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中国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氢能有望获得加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各地方政府累计发布70余项涉氢政策,构建了涵盖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双碳”战略目标加速落地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动力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氢能具有低碳高效、可长期存储、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可广泛在交通、工业、建筑和储能等领域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是氢能应用的先行领域和产业发展突破口。我国已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呈现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锂电储能需求的增长预期逐步提升,锂资源正逐步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掣肘。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较快的欧盟和日本均对氢能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较高的期望,而中国亦在氢能产业上加快发展步伐。构建"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构,是碳中和、资源约束、能源安全等三方面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氢动力技术路线的选择、氢能发展规划的制定十分重要。2022年3月我国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国家层面对氢能发展作出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在把握我国氢能规划内容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下,通过文献综述,结合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发展情况、氢能动力技术路线内容,分析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关键材料及部件国产化程度,阐述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及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氢能具有清洁高效、来源广泛特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载体,开发和利用氢能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高效率、长续航、储氢能量密度高和加氢时间快等显著优势,是目前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路线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的评价体系之下,传统石化巨头的转型需求显得愈发紧迫。氢能这一新兴潜力赛道也正成为众多石化巨头“转绿”的战略选择,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链中承接上游制、储、运,和下游交通应用的关键一环,成为了众多石化巨头进入氢能领域,并以此为基点拓展上下游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2022年3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业内专家表示,规划包含多项高"含金量"内容,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氢能是最理想的、完美的能源,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新能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化发展迅速,技术储备充足,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经将氢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我国2015年就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产氢国,目前氢燃料电池已经成为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他相关的氢能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政府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和制定的能源战略规划都预示着我国氢能产业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具有爆发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氢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攀升,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长三角三省一市将以上海为龙头,合力建设、共同打造“氢走廊”。佛山市正大力兴建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武汉市积极布置由“车都”向“氢都”的转型……一场氢能产业布局大幕悄然拉开。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工业基础、开放地位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的青岛,也已经把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大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和正在逐渐映现能源危机,不可靠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对外过度依赖将严重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国际战略地位。我国的能源问题必须做出果断、大胆、独立和创新改革。日前,科学界正在探讨多种未来能源技术,世界发达国家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氢能是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最经济有效的能源,氢能将是主宰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1.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车型供给呈现专用车细分车型品种增加、动力系统大功率趋势明显等特征.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市场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完善,示范应用场景向多元化方向拓展,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车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笔者按照基础通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车用氢的逻辑,系统梳理了车用氢能相关标准明细,介绍了国内外车用氢能标准化工作概况,包括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布局情况等;分析了我国车用氢安全标准现状、车用氢能标准体系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球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具有高效、来源广泛及可再生等特点的清洁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积极布局,出台一系列的氢能战略规划。作为制、储、加、用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加氢站也频频出现在相关产业规划中。  相似文献   

14.
张昊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23,(24):64-66
<正>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各国也抓紧战略布局,如火如荼发展氢能产业,将氢能作为脱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绿色经济复苏的新引擎。2017年,日本制定了《氢能基本战略》,并一直致力于推广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和氢气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但是由于2017版氢能战略中对绿氢(电解水制氢,碳排放为零)和蓝氢(生产1 kg氢气CO2排放小于5 kg)的规划和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5.
李浩东 《商用汽车》2022,(10):45-47
<正>氢能具有清洁高效、来源广泛的特征,是全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形式,同时也是链接多种能源的有效载体。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示范运行,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及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王连春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王连春认为,氢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载体,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各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在制氢技术方面,风电制氢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低碳解决方案。然而,我国目前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氢站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制约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步伐。王连春建议,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国家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统一规划,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0月23日,在江苏如皋市举办的第3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发表了题为《创新引领开放合作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健康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氢能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商业化示范推广是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万钢表示,我国以商用车为主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已经突破1 000辆,2017年销售1 098辆,运营的区域从  相似文献   

18.
《车用发动机》2005,(4):67-67
为了应对石油短缺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在加强氢能产品的研发力度。美国政府曾宣布将投资17亿美元把氢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能源,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在未来20a内让美国人开上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  相似文献   

19.
1.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国家深化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战略要素,绿色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应用将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2.2030/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上游高耗能行业及下游应用领域转型,氢能及氢燃料等清洁能源为终极目标. 3.在贸易战等国际关系变化以及国内"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驱动下,制造业升级驱动氢...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苏州金龙、重塑科技、常运公交签订氢能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苏州氢能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为抢抓氢能发展机遇,积极推进长三角氢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苏州金龙与丰田汽车公司、上海重塑科技于近日达成共识,将在苏州金龙生产及销售的海格第五代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