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英汉思维在英语语篇衔接、语篇组织和常见文体写作上的差异,力求探究克服英语写作中汉语思维所造成的负迁移的办法,寻求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也是语言习得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制约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对语言磨蚀现象予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蚀意识和学习信念,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完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创设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有效消除语蚀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晓蓉  吴群 《中国电动车》2009,(11):136-137
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强调使学生在一种社会性环境中受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从而实现外语学习的进步。任务教学法在听说教学中的良好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它的应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晶晶 《中国电动车》2007,(11):239-24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除了北京方言外,还有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而在中国语言学界,对方言的研究已经有很长历史了。这些研究大多涉及到方言地区的学习者学习普通话时产生的语言间互相迁移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打算研究中学生对普通话声调感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此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过程并做出了实验预期,之后在中学开展了实验并取得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晓辉 《中国电动车》2014,(12):204-204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原则,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所选取的素材不仅应该数量大、而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并富有趣味性,才能够促进二语习得者语言能力的产出。在写作教学方法上应该更注重学生练习写作过程的指导,而不仅仅局限在对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土体补水过程水分迁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地下水在路基中的上升过程,在室内对小型试件进行底部补水试验,动态观测土样含水量随时间及试件高度的变化过程,分析不同时刻湿润锋面上升速率与试件高度的关系,并通过建立一维非饱和土体水分迁移数值方程模拟该试验中土样含水量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水分迁移方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土体水分运动参数是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限单元法在人工冻土冻胀数学模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洁铭  杨平 《公路工程》2009,34(1):25-29,34
建立了冻土中的热传导模型.在计算冻胀时,利用水分入流量和时间关系计算水分迁移引起的冻胀应变;利用已冻土中未冻含水量和温度关系,求原位水的冻胀应变,将冻结引起的体积膨胀系数作为负的热膨胀系数.利用MARC程序中热应力的计算程序计算外界迁移水和原位水的冻胀位移;两项位移之和为总冻胀位移,并利用冻胀率和荷载的实验公式来考虑荷载对冻胀的影响.采用有限单元法对二维水平冻结模型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通过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及相关参数,可以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用于计算冻土中的冻胀量,分析其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学习动机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1959—2005年的学习动机研究的走向和趋势作了简要概述,然后扼要分析了动机与二语习得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预测了今后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利用知识迁移,促进自身的地理知识的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知识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基浸水增湿的二维膨胀土积水入渗模型,根据土-水特征曲线,求出饱和度与位置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膨胀土在逐级增湿时水分的迁移发展过程,得到湿润锋内各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冻土路基水热迁移问题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基不均匀沉陷和冻胀变形、纵向裂缝等是多年冻土区或是季节冻土区道路工程的主要病害,路基中的热状况与水分状况及其变化是引起冻害严重与否的主要因素。路基中热量的差异和改变引起水分的迁移与转化,而传统的等温模型不能确切地反映温度变化条件下路基中水分的迁移。该文在土体水分等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热耦合迁移数值模型,引进非等温扩散流方程,提出在水热梯度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水热迁移的理论模型,并以青藏公路K3363 880路段为对象,进行水热耦合计算,证明模型的有效性,从而进行温度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融沉的直接因素.针对冻区高氯盐渍土,经水热场耦合作用后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动态试验,研究了水热耦合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中,水份向温度较低的地方迁移,迁移量随土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热耦合作用后的土体冻结强度有不同程度上升,提升后的强度随土体深度增加而降低,远离冻区端因盐晶析出导致土冻结强度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3.
氯离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主要原因。现今研究者大多利用Fick第二定律及其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对暴露于氯离子环境下的混凝土材料和构件进行一维分析。本文研究建立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提出了混凝土多边形骨料生成算法,生成了骨料、砂浆和界面的三相复合数值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迁移规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混凝土中不同时间、位置变化的氯离子集聚和扩散情况。分析了混凝土中骨料体积率对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料体积率和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体积率越大,渗透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4.
刘立新 《公路》2006,(12):143-146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诸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沥青迁移现象。沥青迁移逐渐造成了沥青混合料沿路面厚度方向的离析,面层沥青富集而底层沥青贫集,面层空隙率降低而底层空隙率增大。底层空隙率增大又伴随着负压的产生与空隙的连通,即便面层混合料中只存在微观裂纹,水分也会被吸入底层从而产生水损害。沥青迁移的积累也可能造成路面油斑或油斑带。本文根据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论述了沥青迁移的物理力学本质,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减轻沥青迁移的材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习者学习语言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篇能力。语义关系阅读模式是基于对语篇的微观分析基础上对语义进行宏观统领。该模式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ⅡO模式集成Krashen的Input理论、Long的交互理论及Swain的Output理论,指出二语习得的五个阶段:感知(apperception)、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吸收(intake)、整合(integration)及输出(output)。该理论避免过度强调某一学习阶段,而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性。该理论对二语习得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为现代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IIO模式集成Krashen的Input理论、Long的交互理论及Swain的Output理论,指出二语习得的五个阶段感知(apperception)、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吸收(intake)、整合(integration)及输出(output).该理论避免过度强调某一学习阶段,而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性.该理论对二语习得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为现代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实现两种语言间相互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涉及两种文化、语言、习惯和思维等方面因素,因此更为准确的翻译变得尤为困难.当前日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本研究以日语翻译的实际为出发点,介绍了日语翻译的文化背景,探讨了直译与意译概念,阐述了日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联系与区别,提供了直译与意译方法更好地应用在日语实际翻译工作中的要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提供指导,依托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典型断面上覆软塑黄土层隧道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围岩孔隙比与围岩渗透系数、围岩含水率与围岩强度的关系式,利用FLAC3D内嵌的FISH语言进行相应编程,对土体单元赋予动态渗透系数,实现了流固耦合作用下的隧道开挖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最后基于16种工况的模拟结果,揭示了上覆软塑黄土层距隧道拱顶不同距离下隧道开挖卸载过程中围岩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开挖扰动下隧道上覆软塑黄土层中水分由黄土层底部向隧道临空面迁移,最终累积于隧道底部,且水分迁移始于掌子面开挖,滞后于初支封闭;当拱顶与软塑黄土层底部距离0 m≤h≤4 m时(h为隧道拱顶与软塑黄土层底部间距),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的变化引起洞周水分迁移,水分迁移速度快、迁移量大,隧道仰拱封闭前,水分易侵入临空面;当5 m≤h≤8 m时,位置水头的变化引起洞周水分迁移,水分迁移速度慢、迁移量小;当h>8 m时,无明显水分迁移;当0 m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