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瓯江航道浅吃水肥大船的阻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用流体软件STAR-CCM+为平台,以瓯江下游的浅吃水肥大船为对象,进行了考虑自由面的船舶阻力性能分析,计算结果与深水试验结果能够吻合良好。考虑实际航道水深较浅,比较了深水状态和浅水状态下阻力的差异,分析了浅水中船舶阻力和各阻力分量的变化以及浅水对兴波的影响,为新船型设计和主机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薇  王德恂 《船舶工程》2007,29(5):27-29
针对两艘机动驳船,其一为赤水河现有优秀船,隧道尾型称为对比船,其二为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研制的双尾新船型,称为设计船,进行了不同水深、不同装载工况的浅水阻力性能、推进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船型、水深变化和装载工况变化对船舶浅水快速性能影响,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以水深与船舶吃水之比值 H/T作为船舶阻力月不受浅水影响的一个判别标准。随着 F_H(?)、船型、航道等不同,船舶阻力不受浅水影响的 H/T 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作者对六种不同船型的船模试验结果进  相似文献   

4.
根据乌江现有航道条件、在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大量的机动驳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上滩能力强、下水操纵性能好的适合乌江浅水急流航区的新一代水滴形双尾机动驳船型及船舶主尺度;对该船做了深水船舶快速性试验,并分别进行了不同水深吃水比和不同水深的船模浅水阻力试验、螺旋桨敞水试验及船模自航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地浅水充航区机动驳船型快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贯通流系统设计无压载水船型,在保证无压载水化的基础上,分析其操纵性相关的水动力特性,以系列60船型改造后的新船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方法,选用混合网格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船舶浅水航行的岸壁效应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粘性流对叠模求解。为验证网格划分和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对系列60船型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他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基本吻合。对新船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其在浅水中不同岸壁距离以及不同航速下的阻力、横向力和转艏力矩,与系列60船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船型弱化了浅水中的岸壁效应,优化了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40万吨级矿石船的船型肥大、方形系数较大、长宽比较小,同时空船质量和载质量巨大,运动惯性大,操纵性能与一般的大型船舶有较大不同。~([1])因此,掌握40万吨级矿石船的操纵特性,可以使船舶驾引人员对该型船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笔者介绍某40万t矿石船在渤海水域航行时的水深特性,分析该类船舶在渤海水域航行的安全富余水深,供船舶驾引人员参考。1船型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一组六种不同船型的深浅水阻力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以R_u/R_∞~HT关系作为估算船模(船舶)浅水阻力的方法,并制成估算阻力的图表。最后用本方法分别计算了一条船模和一条实船的浅水阻力,并与实测结果作粗略比较,说明本方法较为简捷方便,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CFD的一种无压载水船阻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船舶压载水问题,在无压载水船设计理念贯通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连通管路对其进行改造,提出一种船舶无压载水化新思路。同时,以系列60船型改造后的新船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方法,选用混合网格和RNG 湍流模型对其进行阻力数值模拟,利用黏性流对叠模求解。为验证网格划分和数值方法的合理性,首先,对系列60船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传统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然后,对新船型进行阻力数值模拟,并将其与系列60船型的阻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船型降低了船舶阻力,优化了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水下抛石作为一种海底管道保护措施之一,在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已由浅水应用到深水。文章的研究目标落管抛石船为深水精确抛石作业船型,文章研究了深水抛石作业系统,确定总体落管抛石作业工艺流程,计算出系统中抛石管线的强度,比较了不同航速、水深下抛石管线的强度。后又研究了落管抛石水下机器人(ROV)在管线强度计算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最终确定了这类船型在不同作业水深下的最大航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建康  陈波 《中国造船》2003,44(1):17-23
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法求解Green-Naghdi(G-N)方程计算船舶在有限水深区域的兴波和波浪阻力。把行驶船舶对水面的扰动作为移动压力直接加在Green-Naghdi方程里,以描述运动船体和水面的相互作用,并经此来计算不面波动、船底水动压力和波浪阻力。G-N方程比浅水方程增加一个非线性的频散项,以补充有限水深对浅水船波的影响。采用随船运动网格的有限方法,以Series 60 CB=0.6船作为算例给出浅水船波的计算结果,并与浅水方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当船速小于临界速度时,由于频散的影响,G-N方程级出的船后尾波波高比浅水方程的结果大,同时波浪阻力也比浅水方程的结果有所提高。当船速大于临界速度时,G-N方程的计算结果与浅水方程基本相同,频率散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减少船舶污染、保护库区环境和通航设施安全,并调整运力结构,提高内河运输竞争力,展开化学品船船型标准化工作,介绍1 000 t、2 000 t标准化学品船的主要设计技术,该船型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三级航道建设力度加大和绿色航运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内河主力千吨级货船的技术经济性能对航运效益和绿色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在内河航道,随着船舶吃水增加,浅水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内河肥大型船阻力影响剧增.所以在保持船长、船宽、型深、吃水和浮心纵向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方形系数大小来生成相关系列船型,采用CFD方法针对不同的水深吃水比,进一步分析研究系列船型不同速度时的阻力系数,并对剩余阻力系数图谱数值处理、摩擦阻力系数公式修正,通过MATLAB工具编程推出简捷、可靠的阻力计算GUI程序,对内河航运船舶相关性能的估算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船舶线型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船舶的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阻力性能计算为例,结合传统的实验流体力学(简称EFD)模型试验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该船原型和改型的性能差异,总结和归纳了CFD在船型优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55.驳船及内河船阻力的近似计算法内河船是在浅水的条件中使用的,致其船型与海船船型有颇大的差别。内河船的特征是较大的 B:T 比值和特别的船型。如滑板型、匙型和楔型等,都不是海船会碰到的。巨大水库的建立(巨大水库即淡水海,其航行条件接近于海中航行的条件。)和航速的提高,又使内河船的船型(特别是自航的内河船)和海船船型相  相似文献   

15.
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是新造船舶的准入考核指标。研发具有更低EEDI值的绿色船型已成为新造船领域的关注焦点。针对3万吨化学品船,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综合应用线型优化、高效螺旋桨优化和节能装置优化等技术措施,并借助CFD性能评估优化,得到了一型绿色船型方案。经深水拖曳水池快速性船模试验验证,最终的优化船型方案的Attained EEDI值较基线值降低了30.6%,达到了EEDI第III阶段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崔燕 《中国船检》2011,(4):51-53
随着绿色船舶、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能效设计指数(EEDI)以及压载水管理(BWM)等一系列对船舶设计建造影响较大的标准、规范不断推出,船型的优化、船舶经济技术指标的提高越来越成为船企竞争的重要手段。一艘性价比高的船舶不仅可以为船东节省更多的成本,也是今后造船企业争夺市场的优势所在。那么,究竟如何对船型进行对比和评价呢?  相似文献   

17.
唐丰 《船舶》2007,(2):1-4
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的不足,提出了新型双体、三体船型.通过模型试验方法,对上述船型的阻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三体船由于舯前首中体的设置使得阻力在一定的航速范围内大幅降低;新型双体和三体船型在阻力性能上较SWATH船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浅吃水肥大型船的尾部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船舶尾部伴流场对船舶阻力推进,操纵及船体振动性能等影响的观点,研究尾部三维伴流场,介绍尾型与伴流场之间关系及非对称双尾鳍船型的形成。非对称双尾鳍船型与优选的常规双尾鳍船型模型的阻力,自航及伴流场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非对称双尾鳍船具有两大优点,首先,该船型能在浆前方产生一个与外旋浆旋向相反的预旋流,在保持了优良阻力性能前提下可提高外旋浆推进效率8%,获得阻力,推进,操纵各性能间的最佳配合,第二,轴向伴流分布比较均匀,满足BSRA5项衡准指标,改善了螺旋浆工作的流场条件,减少了螺旋浆产生空泡及其诱导船体激振的危险,使节能与减振得到统一,最后还介绍了该船型首制船“宁安1号”的实船测试结果及其由船模试验预报实船性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贺明鸣 《上海造船》2017,33(3):27-30
综合勘察船作为海洋油气田勘探的主力船型,具有钻探取样、海洋水文调查和海底地形地貌勘察等多种功能。简要介绍某综合勘察船的主要技术特点、总布置特点、船舶性能和船舶定位系统设计等。为提高舒适性,该船对上层建筑布置进行优化,满足《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要求;为提高作业能力,该船布置钻机系统、单波束、多波束、浅剖和海流剖面仪等大量专业设备;为兼顾深水和浅水的定位能力,该船配备动力定位系统和四点锚泊系统。耐波性和稳性作为关键性能,将直接影响勘察船的作业能力,在对该船进行设计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其作业能力。为保证该船的稳性和装载能力,空船重量控制也是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几种浅水阻力计算方法。分析了一百八十四条浅水阻力曲线及相应的深水阻力曲线,应用 Artjushkov 图谱进行浅水池壁影响修正,应用修正的 Prohaska 方法计算深浅水形状因子1 K,对水深傅氏数 F_h=0.5~1.05计算了浅水兴波阻力系数 C_w、经济航速 Fhe 和浅水形状因子增量△K,将上述参数视为变量 H/T、L/B、B/T 和 C_B 的幂指数方程的函数,应用回归分析确定幂指数。用此可:计算无限宽裸体浅水阻力曲线,作为浅水阻力性能的初步衡准;确定经济航速,提高营运经济性。浅水粘性阻力增量的计算对提高模型与实船的相关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