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UTCS与UTFGS子系统功能独立及功能整合和互补的特征,基于递阶优化思想对UTCS与UTFGS进行协同优化建模,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本文提出以相邻两个控制周期作为一个诱导周期,利用后一个控制周期的控制参数作为计算下一个诱导周期诱导策略的输入参数,进行跟进计算,这种计算思路既能保证交通控制与诱导和实时交通流的紧密相随和动态性,又能保证诱导策略的连续性和继起性,实现了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动态协同。并通过仿真分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为UTCS与UTFGS协同的最终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传统绿波协调时以公共绿波带宽最大为控制指标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类考虑路口协调相位不同方向交通放行重要程度,且绿波带宽内连续通过车辆数最多的控制目标及优化求解方法;并将集散波、时距图分析等内容相结合,对下游车辆排队对绿波协调控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考虑红灯排队消散的绿波控制带宽搜索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虽然新方法所得到的绿波带宽不一定最大,但能够使绿波带宽内连续通过各路口的车辆数相对较多,从而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枢纽内线路复杂、换乘量大、换乘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枢纽换乘的相关特点. 建立了基于枢纽站点的区域协调调度换乘优化模型. 模型综合考虑了车辆驻站时间变化对车辆到站时间的影响,将车辆在枢纽站点的驻站时间设为一个松弛变量,以车辆在区域内枢纽站点的相遇次数作为目标函数. 通过求目标函数最大值,确定线路车辆在各枢纽站点的最佳发车时间及驻站时间,从而使区域内在枢纽站点的总体换乘时间最短,换乘成本最小. 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 经算例验证,算法可有效提高区域内枢纽站点的换乘效率及公交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系统(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是ITS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ITS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是非参数化数据,因此本文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ITS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结合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特性,本文提出了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框架;接着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要求及相关数据的可采集性,从初始指标体系框架中选择关键指标构建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指出北京市ITS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ITS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特性使得网络的控制问题被划分成不同层次,路口的控制器优化单个交叉口,系统的协调要求每个路口的控制器同时还要考虑相邻路口控制器的配时方案、相邻上游交叉口车辆的离去特性、相邻下游交叉口车辆的到达特性。本文在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信号配时、车辆排队和公交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实施公交优先的模型系统的框架,然后给出信号优化过程和计算最佳绿灯请求时间和信号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的运输理念提出和高级运输方式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建设除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须满足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与环境相协调,而能耗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讨论综合交通运输能耗相关指标的概念,综合我国环境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以熵变耦合模型为基础,分别详细论证了近十五年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能耗水平与环境水平的协调关系,以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说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能耗的现状,从而为今后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编制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在不同线路交叉点处换乘等待时间的公交时刻表是实现公交调度区域化的关键任务之一,而协同发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以乘客换乘时间最少为目标的区域公交时刻表的编制问题归结为一类特殊的带有协同系数且无容量约束的0-1背包问题,并定义了协同系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嵌套式的禁忌搜索算法的模型解法。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文设计的算法求解这类特殊的0-1背包问题可以取得良好的结算结果,该算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因突发事件造成供应商生产成本和市场规模同时扰动时,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和协调问题.针对突发事件对供应链造成的不同扰动幅度,在集中化决策下给出了相应情况时供应链的最优生产计划和最优零售价格.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原生产计划对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只有当突发事件造成的扰动超过一定幅度时,供应链才必须改变生产计划以使其利润最大化.当分散化决策时,供应链的原数量折扣契约不能使扰动后的供应链达到协调,由此设计了新的数量折扣契约来使扰动后的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给出一个例子验证了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铁站台客流的顺利出站与换乘导向标识提供的有效引导服务关系密切.本文对地铁站台导向标识系统的布局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导向标识的服务特点,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标识引导服务效能的计算方法,考虑到乘客与导向标识的交互特点,以分段概率函数的形式表达乘客接受引导服务的过程;其次以导向标识协同服务效能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导向标识布局优化模型,证明简化后的模型是基于协同覆盖的选址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站台出站导向标识布局优化中,优化后标识服务效能增加32.5%,引导范围增加39.16%.计算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提升了导向标识系统的服务效能,可以为更多乘客提供引导服务.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实时调度和信号优先控制是保障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服务质量的关键. 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同样需要考虑到BRT车辆起停、公共交通乘客延误、社会车辆延误等相关因素. 本文以北京快速公交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交叉口整体延误损失函数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快速公交系统的组合控制策略. 该策略将交叉口优先控制方法(绿灯提前启亮、绿灯相位延长)和站台控制方法(滞站调度)进行组合优化,在使快速公交系统享有优先权的同时,降低其对冲突相位车流的影响,减少延误损耗,同时降低了乘客上下车时间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本文最后针对不同路口交通状态下的优化组合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
单路口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高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效率,使交叉口具有最高的通行能力和最小的延误,就必须综合利用不同检测信息。文章借助于VISSIM软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感应信号控制方法.并对单个路口进行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最后运用VISSIM软件对所设计的感应信号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交叉口因BRT优先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问题,提出基于交叉口双站台的BRT 优先控制方法. 给出交叉口BRT双站台设置方法,对比分析BRT在交叉口单、双站台的平均延误. 根据BRT发车时刻、交叉口信号配时、BRT平均车速、交叉口间距及站台停靠时间等,制定 BRT站台预停靠方案和行车时刻表. 为确保BRT按照预停靠站台及时刻表运行,采用BRT车速引导与信号配时双重补偿修正BRT 实际离站时刻与时刻表的偏差. 以常州BRT 1 号线为例,对应用本文方法的5 个交叉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RT在每个站台实际离站时刻偏差范围为±5 s、±10 s、±20 s 时,本文优先控制方法显著减少BRT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了BRT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控制在线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在线仿真系统通过交通数据接口部件和控制数据接口部件将仿真软件VISSIM与真实的交通数据连接起来,实现了仿真与现实的同步进行.使交通区域得到了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控制参数。借助于VISSIM软件,对单个交叉口进行感应信号控制设计,以车辆和行人平均行程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该交叉口进行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制仿真比较分析,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BRT主动优先控制配时,大多忽略红灯期间次干道排队长度过大,甚至溢出交叉口进道口范围的问题。据此建立优化模型如下:以交叉口乘客人均延误和次干道排队长度二者为约束组建双目标优化函数。最后,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能有效降低次干道排队长度过大问题,优化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传统信号交叉口配时往往只考虑车辆延误指标,存在一些不足。故此,建立了考虑延误和停车次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并将该优化方法应用于交叉口优化实例中,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优化交叉口效果显著,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延误指标下降明显,能够很好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交通仿真模型参数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数校正是交通仿真模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基于遗传算法设计的交通仿真模型参数校正方法,可以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平台中结合实际交通调查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校正后的仿真模型参数能够更好地符合实际道路交通状况.且能有效地减少参数校正的仿真试验次数,同时该研究结果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交通仿真模型中去。  相似文献   

19.
传统信号交叉口配时往往只考虑车辆延误指标,存在一些不足.故此,建立了考虑延误和停车次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并将该优化方法应用于交叉口优化实例中,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优化交叉口效果显著,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延误指标下降明显,能够很好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杨嘉  孙剑 《城市交通》2010,8(5):79-83
目前国内微观交通仿真缺乏系统的规范和指引,在仿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普遍采用系统默认的推荐值进行建模分析,往往忽略系统参数标定和模型校验。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微观仿真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系统梳理了微观交通仿真分析的基本流程,并结合VISSIM仿真案例对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参数校准及仿真评价等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