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湖北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100+298)m+816m+(80+2×75)m双塔混合梁斜拉桥,索塔锚固区采用钢牛腿+钢锚梁结构。为掌握斜拉索索力在实桥索塔锚固区结构上的响应和受力机理,在该桥成桥荷载试验阶段选择南塔第26节段进行了试验测试。通过测试钢锚梁、钢牛腿的应力和变形,并与同节段索塔锚固区节段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试验节段实测索力增量与理论索力增量相差不大;在相同索力增量下,实桥锚固区的应力测试值、钢锚梁的水平力和竖向力荷载承担比例均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值略小,二者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这些试验监测数据可供今后类似桥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江津中渡长江大桥主桥为(50+600+65)m的双索面悬索桥,北岸锚碇采用隧道锚,隧道总长82m,锚塞体长60m,落差高达36m,与水平线倾角为37°,隧道锚围岩以泥岩为主。锚塞体段为较坚硬泥岩,爆破采用三台阶开挖法,利用绞车牵引矿车有轨运输方式出渣;锚塞体采用锚杆和钢拱架支护;预应力定位支架采用分节段整体滑移施工法;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埋设冷却水管降低温差,保护层设置防裂钢筋网;隧道锚张拉压浆正式施工前进行模拟压浆试验,并采用智能压浆设备确保压浆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隧道锚施工,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完成了大型加筋格宾挡墙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3.0 m x0.85 m×2.0 m(长×宽×高),填料采用工程现场用红砂岩材料制备.双绞合六边形金属格宾网由PVC包裹,并镀锌防腐,网面单元尺寸为80 mm x100 mm.通过输入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波激励,探讨重复荷载作用下模型挡墙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试...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隧道锚承载力估值时未考虑锚-岩联合承载,安全性评估中忽略传力构件可靠性的问题,基于楔形效应和隧道锚承载的阶段性特征,推导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估值公式。综合考虑锚碇系统中传力构件的承载能力和隧道锚的抗拔力,反推得到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进而对整个隧道锚系统中各部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且以伍家岗大桥北岸隧道锚工程为依托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伍家岗大桥隧道锚考虑楔形效应的极限承载力为3 080 MN,是规范计算方法的7倍;传力构件的安全性限制了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最大拉拔荷载为486 MN;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揭露的隧道锚初始抗力为9倍设计缆力,极限承载力为13倍设计缆力,建议公式所对应的结果分别为7倍和14倍。结果表明:隧道锚的楔形效应极大地提高了锚-岩联合体的极限承载力;锚碇系统的安全性应由锚-岩联合承载性能和传力构件可靠性两方面综合确定,承载能力低者为系统承载能力的控制性因素;只有从综合角度对锚碇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才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建议的承载力估值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悬索桥隧道锚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玉  廖朝华  彭元诚 《公路》2007,(11):21-27
隧道锚具有环境扰动小、性价比高的特点,是悬索桥较理想的锚碇形式,但受地质条件以及人们对岩体性质的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大跨径悬索桥中应用不多,相关文献也不多见。本文结合进行我国首座采用隧道锚的大跨径悬索桥—四渡河大桥隧道锚的设计及取得的成果,系统介绍了悬索桥隧道锚锚址的基本特点、锚体尺寸拟定、锚固系统选择以及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应注意的问题,便于隧道锚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设计及相关测试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的主要特征以及所进行的相关测试。根据室内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整体模型试验、局部模型试验。整体模型试验以实际工程为原型,通过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分析壁后注浆对管片和地层的受力、变形的影响以及浆液的扩散特征。局部模型试验以隧道周边局部地层为原型,通过建立盾尾间隙、注浆体、地层土体三元素的浆液扩散试验装置,研究注浆体压力消散、固结的机理。通过总结壁后注浆室内模型试验,为其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盾构隧道-工作井节点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该试验几何相似比为1∶60,盾构隧道模型材料为聚乙烯,工作井模型采用尼龙材质进行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土采用砂与锯末按1∶2.5质量比混合配置;模型箱尺寸为10.0m×4.5m×1.5m的刚性箱。盾构隧道模型由衬砌环模型拼装而成,衬砌环模型纵向切槽模拟纵缝对管片横向刚度的弱化;通过环间卡扣式连接键模拟纵向螺栓,通过旋转模型拼装角度模拟管片错缝拼装。首先进行自由场模型试验,考虑不同地震动输入,得到模型土加速度响应;其次开展盾构隧道-工作井节点振动台模型试验,考虑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不同地震动类型,得到隧道模型环缝张开量、加速度响应、环向应变等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箱结构设计合理,边界条件满足要求,试验数据可靠;工作井模型和盾构隧道模型加速度响应频率成分相同,均受模型土控制,两者差异主要为加速度响应幅值不同;盾构隧道-工作井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环缝张开量明显大于远离该节点的常规区段,前者为后者的1.6~4.5倍;地震动输入方向会导致区间段隧道模型环缝张开量明显变化,但对盾构隧道-工作井节点环缝张开量无显著影响;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工作井节点会使工作井模型产生较大环向应变,但不会造成节点处盾构隧道模型环向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某25 m+40 m+25 m V型墩刚构桥为工程背景,经多方面比较,选定V型墩连续刚构桥;初步对桥跨布置及结构尺寸进行拟定,通过验算确定结构尺寸的合理性,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28号桥塔墩沉井顶平面尺寸为86.9m×58.7m,钢沉井高50m。为解决钢沉井快速定位、精确着床的难题,采用"锚桩+重力锚"相结合的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定位施工。锚桩锚碇系统由锚桩、蛙式重力锚、钢丝绳、液压连续千斤顶及张拉控制系统组成,锚桩采用长53m钢管桩,锚固点位于河床面;收缆系统由大直径钢丝绳+钢绞线组成,设置在沉井顶面;主锚绳采用3.5 m的钢桩下端套入110mm的钢丝绳套进行锚固,并设置限位框架防止上滑;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锚桩锚碇系统模型,得到结构受力及安全满足要求。施工时,采用2台联动APE400振动锤插打锚桩,锚碇抛锚定位后,采用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过缆、定位及着床施工。实践表明,沉井平面位置和姿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为主跨1 386m的双塔单跨简支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主缆跨径组成为330m+1 386m+205m。主桥2根主缆均由169股127丝强度为1 770MPa的5.25mm预制镀锌平行钢丝组成,每一吊点设2根钢芯钢丝绳吊索,主缆跨中设置3对柔性中央扣。加劲梁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与钢桁架结合的构造,桁高9.5m,标准节间长10.8m,梁宽27.0m。两岸均采用隧道式锚碇和扩大基础,华坪岸将接线公路隧道整体偏转,与隧道锚分离设置。两岸桥塔均采用混凝土门形框架结构,塔柱均采用D形薄壁空心断面,塔底设钻孔灌注桩基础。大桥华坪岸、丽江岸引桥均采用连续钢-混组合梁桥,跨径布置分别为2×(3×41)m、1×40m。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结构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太洪长江大桥主桥为跨径808 m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南川岸采用隧道式锚碇,锚碇位于极软岩中,岩石天然饱和抗压强度为4.49 M Pa,围岩级别为Ⅴ级,地质条件差.针对锚碇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在主索鞍处向外旋转边跨主缆及隧道式锚碇轴线角度2°,解决了隧道式锚碇浅埋以及2个锚塞体间距过小的问题;进行多参数比选,隧道式...  相似文献   

12.
张晖 《世界桥梁》2020,(3):27-31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340+1 038+305)m钢箱梁悬索桥,北锚碇为重力式嵌岩锚,平面尺寸为61.5m×60.0m,总高42.0m。锚碇深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人工、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松散土层、全风化岩石采用机械开挖,局部转角处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强风化岩石层、中风化岩石和微风化岩石采用钻孔爆破。基坑形成后采用螺旋便道出渣,高峰期每昼夜可出渣2 300m^3。基坑防水分为坑外截水和坑内排水。边坡采用锚杆支护及挂网喷射C20混凝土的方法进行防护。在基坑关键位置布设位移监测点,各测点位移及其变化速率均未超过规范要求,基坑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3.
四渡河特大悬索桥隧道锚固系统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军  李昊  朱玉  杨曼娟  彭元诚 《公路》2005,(5):48-51
四渡河特大悬索桥是一座主跨为900m的单跨悬索桥。宜昌岸采用隧道式锚。介绍隧道锚固系统数值分析过程中初始地应力场的形成。隧道式锚碇与公路隧道的新奥法施工过程模拟。隧道锚隧洞周边接触软弱层的模拟.简要分析了围岩的稳定性,得出隧道锚固系统的整体安全度。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大跨径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在保证结构整体安全上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对我国目前大跨径悬索桥锚固系统不同体系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体系的耐久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大跨径悬索桥锚固系统体系的采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悬索桥新型岩孔锚构造与特点,并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岩孔锚相对于传统重力式嵌岩锚、岩洞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江忠贵 《世界桥梁》2006,(2):31-34,58
万州长江二桥主桥锚碇采用了隧道式锚碇与钻岩锚组合结构,设计计算采用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和比较,并对钻岩锚及锚碇锚固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四渡河悬索桥宜昌岸隧道式锚碇的设计概况,并基于实测综合确定的岩体参数,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包括下部公路隧道施工、隧道锚开挖、浇注、预应力施加、挂缆等全部工序进行了模拟,通过数值超载分析了隧道锚的结构性能及围岩的稳定性,为悬索桥隧道锚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堠门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4座桥,为非对称结构形式的悬索桥.该桥南北锚碇均采用重力式锚,锚碇处地质结构复杂.对南锚碇基坑底面岩基进行承载能力原位试验及摩阻系数原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锚碇基坑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取值要求.在各级设计正应力下,混凝土试件与岩基接触面的剪切破坏不是发生在两者的胶结面,而是试件区域的岩基首先被剪坏,地基岩石全部碎裂,试验确定的摩阻系数允许值为0.61.  相似文献   

19.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式锚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围岩稳定状态、锚碇变位机理和拓扑效应。就锚碇体轴线倾角、长度、夹持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对锚碇位移和岩体安息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夹持角控制着锚碇变位和破坏机理,夹持角过小时锚碇压密围岩土体,较大时锚碇前端附近土体则产生剪切破坏;锚碇长度影响接触面围岩应力量值,表现为非线性的自组织临界特征;锚碇体粗细对系统主要监控参数的贡献相对均匀。给出了锚碇拓扑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为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主跨1 700 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猫道采用三跨连续式无抗风缆猫道结构体系,猫道中跨跨度1 700 m.猫道主要结构包括猫道承重索、门架支承索、扶手索、猫道面层、猫道门架系统、横向天桥、猫道索转向系统以及锚固调节系统等.猫道面宽4.0m;猫道承重索由10根φ56 mm钢丝绳组成,通过精轧螺纹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