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施工网络计划技术若干实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习  高幸 《公路》1996,(9):42-45
在对公路施工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实用研究的基础上,就公路施工网络计划技术提出工序划分五原则;对公路施工进度计划中两种时日表示法,给出二者间的换算关系。结合我国公路施工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和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的现行思维方式,探讨工序隶属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各工序隶属度的适合公路工程的单代号最小时距搭接网络计算公式。从而促进网络计划技术与公路施工更好结合,改变网络计划技术与公路施工特点脱节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内搭接网络存贮的常用方法有关联矩阵、链表等,而对网络的计算一般采用直接对数据库操作的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对数据库频操作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本文提出了用数据库存贮、用数组计算的方法,实例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搭接网络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搭接网络的基本概念的原理,网络图的计算方法和修正要点,列举一个工程实例,说明计算和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桥梁落梁破坏是桥梁失效的主要形式,提供足够的搭接长度是避免落梁破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基于参数对比和有限元模型,对中美两国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计算要求及其与实际桥梁地震分析结果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接支承在桥台上的简支桥,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对搭接长度的规定更加贴合适用、经济的设计理念;通过公路桥梁抗震规范、ASSHTO规范计算所得的搭接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公路桥梁抗震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更保守,ASSHTO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对墩高变化更敏感;公路桥梁抗震规范、ASSHTO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地震作用下(峰值加速度达到0.8g)桥梁不落梁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0)
桥面板横向连接湿接缝最小宽度受钢筋连接方式制约,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无法对钢筋环形搭接进行分析,限制了小宽度湿接缝的应用。通过混凝土裂缝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筋不同的连接方式;通过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在桥面板湿接缝中可采用钢筋环形搭接。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内搭接网络存贮的常用方法有关联矩阵、链表等,而对网络的计算一般采用直接对数据库操作的方法[1],但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对数据库频繁操作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本文提出了用数据库存贮、用数组计算的方法.实例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陈潇  方志  陈佳醒 《中外公路》2019,39(4):259-264
为明确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中钢筋搭接连接性能,以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为试验参数,对13个RPC中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进行了对拉试验,获得了各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将10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样本训练,建立基于ANFIS且考虑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影响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并利用其他3个试件的试验结果对ANFIS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ANFIS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得到的ANFIS模型对不同参数下各试件的RPC中钢筋搭接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各参数对搭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接强度随RPC强度、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搭接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非等时距GM直接模型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路基工程》2007,(4):20-22
在对原始数列等时距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用一次累减数列与原始数列构建微分模型,得到了非等时距GM(1,1)直接模型。通过实例说明该模型适合处理呈上升或下降饱和变化趋势、对数据无非负性要求的任意数列,其预测值不需还原计算,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测精度高和简单实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8,(11)
针对无收费站的服务式四岔喇叭形立交,以其连接线为研究对象,确定其满足交通流稳定驾驶员正常进行分合流换道等驾驶行为所需最小净距。考虑合分流楔形端、标志认读、驾驶员等待可插入间隙和判断、车辆换道及确认出口6个相关因素,基于最不利的情况进行研究。基于合理假设以两反向相交圆曲线几何模型为基础,建立楔形端距离计算模型;根据车辆进行换道时的特征和轨迹,建立五阶换道模型计算车辆换道距离;据此建立连接线最小净距计算模型,提出最小净距建议值。最后通过VISSIM仿真分析,验证最小净距的计算模型和建议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净距大于等于建议值时,冲突率满足灰色聚类数学评价方法中的安全冲突率指标,最小净距的计算模型合理可靠,据此计算连接线的最小净距值可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依据灰色理论在检测数据缺乏的条件下建立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的预测模型,但传统的等时距灰色模型仅适用于等时间间隔且累加生成具有明显指数规律的原始动态序列,而非等时距灰色模型能减少原始数据在检测时间上的限制,可以系统地利用原始数据。对等时距灰色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非等时距灰色模型。工程实例计算表明,非等时距灰色模型在沥青路面性能指标的预测方面较传统的等时距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更能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