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工人接触铅、汞、锰职业危害的组胺代谢。共调查了177人,年龄为23~57岁,其中没有任何临床中毒症状的占30%,其它则有血管营养障碍的表现。同时还研究了对照组的组胺代谢。观察指标有血中组胺的含量,组氨酸脱羧酶(ГДК)的活性,组胺酶的活性以及血清中的结合态组胺(ГПИ)率。调查结果表明:接触铅达5年者,血中游离组胺的含量显著增加(0.039±0.0043微克/毫升),血清中组氨酸脱羧酶被激活(P<0.001),组胺酶活性被抑制(P>0.02),同时血清中结合态组胺的活性也被抑制。作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明血中胺的蓄积机理。6~10年工龄组中全部指标与上述变化相类似。工龄10年以上者组胺的含量、催  相似文献   

2.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正逐年增加,有机汞、铅、镉和氟化物与某些地区的公害问题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尿中金属排泄量正常值范围并与职业接触的工人作比较,有一定意义。作者测定了东京近郊20~60岁不从事镉、铅、汞和氟作业的男性健康人,他们尿中镉,铅、汞和氟排浅量的正常值。镉作了374个样品,铅作了368个样品,汞作了355个样品,氟作了374个样品。此外,还测定了60名汞作业工人的尿汞和130名铅作业工人的尿铅。  相似文献   

3.
接触组为废铅精炼工厂的25名男工,平均年龄44.8岁,35名铁路修筑男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4.1岁。结果表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卵磷脂、血铅和尿铅、膜胆固醇、尿δ-ALA、尿粪卟啉均高于对照组,并除膜卵磷脂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膜溶血卵磷脂、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红细胞计数、细胞容积低于对照组,膜卵磷脂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类脂(胆固醇和磷脂)均有变化,其机理是:血  相似文献   

4.
锰、铅、汞是我国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易引起职业危害。1979年,我们依据全国职业病普查的统一方法,对北京地区40个铁路厂,段、站接触铅,苯,汞、锰的工人共1050名进行了健康检查,对其中出现种衰症侯群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疑似锥体外系受损者作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查,试图用电生理学方法提供神经系统早期病损的客观证据,以进一步评价毒物危害的程度。兹将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脑电和肌电图受试者共37(男30,女7)名,年龄平均为40(21~59)岁,接触工龄平均为16(1~36)年,其中锰、铅、汞接触者分别为29、5和3名。脑电图检查:应用丹麦Kaisers TR-60型8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铅和镉对混合接触这些金属的工人肾功能方面的交互作用,作者选用尿镉>2μgCd/g肌酐,血铅≥35μgPb/100ml血或尿铅≥50μgPb/g肌酐,或者血铅和尿铅都如此的62名同时接触铅和镉的工人,进行了肾功能及其它有关生化指标的測定,并将本次测定结果与过去对三组工人(铅接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7.
铅对生化配合基有强烈的亲合力,因此它可以作用于酶,并置换其必需的金属,调节其合成和阻止它与萃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生化变化可导致接触动物和人类肾脏线粒体和内浆核网结构的改变。人类肾脏对慢性铅接触的反应可分成很多期;而核内包合体似乎只存在于第一期。 Dingwall-Fordyce和Lane(1963)的研究曾报告在蓄电池工厂严重地接触铅的退休工人很多死于脑血管意外。可惜这个研究没有报导关于肾脏病或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而其他研究则指出工人接触铅可引起肾脏病和高血压,但对接触情况未作详细说明。只有在注意监视管理的工厂,工人(虽然比非接触者吸收较多的铅,)可以避免发生肾脏病和血管改变的危险。 Sandstead等(1970)曾报告在9名铅中毒(其中一人患高血压)病人发现血浆高血压朊原酶活性降低和醛甾酮分泌减少。据此,虽然在铅接触者由于高血压或肾脏病可使血浆高血压朊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选择水银温度计及体温计制造厂的工人20名,年龄21~60岁,接汞年限为1~40年。对照组为大学学生及教职员14名,年龄22~54岁。另有一慢性重度汞中毒病例,男性,年龄54岁,接触金属汞职业史约20年。血汞、尿汞浓度用Magos氏定量法测定。血清及尿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测  相似文献   

9.
钙EDTA所致的尿中排铅量,根据给药方法(特别是给药速度)将有何种变化,对12名铅作业工人(22~66)岁男子,血中铅10~60微克/100克进行了探讨研究。 (1)6名铅作业工人饮用水500毫升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从静注开始,分别于1、2、4、8、12及到24小时后,测定尿铅排出量。尿铅排出量从1~2小时后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由静注开始4小时后可见到24小时铅排出量的50%。 (2)对9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溶于5%葡萄糖250毫升,以不到1小时速度静脉滴注完毕。同样从静脲点滴开始到24小时后测定尿中铅排出量(平均0.55毫克/24小时)。平均每单位时间尿铅量从静脉点滴开始1~2小时后出现最高值,自点滴后5小时可看到50%值。 (3)对8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40~60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持续接触铅,133名。B组,间断接触铅,111名。C组,无铅接触史,79名。 1.铅吸收和铅生化效应指标:血铅值三组有显著差别,在接触第一年升高明显,以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不显著。血锌卟啉值的分布与血铅相似。血铅与锌卟啉仅在A、B二组呈高度相关。 2.症状;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血铅浓度与铅机体负荷相关的情况。作者对格陵兰Mamorilik矿山的铅-锌加工厂32名接触者(接触组)和7名勤杂工(对照组)用依地酸二钠钙作络合试验,收集24小时尿,測定尿铅和ALA,并測定了血铅和血清-ALA。结果:接触组工人在接触铅初期,血铅均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铅接触工人为对象,探讨了饮酒习惯和饮酒量与红血球数(RBC),血小板数(Pt),血中铅量等血液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晚上有饮酒习惯者,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分布幅(PDW)等血液学的检查值和氨基戊酮酸脱氢酶(ALA-D)活性等降低,平均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等检查值和血中铜量,血清铁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γ-三磷酸鸟苷(γ-GTP)活性反而升高,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铅的使用日益广泛,接触铅作业的人数相应增多,为了预防铅中毒,保护工人健康,除加强防护外,早期发现中毒患者,及时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而测定尿中铅含量对于铅作业工人的中毒普查、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正常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每日可有一定量的铅经食物、饮水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两组职业性接触铅的男性工人进行了研究,第一组由31名接触空气中高浓度铅的工人组成,第二组33名工人接触低浓度铅,并对没有接触过铅的10名对照人员,也作了血铅和发铅浓度的调查,年龄均在21~55岁。血铅和发铅浓度,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接触者采集5根包括根部的头发样品,  相似文献   

15.
我们试图从免疫学角度讨论职业中毒的本质,而对铅作业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当前,关于直接接触铅等重金属的现场工人的免疫功能还没有报告。因此,此次对直接接触铅的工人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方面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是使用据说对细胞免疫的功能细胞——淋巴细胞具有非特异性分裂刺激作用的植物血凝素。进行微量全血培养然后测定T细胞的逆转功能。即把所采取的血液不加任何处理就用培养液稀释10倍。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诱发逆转反应。取PHA的剂景。比较研究彼此之间最高反应率结果,确认铅作业工人与正常人比较,转化反应具有有意义的低下。尤其,在铅浓度高的作业现场尿中合铅量高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铅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与铅接触的工人也日益增加,工人长期接触,如果防护不当即可引起铅中毒,产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改变等全身性疾病。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对柳州铁路地区的四个铅作业生产厂段的92名铅作业工人(共中另78人,女14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工人体格检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14名长期接触低浓度铅的熔炼、铸锭工人,按年龄分为4组:20~29岁有82名;30~39岁有112名;40~49岁有97名;50~55岁有23名。接触铅工龄短者7.3年,长者19.3年,平均14.1年,在这些工人中进行血清酶活性和血、尿中含金属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组的协助下,应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上海机务段、南翔机务段、上海东车辆段、上海车辆段、南翔配件厂5个单位的铅作业工人49例进行了血中铅的合量测定,同时选择了不接触铅42例作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9.
许多工业医师都曾遇到过铅作业工血铅值低于过去的阔值—80微克/100毫升,却表现出有不相称的毒性症状,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可能形成急性毒性危险的血铅水平的“安全”界限。作者对一个正常对照组和三个接触铅组的工人进行研究,每组5人。三个接触组为同一纯铅冶炼厂的工人,其中,一组是无毒性者,血铅水平为50~75微克/100毫升,一组是高血铅有毒性者,其血  相似文献   

20.
铅对工人神经心理行为的影响已引起关注。目前,国外已发展到以定量研究心理功能的变化与接触铅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评价亚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一个指标。为了探讨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