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16,36(10):1190-1195
通过总结我国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设计经验,结合钻爆隧道、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及堰筑隧道4种水下隧道建设工法的设计与施工特点,提出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成果不仅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工法的需要。强调地质勘察质量取决于勘察方案的合理性、勘察手段的针对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制订切合实际的地质勘察方案,投入与各阶段设计深度相适应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对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水下隧道的合理勘探方法与应达到的勘察深度,对提高水下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兰新第二双线达坂城隧道长4580m工程地质勘察采取综合勘探方法克服了工期紧迫、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高质量的地质勘察资料,保证了隧道设计的如期进行.文中以此为例,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探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工期紧迫且日趋增多的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探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传统钻探勘察方法存在的不足,更加精确地对隧道围岩信息及岩体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探测,提出将非开挖管道建设的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horizontaldirectionaldrilling)用于隧道地质勘察的新方法,并给出采用HDD进行隧道地质勘察的详细技术方案,即先沿着隧道设计轴线钻1个水平定向钻勘察孔,并在孔内开展间断取心、水压致裂、综合测井和孔内电视等相关测试,利用测试结果对隧道设计轴线围岩的岩性变化、断裂破碎带分布范围以及隧道涌水情况进行精确判断。最后,将HDD用于天山胜利隧道地质勘察工程实例中,并在钻进长度为2271m的水平定向钻勘察孔内开展了取心、孔内电视等相关测试,验证了HDD用于隧道地质勘察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贾艳领  钟乃龙  欧阳璐  王刚 《公路》2021,(3):353-359
依托工程以地质法为基础,采用“物探先行、钻探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超高密度电阻法、陆地声纳法、瞬变电磁仪法、钻探法各自的特点,多方法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根据所得数据,综合分析、筛选、判断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并据此制定处治方案。经开挖验证,隧道注浆浆脉的分布与多寡程度基本反映出综合超前预报判断的地层破碎及含水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处治效果,弥补了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勘察的不足及单一方法预报的漏判错判现象,为隧道施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隧道较大型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了施工风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质地区深埋长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地质情况勘察不清楚,风险难以控制。常规的地质勘察工作又费时费力,影响工程进度。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作为航空电磁法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案,勘察深度大、效率高,对于工程建设前期和中期需要快速实现地质勘察的深埋隧道是一种理想方法。本文通过对西南某深埋特长隧道进行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法勘察隧道围岩中不良地质体的应用研究,较为详细的查明了隧道轴线地质情况,解译了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在深埋长隧道地质勘察应用中是有效的,既能缩短勘察设计阶段资料搜集的时间,又能查明不良地质体的基本情况,还能控制工程勘察设计成本,体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成贵铁路某隧道工程D4K463+497充填溶洞地质勘察为例,通过补充地质调查测绘和钻探查清溶洞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现场水文观测,结合施工图勘察结果综合分析溶洞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溶洞的工程处理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工程处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7.
堡镇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存在的软岩地质高地应力问题,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和现场监测资料,对堡镇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根据该隧道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预支护技术的衬砌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这种综合应用管棚、型钢拱架、锚杆等的预支护措施适合于软岩大变形地段的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相金  龚建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8-120,125
根据现行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岩体质量系数进行分级,分级中选择了7个地质因素和6类围岩指标,并与稳定性相对应,构成了隧道围岩分类质量标准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岩分类诸因素及各自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隧道围岩的数学模型,使围岩分类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山岭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隧道建设离不开隧道的勘察设计,隧道围岩判定在整个隧道勘察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隧道围岩判定又离不开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由于隧道区勘探工作量的限制,隧道区地质调绘在隧道围岩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方法是隧道地质调绘较为直观及有效的方法,在隧道地质调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者根据地貌的形态特征,推断其形成原因及条件,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后者根据植物群落的种属、分布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当地的气候、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地貌学及地植物学观测在隧道地质调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地质勘察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资料共享利用不足,地质信息表达不明确,成果展示不立体等问题。某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引入BIM+GIS技术后,地质基础资料管理更方便,资料的查阅、传递、利用更有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具有丰富地质信息体,使地质表达更直观,并优化了隧道支护设计和快速校核了桥梁桩基的桩长等。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山岭隧道的地质勘察现状,论述开发隧道围岩体地质可视化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构建框架的设想。通过对目前几种可行的技术方案的比较,指出了可视化系统开发的难点、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复杂地质条件下敞开式TBM施工极易发生的工期延误、成本大幅增加、环保事故等风险,以高黎贡山隧道敞开式TBM施工为背景,结合铁路隧道定额体系和规范标准,针对施工过程中遭遇的卡机、初期支护背后脱空、开挖断面不足、隧道清渣排水困难、弃渣松散系数选择不准、掘进指标不合理以及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影响较大的问题,从地质、设计和施工方面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TBM法隧道地质勘察具体要求,明确地质特性,提高TBM设备设计针对性;2)结合TBM施工特点,优化围岩分级修正项,设置合理预留变形量、增强隧道断面尺寸、支护参数的适应性;3)弃渣松散系数合理范围为1.5~1.9,复杂地质隧道敞开式TBM施工进度指标结合高黎贡山隧道的TBM利用率14.66%考虑;4)污水处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保护生态环境;5)规范标准与定额体系相结合,及时调整完善,提高概算与进度、成本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3.
大相岭隧道为深埋(最大埋深1660m)特长隧道(左线长9946m,右线长10007m),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前人研究程度浅,隧道所遇见的关键地质问题多,综合评价难度大。在对隧道地质构造勘察中,综合运用了工程物探、地面地质调绘、地质钻探及综合测井,以及各项试验测试等勘察手段,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地质构造综合分析和评价,使各种手段所获取资料得到相互验证、互为补充,给隧道的围岩分级,不良地质评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金瓜山隧道施工项目中的应用,具体论述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的设计思想以及所采用的TSP、雷达探测、超前钻探、地质素描等预报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隧道施工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平定向钻进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开展隧道水平定向钻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隧道地质钻探开展水平定向钻进的必要性是充分的、可行性是实在的、 效益性是显著的.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实施隧道地质勘察水平定向钻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田坝岭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隧道施工中应采取以正洞地质素描为基础,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为手段,并结合水平超前探孔的隧道综合预报法,才能实现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预报。该法为贵阳-广州铁路控制性工程田坝岭隧道的快速掘进、支护措施的提前准备以及灾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信息。实践证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有效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下渡隧道不良地质现象比较集中,包括隧道穿过煤层系地层、有3条大的断层以及可能出现涌水。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应用到下渡隧道中,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不良地质的性质,为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变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实践证明,2种措施综合应用到隧道不良地质段是必须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超前预报十分必要,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有多种。本文结合常用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原理,对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天宝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并介绍地质雷达与TGP206在隧道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实践证明该组合方法在天宝高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施工灾害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地质雷达探测过程中干扰物的图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建邦 《隧道建设》2011,31(6):686-689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施工前期地质情况调查和施工质量无损检测。通过对探测过程中外界干扰因素形成的图像进行识别,提高地质雷达探测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对地质雷达探测过程中地面高压输电线、隧道衬砌台车、避车洞等干扰物形成的雷达图像进行了分析判别,研究确定了高压输电线、隧道衬砌台车、避车洞等干扰物在雷达图像上的表现形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地质雷达、地质勘察和无损检测图像解释提供参考,能有效提高地质雷达探测图像识别的分析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受山区地形的限制,山岭隧道洞口及浅埋段地质条件一般较为恶劣,容易造成洞口失稳、大变形等风险,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形成较大隐患。基于王北凹隧道的地质勘察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及相关设计资料,通过专家调查法对隧道洞口及浅埋段风险源进行辨识与排序,对其失稳可能发生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