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96年进口汽车市场的特征是:正常进口汽车的数量大幅度回落,易货贸易扫尾进口仍有相当数量,非法拼装汽车在1996年上半年达到高峰,进口车价格受国产车降价影响崦有的已低于成本,受乘坐标准和控办影响排量2L左右的轿车是1996年进口的主体车型,私人购买进口车的势关有所上升。1997年汽车市场将由于整个汽车 外部环境更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最终上对不足会有所缓解,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汽车的大国之一,而西欧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在西欧的商务活动既是企业行为,又是政府行为,即日本企业在西欧的成败既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直接结果,又是西欧当地政策环境的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5.
6.
外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潜能无限。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时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则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的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汽车工业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而2003年汽车产销量达到了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位居  相似文献   

7.
8.
9.
丁一 《世界汽车》2004,(1):14-15
2002年中国家轿井喷和国外汽车巨头掀起投资热使中国的汽车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003年20多种品牌汽车的80多种产品先后降价、超载货车破坏道路、城市交通的拥堵、燃油供应紧张、汽车库存上升、外行企业投资汽车业等等,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10.
11.
最近有些媒体说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以技术换市场”的政策是重大的失误。其买国内从来没有“以技术换市场”的政策,这是一些不了解汽车行业历史的人想当然的所谓“政策”。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11月份全国汽车生产超过400万辆,销售达391.75万辆,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与汽车市场的强势增长相对应的是,各跨国汽车公司继续对中国市场投入极高热情,没有项目的迅速在2003年敲定合资合作项目,有项目的则加快项目进展并纷纷追加投资、  相似文献   

13.
14.
陈俐 《城市车辆》2004,(3):10-11
2004年的国内客车市场可谓竞争异常激烈,"新车"、"降价"、"资本重组"等关键词不断见诸报端.各厂家纷纷推出新车型以博取市场青睐.但是,虽然客车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林林总总数十个品牌,"乱花渐欲迷人眼",价位相差也不多,然而,有的车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的车型上市后却波澜不惊,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市场又为何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5.
近3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汽车保有量尤其是乘用车保有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售后市场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众多汽配经销商竞相逐鹿之地。而售后市场的规模及容量又与汽车保有量及车龄密切相关。 据本刊权威测算,自1990年始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轿车目前的加权平均年龄仅4.1岁,仍处于青年时期。其中,1~3年(含3年)车龄的轿车保有量超过一半,6~9年(含9年)车龄轿车保有量仅占14.1%。同样,前两年增速超过轿车的SUV和MPV车市,车龄分别也只有4.95岁和1.62岁。作为载货车和客车生产大国的中国,截止到2003年保有量已经超过1700多万辆,因此,载货车自1990年起算,加权平均车龄相对较大,为6.53岁,客车为5.09岁。另外,自1990年至2003年我国共进口轿车105万辆,进口轿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汽车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际汽车市场需求的平均增长率长期徘徊在4%~5%时,中国则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国际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5%,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高达28.4%;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而中国未来汽车总需求量将超过德国,成  相似文献   

17.
整车发展受零部件发展的制约。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畸形”,整车与零部件发展不成比例。汽车关键零部件多依赖国外进口和外商在我国的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生产,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18.
19.
韩国的进口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增长。2005年,丰田的高档品牌雷克萨斯成为第一品牌,而第二名则是宝马(宝马从1999年至2004年一直是市场领袖)。2005年雷克萨斯的总销量超过3万辆,与2004年相比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