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管节的工厂化制作为工程背景,对用于隔离深坞区与外海的大体积钢混凝土组合式浮坞门启闭施工工艺进行介绍,阐述可以实现浮坞门排水起浮、灌水坐底和蓄水横移后深坞排水的压载系统以及坞口止水系统。实际工程中,该工艺在"陆上沉管→漂浮沉管"的转换过程中以及坞内防台应急中已成功运用几十次,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孔维达 《水道港口》2021,(3):399-403
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  相似文献   

3.
某大型沉管工程的沉管艉端装有最高近42.2 m的人孔井和测量塔,其在浮运、安装过程中受到水流荷载、波浪荷载和风荷载的影响而存在受力变形。为了保证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安全及测量塔的测量精度,对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后,在人孔井和测量塔上添加抱箍结构,使其与测量塔呈刚性连接。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6月11日,历经70个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和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顺利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线合龙,至此,深圳海事局保障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部32节沉管浮运安装工作圆满收官,实现了“三零一降”总目标,确保了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施工的安全完工。  相似文献   

5.
伍雄庄 《船舶工程》2020,42(S1):283-285
沉管运输安装工程船是连接岛屿和岛岸之间的管隧工程施工的必须工程装备,鉴于沉管需要在岸边的坞内制作,然后使用船只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在如何实现海上运输安全、快捷、高效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回顾以往的施工,采用了驳船捆绑着沉管,通过多台拖轮进行拖行,此过程既耗时也耗费多方资源,更需要海事局配合保证航行区域无其他船只,以便驳船将沉管拖行。本文以中交一航局的深中通道项目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为工程应用实例,系统的介绍推进电控系统的设备配置、设计过程和控制逻辑。此技术方法应用于大型隧道沉管运输沉放工程船的运载航行寻迹及水下定位的推进电控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桂山沉管预制厂项目中,深坞浮坞门庞大的体型和其承受的巨大的水压力,给坞口底板的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经过一系列分析研究,巧妙设计了一种具有导向和承压功能的坞口底板结构。文章对这一新型坞口底板结构进行介绍,重点阐述其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结构特性等关键技术。该结构在预制厂的运营期间发挥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地保证了浮坞门安装就位的精准度和挡水作业时的安全稳固。  相似文献   

7.
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而最终接头测控技术是最终接头精确对接和沉管隧道顺利贯通的保障。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通过对龙口姿态测量、最终接头浮态标定及安装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毫米级对接精度。  相似文献   

8.
船舶进坞修理时,需保持正确位置搁墩。进坞船舶的定位测量一向沿用浮筒、标尺等简易量具进行目测定位。需要有几组人员同时在坞的两侧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风向、水流及船体尺度等因素,容易造成测量误差。我院在设计“长山”号浮坞中应用水声测量原理试制了“数字式自动巡检定位测量系统”。实现了船舶对中、水平集中遥测,不仅检测速度较快,而且由于采用了相对测量制(比较值),测量精度不受仪器测量误差及重复测量误差的影响。检测装置设在中央控制室,  相似文献   

9.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世界范围内综合难度和规模最大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沉管浮运安装为沉管隧道的关键性工序,其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社会影响面广,为了保证每节沉管浮运安装施工顺畅、安全,深中通道沉管施工中研发出一套决策系统,涉及到沉管的施工、设计、预报、预警等相关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决策沉管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浅水区管节沉放和对接对自动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定位的需要,设计了基于测量塔全站仪和GPS的精密定位系统,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将该系统应用于管节沉放对接试验中,取得了优于2 cm的定位精度,从而验证了该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站仪的边交会定位法、角交会定位法、边角交会定位法和极坐标定位法的理论及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沉管隧道近岸管节水下施工定位的最优测量塔全站仪定位法以及适合工程应用的最优参数。实际工程也检验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深中通道工程钢壳混凝土沉管预制厂由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升级改造而成,需要对原有坞口及坞门进行加宽升级改造。提出大小坞门、旧坞门两侧加宽和新建坞门共3套方案,其中旧坞门两侧加宽又提出钢筋焊接搭接、植筋连接和预应力连接的3种方案,并对加宽后坞门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数值分析;新建坞门提出钢混组合结构和全混凝土结构的方案。将上述方案依据现场实际条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选。结果表明,坞门升级改造的3种方案在施工工艺上均具有可行性;坞门扩宽方案在工期和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具体工程实施中最终选择全混凝土结构浮坞门。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0年6月17日,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广东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实现对接。此次安装采用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深中通道全长约24 km,沉管隧道长6. 8 km,由32节沉管组成,沉管浮运安装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环节。本次对接的首节沉管长123. 5 m、宽46 m、高10. 6 m,重约6万t。  相似文献   

14.
周鑫  吴文启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3):8-11,103
在引入了姿态观测量的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GPS天线体坐标系与IMu所在的载体坐标系由于安装误差或其他原因不能完全重合,两个坐标系之间存在失准角,导致GPS与SINS输出的姿态信息在空间不同步,这将严重影响卡尔曼滤波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姿态测量数据空间不同步的原因,给出了静态和动基座情况下标定两个坐标系位置关系的若干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上海船厂在建造亚太地区首艘十二缆物探船时,根据对传统工艺和先进全站仪测量技术的了解,进行大胆工艺创新,成功地将主轴线、艉管支承座和导流罩在分段制造阶段精准地定位、预装完成.将大量船坞工作前移到分段制造阶段,降低了船坞内的安装难度,极大地缩短了坞期.  相似文献   

16.
在船坞内采用串联造船法,艉段需要进行移位和移位的再定位,本文介绍了一套艉段再定位系统,并以17.5万吨级散货船艉段在船中移位定位为例,分析了定位装置和坞底在定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艉段在再定位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6日,由一航局研发并投资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在黄埔文冲龙穴厂区举行建造开工仪式。该船是世界首艘集沉管浮运安装于一身、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舶。主船体采用双体船船型设计,两侧片体由4个箱型跨梁连接而成,船长190.4 m、宽75 m、型深14.7 m,片体宽9.1 m;配有2套9 280 k W主推进系统,具备自航功能,载标准沉管深水静水航速可达5 kn;配备8台大功率侧推,具备DP-1动力定位功能,载标准沉管深水航行工况下可抵抗1.6 kn横流;具备航迹追踪及自动纠偏功  相似文献   

18.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的沉放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沉管隧道管段沉放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对双驳船施工沉放的沉管隧道管段进行了频域计算分析.基于线性波理论和三维分布源法,计算得到波浪作用下沉管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波浪荷载及频域运动响应.计算中假定驳船本身的运动较小,忽略了驳船的运动对管段运动响应的影响,缆绳作用力由静力学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管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先增大而后减小;沉管的运动响应一般在离水面近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m。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  相似文献   

20.
在船坞内进行串联造船法,艉段需要移位和移位后的再定位。本文介绍了一套艉段再定位系统,并以17.5万t级散货船船艉段在船坞中移位和再定位的实例,分析了定位装置和坞底在定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艉段在再定位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