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鱼雷三自由度纵向姿态运动的分析,运用“固化系数法”,讨论得出入水鱼雷带空泡航行保持姿态运动稳定的条件。由此,提出入水鱼雷尾部稳定器设计原理理想,并初步论证了尾部稳定附件的功能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照川 《航海》2005,(6):43-43
俄入役的“风雪”鱼雷能在水下以360千米/时的速度潜行。该型鱼雷拥有独特的外形,可在水下形成超空泡,使航行鱼雷遇到水阻力降低10倍多。据悉,现今的该型鱼雷,经过俄鱼雷工程师们的潜心研究,又推出了其最新的改进型,即能以400千米/时的速度在水下航行。据军事专家称,到2050年,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一种反鱼雷系统能捕捉到这种超高速航行的鱼雷。据称,这种最新改进型“风雪”鱼雷,还将于近期装备一种可使鱼雷沿航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热动力鱼雷能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鱼雷舷外海水通过雷体上的背压阀直接进入燃料舱增压挤代燃料的工作过程,能供系统管路充填过程及燃料供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供油系统管路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现有结构的某型鱼雷能供系统,燃料舱从常压增至当地海不压力需一定时间;在动力装置启动初始阶段,燃料泵前及燃料泵通油口咱有可能产生气穴现象。  相似文献   

4.
鱼雷的历史至少可以从1866年算起,当时罗伯特。怀特的”吕不导弹“把压缩空气作为能量贮存在雷体中用以推进,航速达到7节。15年之后压缩空气驱动的马达使鱼雷航速达到30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燃烧室的蒸汽带动透平机驱动鱼雷的航速超出40节,但是在此同时,蓄电池作为动力的鱼雷也已经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5.
法国麦屈拉防御公司与意大利奥托、梅腊拉公司共同制订了一项计划,拟联合研制一种从舰艇上发射的火箭助飞鱼雷。这种能在空中飞行的鱼雷,又能在水下潜航的导弹,也有人称之为反潜火箭或反潜导弹。它是从水下摧毁水面舰艇、潜艇以及其他水下目标最有效武器之一。巡航式火箭助飞鱼雷是由自导鱼雷、空气动力运载器、助推发动机和自动控制发射器四个重要部分组成。计划将采用先进的制导系统、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增加发动机功率,以增大导弹的射程,缩短导弹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改进控制弹导能力等,以提高鱼雷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在鱼雷上的超空泡技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国外已经研制成功的超空泡鱼雷为背景,对超空泡鱼雷的启动原理和超空泡流动的特征进行了介绍。总结归纳了超空泡流动过程的主要变量和参数,并根据维数理论得出了研究超空泡流动的四个基准参数:空泡数,弗罗德数,雷诺数,韦伯数。同时给出了超空泡形状的一个经验公式。对稳定流动中的两种超空泡(自然超空泡和充气超空泡)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充气超空泡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结合目前国内外超空泡技术的发展,论述发展超空泡潜艇的必要性,介绍了超空泡技术基本原理。依据超空泡鱼雷的配置,提出“变形空化器”的概念;论证超空泡潜艇推进和控制系统的选择;分析导引设备和尾舵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4种超空泡航行体稳定模式,分析超空泡潜艇水下稳定性问题,提出超空泡潜艇发展设想。结合对潜艇操纵研究,分析超空泡潜艇的水动力特性问题。同时,对 Suboff潜艇模型进行了流场特性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潜艇的头部、指挥室的迎风面、指挥室的两侧艇体和潜艇的尾翼均存在一定的沾湿区域。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对超空泡潜艇未来主要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超空泡技术将改变海战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人最早知道超空泡武器是在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之后,据称致该潜艇沉没的爆炸与一种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高超声速鱼雷的试验有关。由此,人们知道了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鱼雷航速竟可以超乎想象地达到100节以上。但谈到什么是超空泡技术、其军事价值和意义又如何,人们可能就知之不多了。  相似文献   

9.
科海拾贝     
《航海》1995,(3)
美海军计划于1995年内进行一种超高速水下导弹系统试验。试验地区选定为美海军水下武器中心。 超高速水下导弹系统由高速火箭、发射装置和瞄准装置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降低空泡阻力。如空泡产生在水下火箭顶部,空泡将包围着整个火箭  相似文献   

10.
使用商用软件FLUENT6.0,对不同的空泡形态下空泡尾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通气率的增大和空泡形态的增长,运动体尾部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并且在减小至谷底后又开始回升.尾部压差阻力系数大于粘滞阻力系数,二者均随着通气率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压差阻力系数在达到最小值后开始逐渐增大,因而使得总尾部阻力系数在减小至谷底后开始回升.运动体尾部沾湿长度随着通气率的增大而减小,尾部阻力系数则随着尾部沾湿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射击通道的选择对火箭助飞鱼雷的射击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探测器材特性的分析,建立火箭助飞鱼雷射击的2个通道,重点分析了通道延迟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仿真了2种射击通道下火箭助飞鱼雷效率随通道延迟时间和目标速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射击通道对目标速度的敏感度不同,通道延迟时间对鱼雷射击效率影响较大,该结论对作战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火箭深弹是二战时期出现的、将推进火箭与深水炸弹结合为一体的舰载攻潜武器,它的问世将水面舰艇的攻潜作战距离由上百米扩大至数千米,直到战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各国海军舰艇广泛装备的反潜武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具有更大攻潜距离和精确攻击能力的舰载反潜鱼雷以及反潜导弹的发展,美、英等西方国家海军转以自导鱼雷和反潜导弹作为舰载攻潜武器,不再为舰艇配备火箭深弹系统。  相似文献   

13.
据台湾《联合报》近日报道.台湾海洋大学已成功地模拟研发了超高速鱼雷的关键技术“超空化现象”。据该大学试验负责人柯永泽透露,在“超空泡现象”试验过程中,潜体速度在1O米水深时达115千米/小时,20米水深时速度更高达约160千米/小时,台军称这项关键技术使其在超高速鱼雷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台军将继俄罗斯军队之后成为第二个掌握超高速鱼雷技术的军队。  相似文献   

14.
鱼雷是一种复杂系统,通常由动力分系统、控制分系统、自导分系统、引信分系统和雷体等分系统组成。而每一分系统又由若干台整机组成,每一台整机还可以继续分解成下一级组件或元部件。由此可画出“全雷系统——分系统——整机——元部件”的金字塔式结构。其中各级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根据各级各部分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画出以“全雷完成功能”为顶事件的逻辑树(图1)。这个顶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系统的可靠度。在产品试验和使用中,逻辑树的各级各部分(事件)都取得了一些数据。我们从这些数据和逻辑树出发,对全系统可靠度作出统计评定。  相似文献   

15.
刘晓恩 《舰船知识》2011,(11):31-33
迄今为止,各种导弹的火箭发动机都采用化学推进方式,即在火箭发动机中,以推进剂进行化学反应或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作为导弹运动的能源.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贮存维护方便、发射迅速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成为各国战略弹道导弹尤其是潜射弹道导弹采用的主要发动机,如美国从“北极星”、“海神”到“三叉戟”的历代潜射...  相似文献   

16.
结合目前国内外超空泡技术的发展,论述发展超空泡潜艇的必要性,介绍了超空泡技术基本原理。依据超空泡鱼雷的配置,提出"变形空化器"的概念;论证超空泡潜艇推进和控制系统的选择;分析导引设备和尾舵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4种超空泡航行体稳定模式,分析超空泡潜艇水下稳定性问题,提出超空泡潜艇发展设想。结合对潜艇操纵研究,分析超空泡潜艇的水动力特性问题。同时,对Suboff潜艇模型进行了流场特性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潜艇的头部、指挥室的迎风面、指挥室的两侧艇体和潜艇的尾翼均存在一定的沾湿区域。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对超空泡潜艇未来主要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在方位法的导引特性,以来袭鱼雷为基准,通过仿真估算潜艇的方位,建立了使用单枚或多枚火箭助飞噪声干扰器对抗潜射线导鱼雷的模型,仿真计算了在使用多枚噪声干扰器对抗线导鱼雷的过程中,不同鱼雷报警舷角时各枚干扰器的发射舷角,为火箭助飞噪声干扰器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你眼前是西欧国家的一艘现役驱逐舰草图。舰上主要装备是3门100毫米单管自动炮、4门双联装40毫米炮、2座反潜火箭发射器,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管325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和4座“飞鱼”反舰导弹发射器。图上共标有26个符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来吗?  相似文献   

19.
借鉴舰舰、舰空导弹关于射击禁危区的相关概念,结合火箭助飞鱼雷的弹道特点,得出了火箭助飞鱼雷射击禁危区的定义,并从安全和实用原则出发,对射击禁区和射击危险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划分,为量化研究火箭助飞鱼雷射击禁危区的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问题时,关键是要确定作为其战斗部的声自导鱼雷落水位置对射击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能最大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射击方法。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声自导鱼雷对目标的检测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射击效率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火箭助飞鱼雷的最优落水区。对进一步研究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战效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