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对中国古代士人的影响至深至巨,其中儒家人格理想思想更是古代士人立身行事的准则.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提出士、君子、圣人三部曲的人格理想思想,并以"仁"贯穿其始终,确立了道德在人格理想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儒家乃至于整个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孔子还建构了圣王合一的圣人观,把人格的完善与人民的福祉、社会的进步和天下的太平联系起来,塑造了中国士人关注社群、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已经逐渐由伦理、政治层面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其天命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孔子天命思想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与孔子对殷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关.孔子继承殷商文化原始宗教之天,对之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使之成为满足主体精神慰藉的道德情感之天.孔子继承周文化代表民心民意、作为政权转移依据的政治化的天,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个体道德的依据.孔子的天命思想相对于殷周文化传统凸现了人在道德领域的自由,但由于脱离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天命又成为决定人事成败、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礼"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把"性相近,习相远"视为仁政、德礼教化的理论基础,强调重德礼、轻政刑,反对不教而诛。道德教化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和激励力量,它是调节以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诸种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手段。孔子的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并维系其可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理想人格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和终极目标的一种理想人格,其基本内涵包括仁、义、礼、智、信。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所提倡的"仁者爱人"、"义礼为先"、"智信合一"的思想,不仅于当世有益,也对当代法律人的品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当代法律人的品格塑造既要继承历史,又要尊重现实。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其一,当代法律人的品格塑造要与建设法治强国相统一;其二,当代法律人品格塑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三,当代法律人品格塑造要在实践中完成。  相似文献   

5.
德刑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论及德刑关系的政治思想甚多。按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德刑思想的产生阶段——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对施行德治和"法治"的辩论;德刑思想的发展变化阶段——秦至汉初时期,秦政推行"法治",汉初的思想发展变化为德治唤起生机;逐德刑思想的渐成型阶段——汉唐时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主调。传统的德刑关系理论有其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呈现出道德法律化、"德主刑辅"正统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和历史延续性,对现代法律的制订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立足"立德树人",让思政课教学"强"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政课教学"实"起来;遵循"三个规律",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培养的重要性行文,着重论述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应树立环境伦理道德理念,改革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增强环境伦理道德意识,转变教育方式,用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引导大学生思维方式、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德治"思想长期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归功于这套理论本身的逻辑性和体系性.爱民、富民、教民是其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正己、善政、用贤是其实现该理论的方式和手段,上述一切均是为了实现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9.
老海 《交通与运输》2011,27(2):72-72
如果说过去孔子周游列国,那毕竞是在华夏大地上,当今能免费周游列国的,恐怕只有我们海员了.所到之处,除了领略各国不同的风光民俗,还有就是"近水楼台先购物".在国内购物对付商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货比三家",在国外自然就上升为"货比三国"了.如在新加坡买电器,在意大利买西装,在南非买宝石.这次连我自己都没有思想准备,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后,全船来个"买皮装".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隐逸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的关注。然而,孔子隐逸思想中的矛盾为人们所忽视。本试图剖析孔子隐逸思想中的矛盾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什么是人文及人文结构作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所谓人文就是研究理想的人性,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文结构的差异很大,中华文化意境中的人文结构强调"仁"和"礼",认为"仁"和"礼"是其核心价值,西方文化则认为人追求生而得之的自由体现了人文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对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统一的终极关怀,是人文价值的最终取向.  相似文献   

1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它体现在以生为本和"三贴近"上;全面、协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坚持"四个统一";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确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新观念,努力用"四个学会"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和道德防线,7月27日,集团纪委组织观看了《蜕变》警示教育片,百名党员干部集中进行了警示教育学习。通过典型案例和深刻的警醒教训,以此向党员干部再次揭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类行为若以善为内涵,体会完美的中庸之道,就能实现完满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注重实践,并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道德知行转换是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环节,研究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问题对大学生更好的践履"知行合一",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知行转换应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改革学校教育方法、增强家庭的德育引领作用和改善社会德育环境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福禄贝尔是近代学前教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的幼儿主体教育思想复归了学前教育中"爱的温度"。对福禄贝尔幼儿主体教育思想的正确理解,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教育要顺应自然、人发展的连续性"的教育学基础,"个体尊重、游戏表现、父母之爱、生活资料、自我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非制度化的伦理道德渗透到制度化的公共政策中去,是当前世界各国道德治理的一种路径选择。坚持公共政策合理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重要手段。新加坡社会公共政策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引,通过住房政策、中央公积金制度和赡养父母法令等,激励或约束社会成员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公民践行社会道德,并能够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代际之间传递,形成较好的社会道德治理环境。新加坡社会公共政策的道德治理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仁学与礼乐的内在联系是完整把握孔子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前提.本文在分析孔子仁学结构、礼乐之人性化精神及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认为礼乐是仁学体系的构成要件;礼乐之于孔子不仅是实现仁学理想的手段,同时,礼乐所蕴涵的自由审美精神也是仁学实现的极致境界.因此,美与善的统一不仅是孔子美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仁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塑造不能忽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尤其是儒家伦理的积极参与,如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原则、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疏解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弊病,以及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活动中深入贯彻德育理念,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德育教学体系。在德育体系建设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德育资源网络体系优化、德育工作体系规范和德育行为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深度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行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和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