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运输与社会、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与社会、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交通运输供给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运输业发展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动交通运输结构变化.通过对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熵值的因果关系检验,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量结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货运周转量结构变化有因果关系.本文目的在于为研究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系统的供给与需求具有典型的二象关系。对二者的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与技术是需要深入探究的系统工程问题. 从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入手,解读了新技术的应用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中的技术、技术含量、技术含量判断方法等,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要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为目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得出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装载设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领域部分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讨浙江省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间短期和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探讨浙江省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得出浙江省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交通运输发展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实践证明,浙江省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结构关系密切,其中三大产业结构的改变影响着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以浙江省为例,定性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灰关联理论,借助灰关联度及灰色斜率关联度方法定量分析交通运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三大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竞争模式,从而为合理预测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ҵ�뾭�������Ĺ�ϵ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说明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看成是经济学关于分工问题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目前经济学对于产业间分工与市场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度安排促进交通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及由此导致的收益递增式经济增长还缺乏深入研究,经济学中还缺乏一个分析经济增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制度安排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以美国19世纪经济发展中,制度安排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有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史事实,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既是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结构,又是推动社会发展乃至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原动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要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就必须搞好铁路,公路,水路的建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进步,又依赖于经济的支持和促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对促进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俭 《江苏交通》2003,(11):82-83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是决定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处理好行业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交通安全部门与运政、路政、航政、海事部门关系;提出处理好安全监管与行业发展、市场准许入行政审批、行业结构调整、市场监管等的有机结合,落实好五条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对我国交通运输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与技术是需要深入探究的系统工程问题. 从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入手,解读了新技术的应用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中的技术、技术含量、技术含量判断方法等,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要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为目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得出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装载设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领域部分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自然属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与管理体制对于系统网络化都有内在需求.本文首先给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定义,并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展望两个角度开展了详细论述.从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和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化控制与诱导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新现状,归纳总结了其中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探索不同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动力学时空演化规律、网络承载力、可靠性之间的动态耦合及匹配关系.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物理结构为复杂网络的条件下,具有目标异性的多博弈主体(政府、运营企业、乘客等)之间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或达到帕累托最优.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重点需要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围绕“综合交通网络的构造演化机理”“城市交通网络供需平衡机理”“多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复杂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出行行为的多样性及可预测性”等问题进行探索.此外,由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交通系统将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交通网络运输系统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升级改造.具有自驱动、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节点的柔性交通运输网络及其共享运行机制,将会是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能量原理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的角度对能量原理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合系统论的方法,基于能量分析基础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给出了交通运输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能量换算当量.论述了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层次与功能,揭示了交通运输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及作用并提出了该系统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运输货运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交通运输需求的角度描绘了交通运输需求与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些相关关系建立了交通运输需求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实现了由这些因素到运输系统需求的复杂映射。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量理论,以山东省为例对反映交通运输状况和地区经济指标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交通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货运量是地区GDP的Granger原因,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增加。最后,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使交通运输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地方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探索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以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关系的探究为切入点,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轴线布局和协调优化举措,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效率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地方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探索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以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关系的探究为切入点,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轴线布局和协调优化举措,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效率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和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交通运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两两之间的互动效应呈现倒U型;高经济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交通运输和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影响关系;低经济区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明显,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水平提升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9.
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并共同投资建设福州港罗源湾可门储运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科技的发明者,也被科技发展深刻影响.本文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人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历史关系,解读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业及其发展方式、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科技正以越来越显著、程度越来越强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客货运输的效率及服务水平.同时,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了滚雪球的效果.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需要更多地关注长期战略与长期规划,以避免短期策略带来的重复投资与可能的浪费.未来大数据、物联网、共享技术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效益与效率的改变,还将涉及大量与传统观念甚至社会伦理不同的变革,这些变革值得从社会治理角度去重视与研究.研究认为:“十四五”至2035年,在全面认识未来变革导致的需求下降等风险基础上,首先,应从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其次,应尽快研究规范科技带动下交通运输新兴产品的管理;第三,借助科技发展的推动,提高既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效能,研究部分基础设施提供延伸服务的方法;最后,研究交通运输行业供需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 这些变革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工作者与决策者都是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