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版面信息组织欠佳、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于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应用现状及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的信息发布原则,并对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支撑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将基于Mapxtreme的webGIS系统与当前流行的web3D技术结合起来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综合查询的构建方法,实现了在电子导航图和道路三维场景中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进度和变更展示,并建立了各种工程建设综合信息的查询机制.在常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证明,利用此方法构建的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综合查询平台能够很好地为建设管理服务,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手机支付技术在各行各业已得到普及,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总额已超过了日本的GDP,但在高速公路收费领域手机支付尚未得到良好的应用。分析现有的手机支付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支付手段-被动扫码支付,并重点以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角度将被动扫码支付与ETC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特征,得出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速公路中处理突发事件的业务需要,结合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GPS技术的高速公路移动视频监控方法,研究了如何将GPS坐标信息与视频影像融合,及如何通过3G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并提出了该方法的系统组成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信息组织不尽协调、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可变信息标志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了可变信息标志的功能和信息发布内容,探讨了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和各型式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比主流交通状态采集技术,对手机信令采集技术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研究,同时对手机信令交通状态分析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进行理论探讨,结合国内外应用现状和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在手机信令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准确度、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影响和运营商基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并分析和研究了应对措施,为手机信令交通状态分析技术在智慧高速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也必将成为现有ETC、MTC支付的有益补充形式。本项目在总结高速公路现有收费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天津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的收费模式及相关系统结构,同时在既有收费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扩充,并在试验场环境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本论文通过总结高速公路领域的各种移动支付手段,给出了一种适合天津市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1种GPS定位信息和电子地图收费路段匹配的方法,分为地图精简和地图匹配2部分。根据GPS定位收费系统对地图及地图匹配的要求,对电子地图进行了精简。路段识别采用了GPS位置点和路段收费位置节点的匹配方法,通过设定收费标示值,配合路段间拓扑关系、路段的收费属性值信息,进行地图匹配计算,判断当前车辆是否行驶在收费路段上,从而对行驶在收费路段的车辆进行通行费用计算、对收费地图信息进行精简处理、探讨分析影响地图匹配精度的因素、描述地图匹配的方法。该方法经过实验检测,并在高速公路卫星收费实验系统中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智能交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系统积累的大量收费交易数据,包含交通流和高速公路用户的多种特征信息.文章在分析ETC相关数据基础上,进行了ETC用户的需求调研,并针对高速公路出行者进行了交通信息类型、信息提供方式、服务功能等需求分析.最后,提出了面向高速公路使用者、运行监管者和管理者的ETC数据应用服务框架,涵盖了高速公路路网基础特征分析、高速公路客户分析管理、出行路径规划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鹏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186-189,192
为确保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钢管柱施工质量和经济性,依托贵阳地铁某号线一期工程中曹司站钢管柱定位施工背景,采用钢套管内人工定位方法,分别从定位方法比选、技术控制要点、施工重难点控制措施、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通过该工程145根钢管柱人工定位结果来看,钢管柱实际定位进度平均为1.7根/天,工期节约15天;实际施工费用为4.3万元/根,降低工程成本平均为1.6万元/根。研究结论:该工程选择钢套管内人工定位钢管柱是相对合理的,技术经济成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类似工程钢管柱定位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C和伺服定位系统在工业控制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在弹簧锁片分拣机中,以三菱Q系列PLC和定位模块QD75MHl相结合,应用于转盘的定位,锁片的自动分拣装配,自动供料和自动出料的运行控制中。整机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定位精度高,并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赵玉玺 《隧道建设》2013,33(7):607-614
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中临时竖向支撑系统是车站施工中的关键结构,也是主要的受力结构,其中,中间桩柱的准确定位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工作,施工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立柱中心偏离设计位置的情况,如何在施工中做好中间桩柱的精确定位,成为中间桩柱施工的关键技术。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福民站,介绍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中间桩柱施工定位装置的应用、活动接头的设计、使用方法以及中间桩柱的施工原理、工艺流程、格构柱倾斜量测等施工技术。通过实践证明: 定位装置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地下车站施工(特别是盖挖逆作法施工)中间桩柱的精确定位技术难题,并且通过格构柱倾斜量测,得出检测的结果满足设计垂直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VS 2013对UG NX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车身钣金件定位策略的优化分析和车身零部件的网格自动划分。研究中,利用UG中Nastran程序计算变形,能够通过对重力变形数值的探测和对比分析,获得优化的定位策略;建立的相似度智能推理方法,可实现零部件定位策略智能优化。该研究可用于车身钣金件定位策略开发和优化,可提高基准优化精度和效率,提升开发质量,节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recise and reliable positioning method for solving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a navigation satellite’s signal occlusion in an urban canyon and the positioning error due to a limited number of visible navigation satellites. This is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 and a vision system. In general,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has a fatal weakness in that it can not calculate a position coordinate when its signal is occluded by some obstacle. For this reason, positioning by using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 can not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Therefore, we propose as a method to integrate both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 and the vision system. Some target objects that have accurate position coordinates, for example, in an outdoor shaded area like an urban canyon, are installed into the vision system. When the vision system recognizes a target object it loads the accurate coordinate of that target object. Then, it measures the distance by using the disparity from the camera sensor to the target object. These distance and object coordinate data are used for positioning with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s data. This integrated system can be used for the positioning solution where the user is in unfavorable condi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of integrated system and the numerical test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iable and stable positioning can be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the vision system to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室内交通无法利用GPS进行定位的问题,针对室内普遍存在并且均匀分布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研究了基于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的高精度室内视觉定位算法.以计算当前位置距离地图中最近的1个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地点的位姿为目标,利用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的颜色特性进行颜色阈值分割.结合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与支持向量机(SVM)检测候选框中是否含有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然后用加速鲁棒特征(SURF)全局特征进行特征匹配,利用最邻近(KNN)方法选取全局特征距离最小的K个地点作为候选定位结果.用SURF局部特征进行特征匹配,选取局部特征匹配数目最多的1个地点作为图像级定位结果,并计算当前位置在地图中的位姿.通过在地下停车场和大型办公楼进行实地测试,图像级定位的准确率在96% 以上,平均定位误差在0.6 m以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了室内定位精度的需求,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地区预制管片堆场堆放层数不确定、堆场布局混乱、管片定位查找困难等问题,将有限元法(FE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相结合,通过对管片堆放层数仿真分析与管片定位研究,以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此,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预制管片堆场进行数值模拟以确定预制管片堆场每个堆位的管片堆放层数,再通过Revit、Navisworks等BIM软件对预制管片堆场进行虚拟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混堆模式预制管片堆场定位新方法,该方法以BIM模型为核心,通过与二维码物联网技术和龙门吊智能化控制系统相结合来建立数据的转换与融合,从而实现在BIM终端三维可视化界面下对堆场中的预制管片进行精确定位查找与龙门吊最优路线运输作业。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智能网联环境下低成本、高精度的车辆定位, 研究了基于自适应遗传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的协同地图匹配算法。利用联网车辆的定位信息和道路约束条件消除公共偏差, 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将自适应遗传算法引入到粒子滤波的重采样过程中, 增加粒子的多样性, 解决传统粒子滤波算法中容易出现的“粒子退化”和“粒子耗尽”问题。通过仿真实验与传统粒子滤波以及卡尔曼平滑粒子滤波下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 同时分析了不同联网车辆数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定位效果。实测结果表明: 以典型十字路口为例, 在联网车辆数目为4的情况下, 协同地图匹配算法的定位误差范围为1.67 m, 分别为原始GNSS定位以及单车地图匹配定位结果的41.03%和56.80%。同时, 该算法的统计定位精度(CEP)达到1.06 m, 比GNSS原始定位精度提高了2.52 m, 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导致四轮定位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集中在人为操作、环境影响这两种因素。文章根据不确定度理论,设计两种实验,找出影响四轮定位检测精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是IT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导航系统主要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通用电子技术向汽车电子领域的移植。如何在现有的基本硬件配置下进一步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实现精确实时的导航服务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从实现车辆动态导航的各关键环节出发,介绍了提高精度和实时性的最新有效方法,为更好地实现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在ITS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