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斜宽连续铰接板桥的内力计算中,横向分布系数是其重要部分.将横向分布系数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荷载试验结果来计算斜宽连续铰接板桥在成桥状态下的实测横向分布系数,用以判断实际横向联系效果.并对该桥型横向分布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有限元方法,对60座不同截面的桥梁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每一座连续梁模型的最大正弯矩、最大负弯矩、梁端支座附近剪力及中间墩支座附近剪力分配系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每一分配系数与车道数、跨度及箱体个数等主要参数的关系,即内力分配系数经验公式,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GFRP组合梁桥,可借助荷载横向分布的概念把空间问题近似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计算。对此类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理论推导与有限元计算成果,探讨由拉挤成型GFRP组合桥面板与工字形钢纵梁组合而成的新型GFRP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公式,从而解决此类桥梁的横向内力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士铎 《公路》1992,(2):7-12
本文讨论在桥梁上是用活载冲击系数还是用动力系数?介绍各国桥梁规范中有关冲击系数和动力系数的规定与对比。提出动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拟定的车道荷载的动力系数给出建议值,最后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5.
桩基础m法计算系数的统一表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相略 《公路》1993,(6):18-22
本文提出了桩基m法计算A_1、B_1……等系数计算的统一表达公式,给出了重新计算的加密表,与桥规核对无误。讨论了(?)≥4.0以后系数变化的规律。并给出了“计算桩顶变位的用表”。  相似文献   

6.
针对匀速运动车辆荷载通过简支梁桥的受迫振动的微分方程求解,获得桥跨结构动力响应的动力放大系数和结构自振频率,从而得到与自振频率、桥梁跨径和车辆速度等因素有关的冲击系数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公路桥涵标准图》中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自振频率在2—5Hz范围,冲击系数较现行公路桥涵规范的设计冲击系数大,说明规范给出的冲击系数偏于不安全。提供的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瑞士69座混凝土桥梁的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刘纯  程高  杨慧  麻伟 《公路》2023,(4):120-127
为研究简支钢板组合梁桥动力冲击系数,根据我国钢板组合梁桥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150座不同参数组合的简支钢板组合梁桥,结合中国规范五轴车辆模型,建立车辆—桥梁耦合动力分析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对冲击系数进行求解,分析不同参数对冲击系数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基于跨径的冲击系数计算表达式,并与境内外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支钢板组合梁桥跨径、主梁数量、斜交角、车道数量、车辆车速均对冲击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在60 m以下范围内冲击系数随跨径增大逐渐增大,超过60 m时,随跨径增大,冲击系数逐渐减小;主梁数量越多,冲击系数越小;斜交角超过45°时,应关注扭转导致的冲击系数放大作用;车道数量对冲击系数影响较小,冲击系数随车速的增加线性增长。可见,本研究计算的钢板组合梁桥冲击系数取值及其随跨径的变化规律与境内外规范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规范规定的冲击系数取值在40 m以下跨径中偏保守,当跨径超过40 m时,取值偏不利。研究结果可为简支钢板组合梁桥冲击系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齿轮轮齿刚度与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轮齿刚度和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新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补充和改进,并与ISO6336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认为ISO6336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公式难以成立。对轮齿变形和刚度的计算基准及适用场合提出了商榷意见,并提出了1种新的接触强度重合度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9.
以某座(60+40)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宽箱梁为工程背景,通过建模计算,分析宽箱梁的空间受力性能,用以指导设计。结果显示:不同约束条件对宽箱梁支点处的横向受力分配影响很大;均布恒载作用下边腹板的受力分配比例增大;活载偏载对宽箱梁的应力横向分配影响很大,设计时需考虑一定的偏载系数。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公路上很多桥梁受路线平面线型控制而成为曲线桥 ,为便于施工放样 ,设计时经常需计算出桥梁桩基平面座标。介绍高等级公路中曲线桥桩基平面坐标电算的方法 ,并与一般方法进行了对比 ,应用电算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设计速度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精确计算斜交空心板桥内力的方法十分复杂,难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得到装配式正交空心板桥以及相同跨径,不同斜交角度的斜交空心板桥的内力影响面,用自编影响面加载程序求得正交空心板桥和斜交空心板桥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值,计算不同斜交角度的斜交空心板的内力折减系数。引入折减系数简化计算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内力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变系数和收缩应变的近似计算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近20年来,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建造方法及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从而使节段施工周期愈来愈短,加载龄期早,施工阶段的划分和施工临时荷载随节段数的增减而变化。此外,象斜拉桥这种由不同徐变和收缩特性的构件连接的高次超静定结构,其徐变次内力与变形计算的手算工作量巨大而繁复。因而,在工程实践中,一般都借助于电算完成设计计算工作。 然而,我国1985年颁发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有关徐变系数及收缩应变的取值,均由各种图表直接查得,这不仅影响计算精度,同时对使用计算机分析节段式桥梁的收缩、徐变内力也带来很大不便。本文简要介绍联邦德国预应力设计规范(DIN 4227)中的徐变系数及收缩应变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PC双线铁路斜拉桥第二千曲川桥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北陆新干线上,PC双线铁路斜拉桥-第二千曲川桥的设计方案比选,结构形式快定,斜拉索和桥塔的形式,设计采用的规范,材料,荷载组合及荷载系统,列车冲击系数的计算,列车走行的安全性与乘舒适感分析,斜拉索风致振动的影响,抗震设计,斜拉索抗风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整体现浇的斜板桥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斜板桥在荷载试验时,确定测试截面位置的计算方法和挠度、应变校验系数的计算方法还不完善,令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于把握的情况,提出一些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相应计算方法,使斜板桥荷载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有良 《公路》2001,(9):41-43
通过对装配式板桥的横向分配系数计算和成桥后的横向分配系数测定,就低高度板桥的横向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角刚架斜腿对系梁预应力约束作用的量化影响,通过揭示其作用全过程,引入基本假设,基于混合法推导出对称三角刚架斜腿约束作用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拆合过程,进一步提出了非对称三角刚架的影响系数实用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腿约束作用为三角刚架固有特性,其影响系数仅与截面尺寸、材料、几何形状有关;约束作用影响系数的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及模型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消除斜腿约束作用不利影响的最优解决方案是在设计中提高系梁预应力的张拉控制力,若设计时未考虑,也可在施工中采取分段浇筑系梁混凝土或在斜腿中预留后浇带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的全桥空间模型,计算了相同跨径、相同板块数正交空心板桥和相应不同斜交角度斜交空心板桥桥关键截面的内力影响面.用自编影响面加载程序求得正交空心板桥和斜交空心板桥关键截面的最不利荷载内力效应值.将斜交板桥内力效应值与正交板桥内力效应值的比值定义为斜交角内力折减系数,建立了斜交空心板桥内力简化计算折减系数表.分析了斜交角度、板块梁高对折减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斜交空心板桥内力计算方法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跨度钢桁梁桥预拱度设置参数求解问题,在综述当前常用求解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这些方法在求解大跨度钢桁梁桥预拱度设置参数问题上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几何(电算)法求得的预拱度设置参数较为零散,不利于加工制造精度控制,大跨度钢桁梁不建议直接采用;几何(电算)法计算结果可用作非线性规划法的初值;非线性规划法可视为对几何(电算)法计算结果的规整,规整后的计算结果可较好的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大跨度钢桁梁桥预拱度的设置,建议将几何(电算)法和非线性规划法结合采用。  相似文献   

19.
桥梁颤振检验风速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艾荣  黄鹏 《公路》1996,(12):25-28
讨论了由于脉动风的不规则性和空间相关性对大跨桥梁颤振检验风速修正系数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地表类别,给出了桥梁颤振检验风速修正系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感载比例阀能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并有足够的制动减速度、文章介绍了汽车液压感载比例阀的原理、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的比例关系,阐述了变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和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表明虽然该方法比固定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计算分析方法复杂,但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带比例阀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完全满足M1类车辆的制动法规的要求,并且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与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曲线完全吻合,指出使用该计算方法匹配感载比例阀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