回数量不断增长,对消除汽车产品缺陷、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对缺陷汽车产品实施召回始于1966年的美国,后在许多国家推行;中国起步较晚,始于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等4部门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4年10月1日实施),2012年升格为国务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速递     
《汽车工程师》2012,(11):6-9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2013年实行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消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经于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在2012年10月30日正式公布。该条例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德国大众日前宣布由于转向机构存在问题.将召回2003年5~9月及今年生产的3万辆T5微型客车。具体原因是在这些需要召回的汽车上用于固定转向轴管的螺丝出现滑扣。大众称,该缺陷不会导致车辆转向失控。目前大众已经通知用户到技术维护站进行检修以消除隐患,同时.这些需要召回的汽车还需检修空调。  相似文献   

20.
国内召回     
《汽车与安全》2011,(12):15-15
雷克萨斯——426辆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丰田汽车公司近日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因曲轴皮带轮缺陷,将自2011年12月1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04-2005年款雷克萨斯(Lexus)RX300汽车。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涉及426辆,生产日期为2004年6月1日-2005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