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从设计角度对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的导流标准、总体布置及结构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在兼顾防洪、发电、河道变化等需求前提下研究确定围堰枯水期防洪等级,结合船闸水工建筑物布置优化调整围堰总体布置方案,并根据坝下围堰不同区段提出不同结构形式的过水围堰,为类似的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设计提出新设计理念和思路,为多样性的围堰工程增加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在运行水电枢纽工况下进行,施工围堰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泄洪区内,防渗技术难度大。对已完工程围堰防渗施工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通过对过流围堰的原型观测,获得了迎水面水流流速、冲击压力、脉动荷载等水力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ADV流速测量仪,通过对超高水头船闸闸室内流速及流速分布的测定,详细比较了明沟消能与盖板消能的消能特性、消能效果和消能方式,可为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消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闸坝坝下消能的几种基本的消能型式并总结了它们各自的消能机理和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的消能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君  宣国祥 《水运工程》2011,(3):121-125
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治理工程通航船闸长宽比达到16.7∶1,且要求输水时间较短、水力指标较高。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该船闸的具体特点,确定了输水系统形式及各主要部位的尺寸和细部布置,对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输水阀门工作条件及闸室和上下游引航道内的船舶停泊条件进行了计算分析,水力计算表明:设计的输水系统各项水力特性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某高水头大尺度船闸闸底纵支廊道明沟消能二区段出水输水系统,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闸室自由水面处理技术的VOF法,建立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船闸灌水过程的正常运行工况进行了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闸室三维流场流速分布、侧支孔流量分布规律以及明沟消能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消能工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贵港二线船闸闸室内双明沟消能工布置为研究对象,建立1:30的整体物理模型。利用多普勒流速测量仪(ADV)、电阻式拉力仪、UBL-2超声波浪/水位采集分析仪等,对闸室内消能后各水力特性进行测量,分析消能特性。试验研究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双明沟消能工布置,使船闸闸室内横向水流分配均匀、局部紊动较小,船舶系缆力满足规范要求,闸室内船舶靠泊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8.
船闸侧墙廊道闸室明沟消能工布置及消能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闸室内船舶所受系缆力大小及停泊安全。利用局部模型,在恒定流情况下,对侧墙廊道闸室内布置单明沟机加槛、双明沟及三明沟消能工充水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比较各明沟形式的剩余比能、动能及流场分布,综合评判各形式明沟消能工的消能特性,并在整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明沟形式比较,三明沟布置消能效果最优。双明沟消能形式较单明沟消能水体增大较多,消能工布置灵活,消能空间大,水流分布亦较单明沟更为均匀,在减小闸室内横向水流对船舶作用力方面较单明沟形式优越。因此,综合比较,双明沟消能效果较单明沟要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通过能力日益增长背景下的多线船闸输水系统设计问题,以西江长洲枢纽四线船闸群为例,总结了不同阶段通过能力需求引起的船闸设计规模变化。针对二线船闸规模小、一线船闸闸室宽度大、三线四线船闸并列布置同步建设且规模巨大的特点,分别介绍了各船闸输水系统的设计理念。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手段,提出了二线船闸采用消力槛强迫消能、一线船闸采用双明沟消能、三线四线船闸采用互通省水布置等创新成果,并通过原型观测验证了创新成果实效性。提出两条建议:多线船闸总体布局应将高等级船闸布置在河心侧、低等级船闸布置在河岸侧,输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结构形式、水力指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令海潮汐能通量和底边界能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nergy flux, bottom boundary layer (BBL) energy dissipation, surface elevation amplitude and current magnitude of the major semidiurnal tidal constituents in the Bering Sea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se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POM).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data from seven station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f tidal height are 2.6 cm and 1.2 cm for M2 and N2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phase-lag are 21.8° and 15.8°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idal energy flux off the deep basin is along the shelf edge, although some of this flux crosses the shelf edge,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shelf break. The total M2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Bering Sea is 30.43 GW, which is about 10 times of that of N2 and S2. The semidiurnal tidal energy enters mainly to the Bering Sea by Samalga Pass, Amukta Pass and Seguam Pass, accounting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energy entering the Being Sea from the Pacifi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分析活塞液压减振器稳定工作状态时的热平衡性能,解决纵向减振推力轴承液压减振系统的油路封闭且外部扰动输入未知的产热计算难题,  方法  将活塞摩擦损失和液压油液动损失微观产热机理的计算方法应用于液压减振系统的产热分析中,以推导出活塞振动及液压油往复流动时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针对具体模型的活塞摩擦产热及液动损失,计算和分析液压减振系统产热功率随振动角频率及活塞行程变化的规律。通过计算外部扰动输入功率,建立轴承部位的热学有限元模型,以得到结构的稳态温升及热流分布。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外部扰动输入功率与各部分产热功率之和大体相等,系统稳态温升较低,热流分布状况合理。  结论  所提产热计算方法可行,计算得到的系统近似温升在许可范围内。根据系统的热流分布图,可在热流集中部位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局部温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