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 例早期胃癌及癌旁粘膜和2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bcl 2 的表达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癌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单纯增生、腺体扩张和癌旁肠化均显示bcl 2 高表达,与癌无显著差异( P> 005),应视作癌前病变。bcl 2 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粘膜( P<001),提示bcl 2 高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居首位,对妇女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且在早期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也不容易发现。用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子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表皮层上皮的微细变化,所以能发现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和异型血管,找到癌疑部位,即在该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如能配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2例胃肠癌的MG_7,抗原表达和局部免疫应答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G_7抗原的检出率在胃癌为80.77%(21/26例),结直肠癌为94.44%(34/36例),淋巴结转移癌为93.33%(14/15例)。除2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呈弱阳性外,其余正常。良性病变粘膜上皮均为阴性。而且MG_7抗原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MNC_s)的密度有一定相关。提示瘤细胞的MG_7抗原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的表达,探讨DAPK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增生、3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14例乳腺非浸润性癌及68例乳腺浸润性癌的DAPK表达水平。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DAPK的阳性表达率为42.6%,明显低于乳腺增生(92.9%)、乳腺不典型增生(73.3%)、乳腺非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71.4%,均为P<0.05);非浸润性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DAPK阳性表达率为72.7%,亦低于乳腺增生组织(P<0.05),但是非浸润性癌和不典型增生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还发现DAPK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组织分型等相关。结论DAPK表达降低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可用于乳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2例食道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IL在正常食道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 (P <0 .0 1) ;在Ⅰ、Ⅱ级鳞癌明显高于Ⅲ级和未分化鳞癌 (P <0 .0 1)。而在早期鳞癌和晚期鳞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P >0 .0 5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RAIL的表达可能与食道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食道鳞癌的分级呈负相关 ;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2 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 gp1 70的表达。结果  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 gp1 70的表达阳性率为 42 %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 ;化疗后复发肿瘤P gp1 7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结论 P gp1 70介导的多药耐药是膀胱癌腔内灌注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20例胃粘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31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MG7-Ag强阳性率高于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0.05)。胃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和计数与良性病变明显不同。以MG7-Ag强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12)或大小不等是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MG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达90%,显著高于单项使用的检出率(P<0.025)。结果表明,MG7-Ag与AgNOR联用,对区分胃癌与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3种抗体对1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其中6例含有正常涎腺),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涎腺的肌上皮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呈角蛋白强阳性。在腺样囊性癌中发现,筛孔状假囊的衬里细胞、细胞巢的外周细胞、小管状结构的外层细胞和小梁边缘细胞呈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有时呈角蛋白阳性。而小管的内层细胞和小梁中央细胞呈角蛋白阳性。以上发现提示,腺样囊性癌可能来源于正常涎腺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用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兔抗人抗体,ABC疫组化法,对55例手术之胃癌癌旁粘膜及67例非癌胃粘膜中的G细胞及D细胞进行了定位计数,观察其数值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癌旁窦粘膜中G细胞及D细胞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数显著低于正常及CSG窦粘膜(P<0.01及P<0.05)。提示当窦粘膜内G细胞及D细胞的数量减少至正常值的1/3左右时,胃粘膜上皮严重失去激素的营养调节作用,容易接受内外源性致癌物的作用而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1.
Gastr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and great attention hasbeen paid to its carcinogenesis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ncogenes played agrea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gastric carcinoma.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as-sociated oncogenes, bcl-2 and bax, in early-stagegastric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ex-amined by us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evaluate their role in the 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MATE…  相似文献   

12.
Abnormalitiesofthep5 3generepresentthemostcommongeneticalterationsinhumancancer[1] .p2 1proteinhasbeenreportedtobeacriticaldownstreameffectorofp5 3andapotentinhibitorofcyclin depen dentkinase[2 ] .AsaresultofDNAdamage ,p5 3in ducestheexpressionofitsdownstreamgene :…  相似文献   

13.
Studiesonneoplasmmicroenvironmenthaveshownthatinvasionandmetastasisaremultistepmolecularbiochemistry procedureofinteractionamongtumorcell,hostcellandextracelluarmatrix(ECM ) [1] .Liottahas putforwardtheoriesofinvasionandmetastasis ,includingadhesion ,degrada…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GFR有阳性表达,C-erbB-2表达只限于癌灶,癌旁组织均为阴性;②EGFR和C-erbB-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浆膜层受浸与否关系密切(P<0.05);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C-erbB-2的表达不相关(P>0.05);④EGFR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EGFR阳性者预后差,阴性者预后好,而C-erbB-2表达与生存期不相关(P>0.05);⑤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表明:①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关系;②C-erbB-2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是恶性细胞的标志;③EGFR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④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5.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和酶联亲和组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中P53蛋白、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21.95%、14.63%。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汉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在ER、PR阴性者中P53蛋白阳性中高于ER、PR阳性者。P5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提示检测P53蛋白、ER、PR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增殖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 (P <0 .0 1)、分级 (P <0 .0 1)、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及临床分期 (P <0 .0 1)密切相关 ,而VEGF与VEGFR 1、VEGF与MVD及VEGFR 1与M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INSITUEXPRESSIONOFTHECELLADHESIONMOLECULEINGASTRICCARCINOMAANDCHRONICGASTRITISChenGaoping(陈高平);LiuYong(刘勇);RenHuimi(任惠民);Li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R)、雌激素受体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ER、ER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①ER阳性率男性为 33.33% ,女性为 46.67% ;ERmRNA阳性率男性为 73.33% ,女性为 86.67% ;②ER阳性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 ;ERmRNA阳性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均可见 ;③ER阳性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有关 ;④ERmRNA较ER有更高的阳性表达。结论 ERmRNA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可用于胃癌预后判定 ,为胃癌内分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7.5%,高分化腺癌和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和组织学Ⅲ级 (P <0 .0 5) ;P 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0 .0 %,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浆膜及浆膜外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内浸润者 (P <0 .0 5)。胃癌中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共同表达率为 2 1 .4%(P <0 .0 5)。结论 Bcl 2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P 糖蛋白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存在原发性耐药 ,同时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Bcl 2蛋白、P 糖蛋白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