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降低千枚岩土的膨胀率和红黏土的收缩率,笔者提出了一种物理-化学联合改良千枚岩土的方法,设计红黏土质量掺和比为0、20%、40%、60%、80%和100%,石灰质量掺量为0、3%、5%和8%共计24种不同组合改良方案。通过全风化千枚岩复合改良土胀缩性试验,分析了复合改良土的胀缩特性,并从微观角度解释了红黏土、石灰复合改良千枚岩土胀缩特性的机理。试验发现自由膨胀率演化规律与无荷膨胀率相似,膨胀率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石灰掺量增加,膨胀率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得出石灰优化掺量为3%。掺入石灰后的膨胀力随红黏土掺和比先降低后增大,红黏土掺和比60%时达到最低。当石灰掺量>3%时,改良效果较石灰掺量3%时提升不显著。土样线缩率随红黏土掺和比的降低、石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且石灰掺量>3%时降幅较小。综合收缩试验结果可知:千枚岩土降低红黏土收缩变形效果优于石灰;各石灰掺量下,缩限皆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红黏土掺和比约40%时达到最低;综合胀缩试验结果,建议优化掺量为红黏土掺和比40%~60%、石灰掺量3%,此时自由膨胀率降低24%~26%,无荷膨胀率降低25.9%...  相似文献   

2.
结合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方案,开展了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的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室内基本土工试验,确定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石灰最佳掺量。然后采用湿法重型击实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击实特性,并确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后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最佳含水量,并与击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率比击实试验大3%左右。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路基施工参数,为益娄高速公路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压力板仪和GDS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对广西的非饱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石灰掺量和压实度条件下改良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探明了两者对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非饱和三轴排水剪试验,探明了基质吸力对改良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石灰掺量...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绵阳地区冰水堆积土加石灰前后的工程性质及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对0%,3%,5%,7%,9%,11%石灰掺量下绵阳地区冰水堆积土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得到冰水堆积改良土改性前后的颗粒级配、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膨胀量、抗剪强度、CBR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数据,从而确定其最佳掺灰比为7%。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路基原状土的工程特性,以西安至南京铁路试验段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膨胀土填料工程特性的系统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物性基本试验、直剪试验以及动静三轴试验,对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针对工程改良土实际特性提出用掺石灰的方法改良原状土,分析对比了改良前后的颗粒分布、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强度和膨胀性指标.结果表明:弱膨胀土及中等膨胀土经石灰改良处理后,土的颗粒组成、物理性质、胀缩特性均有明显改善,力学强度和水稳特性大大提高; 根据物理与力学性质、胀缩性、水稳性等试验结果,推荐采用的最佳掺灰比为5%.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膨胀土物理特性、对公路工程的危害以及膨胀土的石灰处治方法,对不同石灰掺加剂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石灰处理膨胀土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运用Matlab软件图像处理功能,对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改良方法的膨胀土表面裂隙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改良膨胀土表面的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膨胀土表面的裂隙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一种稳定状态。提高压实度、加入筋体材料、掺风化砂及掺石灰均能很好抑制膨胀土土样中裂隙发育的程度,作用效果不尽相同。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对压实后的土体采取包盖隔水措施,确定最佳加筋位置,以及采用合理的掺砂量和掺灰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进行系列试验,研究不同水泥掺量、击实试验前后掺加水泥的膨胀土放置时间对水泥改性土干密度、自由膨胀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水泥改性土的最大干密度逐渐减小;随着水泥改性土放置时间的增长,自由膨胀率逐渐变小并最终趋于稳定,水泥对膨胀土膨胀性的改良是一个渐进的、长时间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南友公路掺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承载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试验路采用的掺石灰改良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膨胀土的土性试验和掺灰改良土的承载比试验研究,提出以CBR值及其膨胀量作为强度和胀缩性控制指标,得到各因素对承载比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掺灰剂量,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为工程背景,开展了路基膨胀土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基本物性试验,对土样的基本物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土样的膨胀潜势进行了判别。采用室内基本力学试验,对判别为膨胀土土样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测定。针对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设计方案,提出了掺石灰的最佳掺灰比。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高速公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为膨胀土路基处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鉴于石灰改良膨胀土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某公路路基工程实例,对石灰改良膨胀土技术的优势、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所用石灰改良膨胀土试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均证明,石灰改良膨胀土在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中经济可靠,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用膨胀土作为铁路路基的填料会引起其上部铁路轨道的过量变形从而危及铁路的安全运行,不能直接用作铁路路基填料,必须进行改良处理。结合武康二线铁路路基试验工程,通过实地取样,进行膨胀土填料的室内石灰改良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膨胀土改良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膨胀土填料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石灰作为膨胀土的改良剂是可行的;经石灰改良处理后膨胀土的塑性显著降低,强度大大提高,胀缩性得到了有效抑制且浸水稳定性和强度都有了明显改善,能满足时速200km铁路路基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安)康二线建设,对襄樊地区的黄褐色和灰色两种膨胀土进行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褐色膨胀土比灰色膨胀土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而且黄褐色土中掺5%石灰改良土比灰色土中掺5%石灰改良土具有更好的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试验规范进行室内承载比(CBR)试验,研究压实度和膨胀率对其承载比(CBR)值的影响规律,分析膨胀土以及石灰改良膨胀土的CBR值随压实度和膨胀势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CBR值随压实度的减小而减小,随膨胀势的减小而增大。石灰改良膨胀土用于路堤填筑时,压实度略低的标准控制,有利于路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试验规范进行室内承载比(CBR)试验,研究压实度和膨胀率对其承载比(CBR)值的影响规律,分析膨胀土以及石灰改良膨胀土的CBR值随压实度和膨胀势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CBR值随压实度的减小而减小,随膨胀势的减小而增大。石灰改良膨胀土用于路堤填筑时,压实度略低的标准控制,有利于路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襄樊至老河口段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试验,对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物理性质、胀缩性、强度特性、水稳定性和干湿循环下其强度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的塑性指数降低,胀缩性减弱;石灰改良土的抗剪强度与掺合比、养护龄期和压实系数均呈正相关性,石灰改良土最佳掺合比为5%~7%,60d龄期之后石灰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基本趋于稳定;石灰改良土水稳定指标在0.70以上,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石灰改良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衰减趋势,但当干湿循环次数较大时,石灰改良土的粘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场压实质量检测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路基质量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西安南京铁路合肥南京段高速铁路膨胀土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控制,对含水量、含灰率,石灰颗粒粒径、改良土颗粒粒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指导今后高速铁路膨胀土施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石灰改良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膨胀土是一种会给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带来严重破坏的高塑性粘土,特别是会对路基工程和大型结构物产生变形破坏作用。利用掺拌石灰进行膨胀土土性改良,使改良后的土料各项指标达到路基填筑的使用要求,能解决换填法的弃土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9.
膨胀土区域路堑换填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膨胀土地基的强度、刚度及变形要求,基于膨胀力平衡原理及控制轨道变形两种方法,分析、计算了路堑换填厚度,研究了不同换填厚度和膨胀力条件下路基膨胀变形,结合新建合(合肥)宁(南京)铁路路堑试验段进行原位动载试验,实测、评价、计算换填厚度下路基强度、弹性变形等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计算换填厚度条件下,路基在200万次循环荷载作用下累计塑性变形为0.65 mm,弹性变形最大为0.62 mm,路基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动力特性,采用60 cm厚的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换填路基能够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按控制轨道变形方法计算换填厚度是合理的,膨胀变形是路堑换填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