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MDSS实施后的船舶通信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DSS系统实施以后,海上通信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类船舶根据规则要求,相继配备了现代化通信设备,使得海上通信越来越快捷、方便和高效.但是,面对不同情况,如何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通信方式,是各航运公司必需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船舶遇险报警设备和通信设备是船舶通信和保障航行船舶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此文对船舶报警系统和船舶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就海上搜救部门收到遇险信息后,如何利用海上遇险搜救通信系统搜救遇险船舶作了介绍,并对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船舶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溢 《航海技术》2005,(4):41-42
此文主要介绍GMDSS全面实施后,船舶在不配备专业无线电人员的情况下,船舶通信设备的管理者如何进行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4.
船域网是局域网通信网络技术在船舶上的一种重要应用,其能够提供船舶内多种设备、通信装置、人员的信息交互能力。然而,由于造船能力和船载设备的制约,构建完备和多功能的船域网较难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实用的船域网构建方案是必须的,这种方案在不更改原有船载设备的同时,通过建立和标准化各种设备的通信接口作为通信网关,构建一种能够满足多种通信需求,功能丰富的船域网络。本文针对如何设计和实现多种通信接口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海上通信网络接口设计与实现方法能够应用于多种船舶和设备,具有较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干扰舰船通信装备的各种因素,分析了舰船通信系统的干扰源和干扰途径,提出了减少舰船通信装备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从原理设计、电路板设计到设备结构设计再到设备安装布局几个层面上探讨了减少辐射和抗干扰的手段.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可使舰船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黄坤山 《中国水运》2003,(11):28-29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的通信手段和设备将介入海上交通安全通信领域.应该如何加以利用以提高海上交通安全通信能力,是海事系统亟待研究并且加以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GMDSS系统为遇险船舶提供了多种发出遇险报警的手段,但不同的GMDSS设备的覆盖范围、通信距离是不同的,因此,要使遇险报警可靠、有效的被岸站/岸台和遇险船临近船收到,必须正确选择报警设备,否则,即使有了先进的通信设备也无法在遇险时得到及时的救助。本文就在不同海区遇险时如何选择报警设备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舰载通信设备维修模式的缺陷,适应现代通信设备维修保障发展需求,本文引入国外新一代装备系统维修技术,故障预测和状态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对基于PHM的舰载通信设备维修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对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能有效的减少使用与保障费用,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逐步解决传统通信设备维修方式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连萍 《世界海运》1996,19(5):45-46
DSC作为GMDSS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终端,是船舶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设备。本文以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DSC设备为例来说明如何快速掌握各种DSC设备的操作及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船舶机舱自动化设备模块化、标准化的发展,如何为设备建立一个标准通信平台和设备描述方法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现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采用已经成熟的CANopen协议体系建立船舶机舱自动化设备级通信平台和设备描述方法,并讨论了自主实现CANopen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CANopen的基本思路,最后介绍了CANopen在船舶机舱自动化主机遥控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牛海  武登科 《船舶》2007,(1):30-33
随着现代作战舰艇探测设备、通信设备及电子战设备的增加,其电磁兼容和电磁隐蔽问题日益成为影响舰艇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的主要问题.为此,针对各种不同探测、通信及电子战设备研究设计一种多功能复合隐形桅杆势在必行.该文论述了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海军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通信设备故障诊断往往存在定位、隔离困难的问题,文章以某舰载大功率通信设备为例,将神经网络和传统的专家系统相结合,设计了实时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不仅避免了专家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提高了传统故障诊断系统的智能性,使故障诊断更为科学、精确和智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误差大,不能满足现代船舶通信要求的难题,提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模型。首先分析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原理,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采集船舶通信设备的状态信号,然后采用小波包对船舶通信设备的状态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最有效的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特征,最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模型,采用具体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样本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数字信号处理的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精度高,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误差小于当前其他辨识模型,而且故障辨识的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相应减少,改善了船舶通信设备故障辨识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舰船上的电磁干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危害十分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讨论舰船上通信设备间的电磁干扰,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和对舰船通信设备产生的危害,提出改善舰船通信设备电磁兼容的方法。从抑制干扰源的电磁辐射产生、截断电磁辐射的途径和提高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3个方面,研究相应的电磁兼容技术方案,实现有效的电磁兼容。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对卫星通信质量的影响是船岸一体通信系统在实船应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试验方案,在陆上通过海况模拟装置对海洋环境进行模拟,以甚小孔径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为测试对象,探究摇摆幅度、摇摆周期及转动速度三个因素对卫通信道设备通信质量的影响,为船岸一体通信系统的实船应用提供支撑,同时为船岸通信信道设备的研发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统控制方法对船舶通信设备信号进行控制时,存在控效率低、控制稳定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单片机为核心,贯穿于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控制的始终。首先利用单片机中输入设备完成船舶通信设备信号采集,然后利用嵌入单片机中的去噪算法对信号进行去噪,最后利用单片机中的A/D转换器对信号转换,完成信号控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单片机的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智能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控制时间为6 s,控制效率提高,且控制时间跨度小,稳定性也更佳。  相似文献   

17.
船联网是指多艘船舶通信设备间组成的通信网络,主要用于船舶间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海上通信网络。由于海洋恶劣的通信条件,以及舰载通信设备的性能制约,船联网至今仍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且相应的研究成果亦数量较少。本文针对船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不同船舶间的信息感知与通信框架,并给出不同网络间的选择算法,以解决船联网中不同船舶的通信接口设计问题,以及交互过程中的通信方式选择问题,对今后船联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雷达探测设备受到大气波导影响的表现行为,计算雷达探测距离受到大气波导影响所产生的距离误差,依据该误差设计了雷达探测盲区示意图,改善噪声干扰问题;分析大气波导对通信设备的影响,研究特高频无线电波通信时受到的大气波导影响情况,依据该情况设计了通信数据接收示意图,改善人为因素影响问题。由实验分析结果可知,采用多设备研究方法,分析结果精准度最高可达到90%,为船载电子信息系统提供精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董颖辉  金国庆 《船电技术》2009,29(12):28-31
新型舰艇综合通信系统以SDH光环网构成的宽带传输交换平台为交换承载媒体、设备控制单元为外通设备控制节点,实现了各种用户设备、终端设备和信道设备的接入、控制、交换、传输和管理的统一,达到内通和外通业务融合,满足了海军对现代战争新型综合指挥通信平台的需求。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舰艇综合通信监控系统充分运用了UML的开发思想,实现了对舰艇综合通信系统功能的需求。随着舰艇通信设备的陆续更新、通信体制的不断发展,通信监控软件经过不断升级,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文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进行设计。在分析电磁脉冲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换算公式,得到驻波比、反射系数与回波损耗系数间的换算,通过改变阻抗改变功率传输,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基础保护。并按照磁偶极子天线作近似分析对电磁脉冲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以此完成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的防护。同时,为了保证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置实验环境,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方法比传统的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