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枢纽GSM-R无线覆盖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广州站枢纽为例,研究GSM-R无线覆盖设计方案,分析铁路枢纽GSM-R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铁路枢纽地区利用射频远拉技术进行无线覆盖的方案,扩大覆盖区域,在铁路枢纽内实现联合覆盖和无线信道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
南通地区枢纽内铁路包括已经开通的宁启铁路、沪苏通铁路、赵甸联络线、即将建成的盐通高铁和陈桥联络线,为满足枢纽地区各条线路的覆盖需求,需对枢纽地区的GSM-R系统进行统筹设计.对南通枢纽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最终实施方案,供其他项目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速铁路枢纽逐步增多、扩大.如何设置高铁枢纽无线闭塞中心(RBC)管辖范围,尤其是既有高铁枢纽扩建RBC的管辖划分,已成为高铁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商合杭高铁引入既有商丘枢纽信号工程,从工程实施、设备管理及运输管理等角度,对枢纽RBC覆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铁路枢纽区段,因不同等级、不同运行速度、不同建设工期的线路均接入枢纽内大型车站,经常出现并线、交叉及穿越编组场的情况,容易出现列车机车台在不同GSM-R网络间频繁切换问题,影响GSM-R覆盖服务质量(QoS)。为此,应针对铁路枢纽内既有GSM-R网络进行调整优化,并统筹考虑不同等级、不同运行速度、不同建设工期的线路引入,提升GSM-R覆盖QoS,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杭长客专引入杭州枢纽GSM-R无线网络覆盖,分析了传统宏基站与分布式基站的覆盖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杭长高速铁路(简称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与在建的向莆铁路并行区段约20km,向莆铁路GSM-R无线组网方案为普通单网覆盖,杭长高铁GSM-R网络需承载CTCS-3级列控数据,采用交织单网覆盖方案。两条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单位不同,向莆铁路GSM—R工程实施先于杭长高铁,并行区段向莆铁路GSM-E无线覆盖方案未考虑杭长高铁GSM—R无线覆盖需求。为满足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应对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向莆铁路GSM-R无线覆盖选址,根据技术需要补充基站设施,优化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  相似文献   

7.
曹妃甸枢纽区域引入多条铁路后,既有GSM-R无线网络覆盖难以满足需求,存在乒乓切换、小区重选等问题,针对此交叉并线区域,提出三种优化覆盖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分布式基站组成共小区的方案。实现枢纽内GSM-R系统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的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减少后续网络建设对既有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镇江枢纽区域铁路包含既有沪宁城际(上海-南京)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南-上海虹桥)以及新接入的连镇铁路(连云港-镇江)客运专线,这3条铁路均采用CTCS-3信号列控制式。在连镇铁路引入镇江枢纽时,既要保证不影响既有GSM-R网络不受影响,还要解决新建线路的网络覆盖需求,因此需采取合理的优化调整措施解决各条线路的覆盖需求。通过对镇江枢纽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优化方案,为其他多条CTCS-3线路并线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沪昆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与西环铁路、京九铁路以及昌福铁路存在相邻、交越、并行等位置关系。阐述交叉、并线区段GSM-R系统无线覆盖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对线路交叉覆盖时单网交织及分布式基站方案进行比较后,提出分布式基站覆盖方案在客运专线铁路上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薛昔朋 《电气化铁道》2023,(6):62-66+74
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沈阳北站)时与哈大客专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铁路专用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1.
GSM-R系统是保障调度指挥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大型铁路枢纽内,线路众多,地形复杂,且枢纽内各线的建设工期不一致,GSM-R系统在大型铁路枢纽内必须进行规划。本文从"GSM-R承载的业务";"BSC接入方案规划";"GSM-R无线覆盖、容量和干扰的平衡"3个方面对GSM-R网络规划进行了论述,在论述过程中,结合了贵阳枢纽和成都枢纽的实际情况,并且对枢纽内重点区域通过电子地图和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所以,做好大型铁路枢纽GSM-R系统规划,能减少后续网络建设对既有网络的影响,保证资源节约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兰州西枢纽为对象,从行车组织、闭塞方式等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影响枢纽信号系统设计的信号显示衔接站设计及联络线闭塞方式等信号系统设计内容,提出兰州西枢纽信号系统设计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对公路客运枢纽服务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客运枢纽作为城市对内客运方式与对外客运方式的衔接点,对有轨道交通建设的大中城市而言,其客流集散模式、服务区域都与轨道交通线网及站点布局具有显著关联性。分析了轨道交通影响下公路客运枢纽服务区域的形态,提出了服务区域的确定方法,探讨了公路客运服务区域的确定对枢纽布局、规模和单体枢纽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重庆铁路枢纽的总体规划,研究了枢纽内与东环线相关的既有、在建及拟建铁路的技术标准,结合高速铁路运输需求,对重庆枢纽东环线列控系统配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能充分利用东环线改善枢纽内运输组织方式和提高信号系统安全的可行方案,可为进一步规划实施重庆枢纽信号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既有线和高速铁路线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网的现状,现有的铁路救援装备基地仅能较好地覆盖既有线.为进一步提高铁路救援装备基地对高速铁路网的覆盖,提出在既有铁路救援装备基地中增加新型高速铁路救援起重机和内燃机车,构建包括枢纽救援装备基地和快速救援装备基地的铁路救援装备网络混合层级优化模型,建立事故风险点覆盖最多和平均救援响应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柏林铁路枢纽的建设背景、建设方案选择,研究了柏林铁路枢纽的蘑菇形布局方式,枢纽内的17座客运车站分别负责接发高速列车和短途列车作业,分工有序,极大地提高了枢纽的通过能力;柏林总站为上下5层的空间布置结构,可同时停靠高速列车(ICE)、城际列车(IC)、国际列车(EC)、城市快速列车(S-Bahn)、地铁列车(U-Bahn)等8种列车,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并总结得出柏林枢纽内车站的多点布置方式、柏林总站空间交叉的站线布置方式、以及不同轨道交通方式的同平面布置方式等高效的运营组织经验,对于我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路网的运能,加强城市的整体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成,枢纽节点功能呈现多元化与复合化,需确定其主要功能并建立科学的方法进行统筹布局。综合分析轨道交通枢纽衔接高铁、城际、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等不同方式的客流特征、服务范围,选取节点的服务能力、衔接方式、综合开发性等要素作为标准,将枢纽节点划分为不同层级并确定备选节点集合。进一步,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成本与旅客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形成综合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方案。最后,以西安都市圈为对象,提出西安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枢纽节点2层18节点的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8.
蚌埠枢纽在传统运输组织模式下存在着运输、管理、人力资源浪费,通过调研提出优化枢纽的运输组织方式,即探索实施“一站两场”运输组织模式,可提高枢纽运输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杭州枢纽3个客运站地理位置、设施设备、客流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各客运站旅客列车的分工及客流组织优化方案;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对比分析,参照国内外大城市先进交通方式的成功经验及杭州市城市公交既有资源,提出了枢纽各种交通方式互相配套、城市公交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实现互惠合作、提升效益的优化方案;并拟订了枢纽高客流运输组织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杭州枢纽非常时期的旅客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伦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及其在城市综合交通中的地位.调查分析了伦敦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及典型枢纽建设的基本情况.初步剖析了伦敦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对上海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几点启示: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构成高效率的换乘体系;枢纽建设应与周边环境及历史文化和谐统一;应重视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