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通信学组,为响应江泽民主席“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挑战”的号召,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在挂靠单位中船总第七二二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于1998年11月18至19日召开了“21世纪海军舰船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来自海司通信部、船总军工局、中国舰船研究院、总参61所、北方交通大学、南海舰队、湖北省科委、武汉市科委、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1,(7)
七○四研究所七室是舰船消磁及磁技术应用研究室,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兵器委员会消磁学组的组长单位,是船舶工业总公司消磁、磁技术交流情报网的网长单位,其  相似文献   

3.
《船艇》1992,(5)
七0四研究所七室是舰船消磁及磁技术应用研究室,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兵器委员会消磁学组的组长单位,是船舶工业总公司消磁、磁技术交流情报网的网长单位,其专业范围主要是:舰船消磁技术与设备:舰船磁场理论研究;消磁站与检测站工程设计;临时线圈消磁方法;消磁绕组设计方法与性能论证;消磁标准;磁安全性能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仿真学组成立于1992年11月。该学组成立以来,在电子技术学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本着面向国防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仿真专业技术的繁荣和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贡献的宗旨,密切结合船舶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仿真技术用于舰船型号研制;新武器系统设计、开发;系统仿真试验和仿真训  相似文献   

5.
舰船综合数据通信系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舰船通信现状与现代海战需求尚有差距,发展舰船综合数据通信系统则是缩短这一差距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新近研制的舰船综合数据通信系统的系统性能、系统配置和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6.
《船艇》1986,(8)
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技术研究所编辑的大型工具书《世界舰船电子设备手册》业已全部脱稿,并送出版社出版发行。预计今冬可出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舰船电子专业工具书,达一百五十万字。全书集舰船通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下辖的学术团体,其成员单位由从事电子装备维修和管理的领导机关、部队、院校、研究所和修理厂(所)组成,宗旨是为舰船电子装备维修和管理提供一个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各成员单位间合作,为推进电子装备维修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服务。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复杂电磁环境已成为军事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为反映近年来各单位及个人在复杂电子环境领域开展各类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和《舰船电子工程》杂志进行联合征文,请各单位及个人踊跃投稿,积极撰写有关论文。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主要内容凡属涵盖电子工程技术及相关技术的论文、情报分析、专题评述文章等,重点包括:1.C4ISR系统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体系结构和总体技术;2.计算机网络、并行技术、容错技术、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3.C4ISR系统建模仿真、作战系统和信息源仿真;4.数据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及多目标跟踪技术;5.C3I系统测试、评估体系,测试环境用例及测试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8.
外军舰船综合通信系统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通信系统是舰船的“中枢神经”。文章从欧洲和美国海军舰艇的综合通信系统技术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舰船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我军舰船通信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修船》2009,22(6):16-16
2009年10月14日至16日,以舰船电子装备信息化保障成果为主的电子修理学组年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36个单位70名代表。会议期问参观了“十五”以来舰船电子装备信息化保障成果展示,并以舰船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总体概况和发展水平、舰船电子装备保障信息化总体概况和发展水平、舰船武器装备综合测试诊断体系建设情况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参会代表结合本单位信息化保障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海军舰船通信系统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舰船在其服役期内,通信装备技术落后,备件不能保障,严重影响其综合性能的发挥。文章对舰船通信系统改造提出3种技术方案及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磊  吴学智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4):145-147,160
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动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新型区域配电系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将电力线通信(PLC)技术应用于直流区域配电基础上的舰船综合电力环境,实现已有电力线信号传输技术移植于舰船综合电力环境,是组建舰船高速电力线数据传输网络的关键。通过对舰船综合电力电缆的直流线路特性分析,给出电力线特性阻抗高频信号衰减算法。  相似文献   

12.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是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近年来也不断地升级换代。通过对几种主流舰船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合我国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舰船通信技术越来越向着模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短波通信传输速率高、信号稳定好,目前大部分舰船上信息传递和数据采集均采用短波通信方式。本文针对舰船的短波通信设备,系统介绍基于TMS320C6713和PCI协议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舰船短波通信设备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舰船保障系统和保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型舰船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深入开展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作,解决装备保障资源研制与主装备研制脱节的问题,促进新型舰船交付后保障能力的同步形成。在分析舰船装备全寿期保障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舰船综合保障的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系统阐述保障特性设计、保障系统设计和使用维修保障等3方面的技术内容,论述用户、总体、系统和设备单位在舰船设计、建造、服役3个阶段中需开展的综合保障工作。为舰船综合保障工作向着综合化、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力促进舰船战斗力的高效保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电网在舰船电力系统中应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用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开发,针对商用智能电网的概念、特点和技术组成,结合舰船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和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系统技术概念的提出,阐述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发展对智能电网的应用需求;提出了舰船智能电网自愈、互动、优质电能、电磁兼容和抗攻击性等基本特征和发展重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通信、传感和量测、智能设备、自动控制和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舰船存在多种异构数据源但尚无统一数据通信机制和标准的现状,对OPC技术在舰船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以实现各分系统设备之间灵活便捷的信息共享。介绍OPC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IPMS基本框架,通过分析对比传统OPC通信方案和KepWare OPC通信方案,提出IPMS中的KepWare OPC方案,很好地实现各信息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7.
指控及计算机学组的前称是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始建于1980年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成立之时,其成员单位主要包括船舶总公司七院有关电子科研所,船舶总公司有关工厂、院校,国防科工委及海军有关机关、院校、试验基地等,挂靠在船舶总公司七院七○九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舰船通信系统是舰船安全航行和通信交流的基础系统,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易发生数据传输丢包、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降低舰船通信的稳定性。在5G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将其应用到舰船通信系统构建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通信系统的缺陷,提升通信质量和功能。本文分析5G通信技术在舰船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5G通信技术的舰船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实验证实5G通信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舰船通信质量,促进舰船通信系统保持超低时延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研制的专业军工研究所,50余年致力于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及配套设备的研究,拥有国内专业最全、数量最多的舰船电力推进研究、制造、试验队伍,曾荣获数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拥有基础科研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内最先进的舰船永磁推进电机试验室,国际先进、国内唯一的舰船电力推进系统陆上综合联调  相似文献   

20.
<正>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研制的专业军工研究所,50余年致力于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及配套设备的研究,拥有国内专业最全、数量最多的舰船电力推进研究、制造、试验队伍,曾荣获数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拥有基础科研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内最先进的舰船永磁推进电机试验室,国际先进、国内唯一的舰船电力推进系统陆上综合联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