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智能座舱抽烟自动通风系统的架构方案和设计原理;介绍驾驶员监控系统DMS、集成式车身控制模块IBCM、天窗模块RM、门控制模块DCM、空调控制模块HVAC、底盘制动控制系统BCS和人机交互HMI系统在抽烟自动通风功能中的交互控制逻辑。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系统驾驶员能力与系统任务的匹配与协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抽象道路交通系统各因素与驾驶员能力和系统任务要求关系的基础上,研究驾驶员能力与系统任务的状态水平。通过对驾驶员能力水平与系统任务匹配状态的研究,揭示系统在不同匹配状态下的安全性,给出系统安全的匹配准则。此外,对驾驶员能力和系统任务的检测及ITS对匹配状态的协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ARHUD是一种汽车辅助视觉安全驾驶系统。本文采用语音、手势、唇语及DMS调整虚像位置的方式,把汽车ARHUD虚像调整到驾驶员需要的位置,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浅析它们的控制过程及设计方法,为汽车ARHUD的虚像调节提供多种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LVO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驾驶员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状态对于机动车行车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针对驾驶员操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为状态检测问题,通过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员状态监督方法对驾驶员状态监督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状态识别准确率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搭建了驾驶员在环实时仿真硬件平台,并在该硬件在环平台开展硬件在环试验,进一步验证所建模型。结果表明:搭建的硬件在环平台可以进行驾驶员状态监督试验验证,有助于智能汽车驾驶安全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高速发展与追求高效的当今社会,保证货运车辆行驶安全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前给出提示预警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组成货运车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司机驾驶行为预警系统DMS的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其次,定义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能够预警的危险类型;通过整合ADAS、DMS系统获取的数据及视频结合主动安全预警算法,最终生成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等级提醒驾驶员改正危险驾驶行为。最后阐述对货运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价值总结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5,(51):17-17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iva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他(她)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8.
适用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的人眼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疲劳驾驶可以从眼睛的状态反映出来,利用驾驶员眼睛的状态信息来判断驾驶员疲劳状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采用计算机视觉对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监控时,驾驶员面部眼睛定位是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的关键。为了解决面部眼睛定位的实时性以及头部旋转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在人脸面部定位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标示算法的面部人眼定位算法。试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良好的驾驶状态取决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好的心态有助于驾驶员克服心理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身心潜能,完成行车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机工效学的交通标志有效性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与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给出了驾驶员认知模型框架,分析了人机系统中影响驾驶员认知的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作用于驾驶员的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将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分为4个状态——觉察、识读、决策、操作,阐述了各状态在人机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解析了4个状态中驾驶员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大量的问卷调查,根据驾驶员信息处理状态间的转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取并建立了评价交通标志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交通标志的合理设计、设置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转向操纵过程中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分析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姿  余群 《汽车工程》1998,20(2):71-76
本文指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其操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中生理/心理问题,首先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提出了一种合格驾驶员的心理模型;然后提出了驾驶员身心反应测试的几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的测试,得到了不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不同路线下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本文为建立一个包括驾驶员心理特性,行为规律的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诊断任何驾驶性故障的第一步是根据驾驶员所述在故障发生的状态下进行驾驶测试,以验证驾驶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判别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本文利用模拟驾驶器开展驾驶实验,采集了20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实验数据;为了提取能表征驾驶员疲劳和正常驾驶状态时的行为特征,本文对获取的速度、方向盘转角和车辆横向位置的样本熵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取了该三类参数的样本熵作为疲劳驾驶的有效特征组;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别算法,并采用测试集样本对构建的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较好、运行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辨识公交驾驶员的疲劳状态随驾驶时间的变化关系,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员连续驾驶过程中脉搏和呼吸周期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高斯曲线用于疲劳状态界定;进而建立依据生理指标判断驾驶员疲劳状态的2项Logistic模型.以20~30岁男性公交驾驶员为测试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建立判定该类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模型,得到其合理连续驾驶时间阈值为235 min.提出的方法可为公交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反射比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随车的灯光通过车内后视镜对汽车驾驶员的眩目现象,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之一。防眩目后视镜的研制,是当今汽车安全性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介绍了有关人体试验的结果,确定出车内后视镜在非防眩状态下的最小反射比限度,以保证驾驶员观察车后景物的后视性;确定出车内后视镜防眩状态的最大反射比限度,以保证驾驶员不致眩目、不致影响观察前方景物。还确定出后视镜两种工作状态变换时间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中国有关汽车驾驶员状态监测功能的相关政策及驾驶员状态监测功能检测的开展情况和实现方法;通过对检测过程的分析,指出驾驶员状态监测功能检测中存在检测手段缺乏、量化指标缺少及环境条件量化不够明确等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员避撞行为的行车风险状态分类方法,并综合考虑驾驶员驾驶行为、道路和环境因素对行车风险状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不同行车模式下行车风险判别算法。基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100-car"自然驾驶数据对预测算法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行行车风险状态预测建模时考虑驾驶员行为、道路和环境因素的差异(特别是驾驶员分心状态)将有利于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另外,在满足假正率低于5%的条件下,本文构建的预测算法对未来行车过程中的高风险状态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对临近危险状态的驾驶员给予及时的警告或辅助纠正,为防撞预警策略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脸部及周围信息的驾驶员状态检测方法。文章通过实车摄像头采集了驾驶员驾驶状态视频数据,利用Dlib和OpenCV库对采集的驾驶员图像进行脸部检测,基于驾驶员脸部数据建立了深度学习数据集,然后基于该数据集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aceNet,利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在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了有较高准确率的驾驶员状态检测模型,其可识别抽烟、睡觉、左手打电话和右手打电话四种驾驶员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驾驶人心理》2007,(5):41-43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因素。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素质,专业化的实践素质,以及健康、文明、高尚的心理素质。一个没有专业素质的驾驶员是不可能做到爱岗敬业的,单有专业素质还是不够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因此,要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在掌握和改善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信息板通过向驾驶员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诱导驾驶员选择合理路径.影响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驾驶员个体属性、道路属性、可变信息板属性等.使用RP调查获取驾驶员行为数据,探讨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影响较大.在驾驶员个体属性中,驾龄和道路熟悉度对驾驶员行为影响最大;道路属性中,驾驶员对拥堵状态最为敏感;VMS信息中,年长的驾驶员偏好实际交通信息,年轻的驾驶员偏好驾驶建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