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某前置后驱乘用车在一定发动机转速范围内产生车内轰鸣声的现象,建立了该车传动系统的扭振理论计算模型,获取了传动系统的扭振模态信息。进行了该车传动系统扭振强迫振动计算分析与扭振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并明确了该车低速轰鸣声是由传动系统扭振导致,进而可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扭振幅值,避免低速车内轰鸣声产生。  相似文献   

2.
对发动机曲轴系统的扭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GT-Crank模块建立某V型6缸发动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单缸断油和单缸关闭气门两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发动机正常发火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以低谐次为主,扭振振幅较正常发火显著增加,扭转应力变化不明显;单缸关闭气门扭振振幅较单缸断油大;不同气缸断油和关闭气门扭振振幅最大差距分别为16.5%和4.3%。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化的活塞曲柄连杆机构,以实测时变缸压为激励,同时考虑了曲柄连杆机构时变转动惯量、离合器非线性刚度、齿轮侧隙和齿轮啮合时变刚度等因素,建立了乘用车动力传动系3挡集中参数扭振模型,计算分析了传动系固有振动特性。进行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下的试验和仿真,对比其飞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2阶主谐次扭振加速度信号,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系统的扭振响应发现在2 500~2 700r/min之间系统发生共振现象,输入轴的最大扭振加速度值为1 650rad/s2。在模型中换用双质量飞轮后的试验和仿真都表明,在整个加速区间内避免了扭转共振现象,输入轴的最大扭振加速度值大幅度减小至313.6rad/s2。  相似文献   

4.
汽车发动机扭振谐值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汽车发动机扭振激励谐值与离散付里叶变换的关系,分析计算了示功图测试和缸内模拟计算各种因素对计算激励谐值的影响。给出了发动机扭振激励谐值的计算结果,并计算分析了多缸发动机翻倒激振转矩的激励谐值,为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和高性能、高转速发动机辅助平衡机构设计提供了激振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汽车传动系统扭振的建模与仿真,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扭振激励的辨识方法.首先,通过实车道路试验,获得了样车加速工况的传动系扭振数据;然后,为研究和预测样车的扭振特性,建立了传动系统4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缸压曲线的拟合函数,并通过参数辨识得到缸压曲线的估计,从而获得激励转矩;接着,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与试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燃机转速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使气缸内爆发压力有较大增加,并且使低谐次共振点的转速进入工作转速范围内,因而造成扭振幅值增加。降低扭振角的有效方法是安装一个强阻尼扭振减振器。对于橡胶减振器来说,增加转动惯量是可以提高减振效果的,但是,由于阻尼变化不明显,而且配置一个大型减振器,不仅对曲轴的横向振动不利,有时还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一个尺寸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在汽车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传动系主要参数对系统扭振响应的影响程度,本文中首先建立传动系简化的集中质量模型和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其次对实测扭振数据进行阶次分析,以确定传动系的主要转矩激励阶次;然后以各挡WOT工况实测和仿真加速时间平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引入两种智能算法对各挡下的激励转矩波动系数进行估计,并对比了两种方法参数估计过程的收敛曲线;最后以时域平均转速波动量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扭振的调校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转速内,随着转速和负荷增大,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减小,说明发动机运行越趋平稳;适当减小离合器刚度、增大离合器阻尼、增大半轴刚度与阻尼和增大飞轮转动惯量都有利于减小传动系统的扭振,从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康明斯ISLe柴油机硅油曲轴扭振减振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康明斯ISLe柴油机硅油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开发和研制过程。结果表明此减振器的减振性能优良,能够将曲轴前端的扭振振幅从0.43。降低到0.12°,满足康明斯设计标;隹;此减振器满足康明斯标准6循环工况发动机可靠性台架验证要求,为东风康明斯公司建立了曲轴扭振减振器国产化开发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减振器对扭振固有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装备有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振器和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系统扭振固有特性计算分析模型的建立,采用广义Jacobi算法计算出各振扭振系统模型的固有特必和固有振型并进行了临界速和临界车速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固有特性的影响特点,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和计算具有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为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转向轮摆振引发的转向盘和车身振动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考虑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和轮胎非线性,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包含转向盘和车身的整车十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轮胎力选用魔术公式模型,干摩擦选用Stefanski-Wojewoda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由转向轮摆振引发的整车振动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前轮摆振诱发整车产生自激振动多极限环现象,大幅自激振动与初始激励大小相关;振动幅值随车速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干摩擦幅值增加,摆振幅值和区间都相应减小,且多环区间加大,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