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均将发展新能源电池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动力电池的有力支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使用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双碳”目标,应持续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提升产业低碳竞争力,通过做强全产业链,助力低碳交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汽车产业中的众多企业都将"可持续发展"列为目标,渴望踏上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氢能得到了较之以往更热切的关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绿色能源的需求。从国家层面来看,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欧盟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也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各个重要领域当中,由于新能源汽车关乎到未来的产业主动权、技术竞争力和能源安全战略,当仁不让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发力方向。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了未来15年的方向和目标,对产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强大的战略决心。《规划》中提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规划》明确指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新车销量约20%。同时,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未来的五年将是汽车产业开启新纪元、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五年,整体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4.
正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众多汽车企业的嘉宾发表一系列演讲,尽显车企风采。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来宾、各位同行朋友们,非常高兴再次参加论坛,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碳达峰”开始,我国将用30年时间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仍处于增长期。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阵地。  相似文献   

6.
<正>商用车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商用车产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国内多数汽车集团均已在商用车产业有所布局,拥有相对完整的商用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系。商用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且中国正由世界商用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同时,发展产业集群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7.
田雨金 《上海汽车》2015,(2):1-2,25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入,世界主要汽车厂商不断将本国的汽车产业价值链向全球延伸,于是形成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我国经过近10年来高速发展,已成为汽车生产与消费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和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正>时至如今,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由于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原因,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新能源汽车需求成为了最受人们关注的方面。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各个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也在迅速发展。研究机构尼尔森从2012年开始,就对新能源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绿色税制体系对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引导均发挥较大作用,政策效果显著。特别是日本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标后,进一步改革汽车税制,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本文主要梳理了日本汽车税制从购置到保有使用各环节税收政策,特别是引导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并从税收结构、税制要素等方面对比分析中日汽车税制,提出可借鉴的实施经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汽车税制,加强税收对汽车产业节能降碳引导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官俊 《汽车与配件》2014,(40):90-93
<正>能源、环境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因此绿色发展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绿色发展应贯穿于产业政策、技术研发、产品布局、生产制造、报废回收等各个领域,以实现汽车与能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如何构建汽车产业绿色未来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节能减排形势、政策导向等方面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汽车产业绿色未来这—话题。  相似文献   

11.
2021年以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简称"中心")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创新高地,助力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格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一份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发展质量整体向好,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未来一段时期,将顺应汽车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态势,持续推进其创新发展、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将自主品牌培育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青山 《汽车与配件》2023,(12):64-65
<正>2023年6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简称“碳博会”)在沪启幕。本届碳博会上,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举办“零聚汽车产业,驶向低碳未来”汽车行业主题分享与论坛。作为汽车涂料领域代表,立邦受邀发表主旨演讲,分享汽车产业减碳的全球趋势与中国洞察,并带来以立邦超低温电泳为代表的绿色产品矩阵,与产业共同展望汽车产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产业对推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从汽车市场、组织结构、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全球汽车产业加紧整合,绿色理念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中最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国家为汽车产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技术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及销售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我国应进行国内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融入世界汽车产业整合浪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10年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2004年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到了507万辆和2800万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拄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汽车产业一般占GDP总量的10%左右,按产业本身对GDP的贡献来看,汽车产业要略高于房地产。比如说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占全国GDP总量近10%。而房地产业贡献7.76万亿,占比为6.8%。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对GDP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郑重宣布: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0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组织的《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的总报告对今后15年汽车产业应如何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总的战略发展目标是抓住机遇,乘势成为汽车制造强国。就规模而言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全球份额中的25%左右,实现年产销2000万辆,其中出口(含海外生产)达到30%,并实现零部件出口1000亿美元,汽车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汽车产业与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12%。到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从目前的三千万辆到一亿几千万辆。继欧美日之后我国将成为世界4强之一,有2—3家企业集团的产销能力达到400万辆以上。自主开发的技术水平接近日韩;自主开发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要占70%以上,并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欢迎。推动主要品牌进入欧美日传统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潘霞  张庆余  张苏林 《时代汽车》2020,(1):115-116,120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等指导性文件,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标准法规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工信部均发布响应指导性文件,指出分阶段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合理的分层式结构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23,(10):54-57
<正>9月21日,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成绩发布会暨ESG社会责任践行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在全球加速碳中和以及中国“双碳”目标落地的时代大背景下,ESG正在成为衡量车企价值的新标尺。2023年,在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的指导下,责任云研究院联合中汽信科共同推出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旨在从ESG(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梳理诊断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中国汽车产业ESG建设阶段性特征,以期挖掘优秀,找出差距,以评促改,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