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彩绒 《时代汽车》2022,(1):168-169
本文主要介绍氮氧化物分析仪在柴油车排放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通过分析使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的检测结果准确性,确保排放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柴油车已经成为大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并降低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可以通过安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来减少PM和NOx的排放。如何使后处理技术与车辆降低PM和NOx排放的需求相匹配,以实现稳定的减排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柴油车尾气中PM,以及NO和NO2等关键参数,对于设计尾气后处理装置(如DPF和Urea-SCR)以及设定DPF再生和Urea-SCR喷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PM的浓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以及NOx(NO+NO2)和部分PM前体物的排放特性。同时,分析了车辆行驶状况对尾气PM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为在用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以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汽车尾气实时监控平台获得了装有固体SCR系统柴油环卫车运行38天共135万条有效实时工况数据和排放数据,分析了固体SCR对柴油车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柴油车城市中行驶平均速度13.45 km/h,90%以上加速度点在±1.5 m/s~2范围内波动。该柴油车NO_x平均质量浓度为0.023 g/s,NO_x平均排放因子为4.17 g/km。随着速度升高,NO_x转化率逐渐升高。随着排气温度升高,NO_x转化率逐渐升高,后逐渐趋于平稳,在平均排气温度低于150℃时,NO_x平均转化率为61%,表明其能较大程度改善柴油车在排气温度低时的NO_x排放。  相似文献   

4.
满足新排放法规的柴油车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车后处理技术是柴油车满足新排放法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NOx和PM的控制。通过对目前技术先进的几种后处理技术的详细介绍,分析了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总结了未来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重型柴油车冷启动情况下各污染物的排放特征,文章选取了5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车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累计排放量上看,NOX在冷启动阶段的占比较大,而CO和PN在冷启动阶段的占比较小;从比排放上看,冷启动阶段NOX和CO的比排放较大,而PN在冷启动阶段的比排放时大时小;比较冷启动前后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发现N...  相似文献   

6.
柴油车烟度排放测试方法与检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在用柴油车采用的加载减速烟度测试法、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测试法及自由加速滤纸式烟度测试法等3种烟度排放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了66台在用柴油车在这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下的烟度值,分析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与排气烟度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山路和平路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国V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试验.采集车速、海拔、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数量(PN)排放浓度等数据,分析了道路坡度、车辆载荷与输出功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测试柴油车辆,在平均坡度约6%山路行驶时Nox排放因子高于平路20%以上,PN低于平路20%以上.道路坡度自0增大到...  相似文献   

8.
9.
主要概述了在用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对在用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提出一些建议性措施。最后指出其中的排气后处理技术将是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3,(14):18-21
我国柴油车销售从2000年正式实施国I排放标准以来的10余年,已经历了3次排放标准升级,然而受技术储备、油品供应及使用成本等多种元素的制约,每一次排放升级都未能如期执行,越来越严格的排放限值同样也带来了越来越曲折的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规律,以西安绕城高速为依托工程进行现场试验,采用MOVES进行碳排放模拟,并利用试验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评估模拟结果。基于MOVES模型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据库文件,建立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载重汽车的碳排放模型,并对碳排放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量以初速度、坡度、坡长为自变量作多元非线性函数形式的变化;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动车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路段,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_(上坡_∈[3%,6%]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对坡长l_(上坡)的敏感性居第二位次,反映出路线设计过程应尽量采用较小纵坡,避免长大纵坡的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累计碳排放对坡度i_(下坡)∈[-3%,-6%]的变化最敏感,坡长次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台架重复性的柴油机NOx排放测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柴油机试验台架的重复性,进行各参数变化趋势分析以及与NOx排放测量的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ESC变工况和持续恒工况的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进气相对湿度、进气质量流量及燃油温度变化对ESC循环NOx排放测量的影响很小;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反应剂来模拟重型国六柴油车正常状态、临界超标及SCR性能失效状态下的实际道路NOx排放,从而研究远程排放管理平台对超标车型识别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NOx临界超标与SCR完全失效状态下,远程排放管理平台采集的国六整车实际道路NOx排放与PEMS设备结果基本一致,而正常状态下,尿素过量喷射导致的NH...  相似文献   

14.
前置DOC对SCR系统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速工况下,DOC对V(NO2)∶V(NOx)的影响会随着排气中氧含量和排气温度、空速的提高逐渐降低;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NH3对O2的选择性突然提高,V(NO2)∶V(NOx)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减小;DOC内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限,不足以提高SCR入口处排气温度,而DOC陶瓷载体的储热特性在瞬态循环下会对SCR入口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改善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详细算法步骤,分析了CO,HC和炭烟与微粒排放的相关性。以CO,HC和炭烟综合排放为自变量,以微粒综合排放为因变量,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微粒预测模型。针对新优化匹配的参数,利用该模型对ESC循环每工况微粒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间差异仅为0.8%,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NOx排放模型都是基于Zeldovich链式反应,其大量的计算无法满足HILSS(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要求。而根据各种影响因素与NOx生成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用神经网络方法来构建NOx排放模型是一种同时兼顾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解决方案。所建立的基于BPNN的NOx排放模型,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提高BP网络的推广能力,具有简单、可靠和通用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发动机瞬态工况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17.
基于瞬态分析的柴油机活塞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增压柴油机活塞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由曲柄连杆机构和缸套组成的装配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活塞在热载荷、机械载荷和热-机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将计算得到的热-机耦合应力场作为疲劳载荷,采用名义应力法对活塞进行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活塞的短寿命区域出现在活塞销座内侧上部,最低循环次数为8.823×10~7次,折合1 470.5h。从计算结果看,活塞的结构较为合理,能满足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NO_x排放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NOx的形成过程、形成途径和形成的3个要素,从试验方面研究了发动机运行工况、供油提前角、喷油系统、涡轮增压、中冷、燃油品质和环境条件对柴油发动机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最佳的供油提前角、合理的喷油系统、中冷技术及较高十六烷值的燃油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涡轮增压增加了NOx排放,而环境条件对NOx排放影响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分析了影响NOx比排放量的因素,导出了NOx比排放量不确定度的传播率.分别采用A类、B类评定方法对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计算评价,最终得到了NOx比排放量不确定度.分析了各输入量对发动机功率和NOx质量流量的影响程度,为提高NOx排放的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在3台国Ⅳ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国Ⅳ、国Ⅴ柴油油品对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使用ESC,ETC以及ELR测试循环。3台发动机均采用增压中冷+SCR技术路线,供油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和电控单体泵系统,排量范围为3.8~11.9 L。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还是ETC循环,国Ⅴ柴油相对于国Ⅳ柴油,均可以降低重型柴油机的PM和CO排放,但对NO_x,THC和ELR烟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