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WMS—2000型船舶电站仿真器的设计与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MS-2000型船舶电站仿真器是以某型先进集装箱船为母型研制的国产第二代船舶电站仿真器。文中介绍了该型船舶电站仿真器的系统组成、所达到的功能及数学模型结构,并从船舶自动化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入手,建立了较完备的船舶电站及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包括轴带发电机、辅助柴油发电机、感应电动机、静负载等数学模型,可仿真母型船舶电站的各种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电站综合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电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要紧密结合船舶供电系统,模拟船电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由1台工控机和3个发电机组子系统单元组成.各个发电机子系统由1组PLC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触摸屏控制实现自动控制,不仅能实现2台发电机的自动同步并车、调频调载、停机解列等功能,还能通过手动增加负载的方式,实现船舶供电系统自动保护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某1600吨起重铺管驳船的主要性能和特点,介绍了电站设计时的电力设备分类、船舶运行工况、铺管工况和吊装工况下主要设备需要系数的取值,并根据计算确定了电站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及电力变压器的相关参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船舶电站控制所采用的现场总线组网技术介绍某三机组电站的控制实现.其控制核心是由主站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三台发电机同步保护装置(PPU)的从站构成的控制网络;主站PLC实现电站的逻辑控制,从站PPU监测三相电参数及控制发电机运行.主、从站通过PROFIBUS-DP协议实现数据共享.其中网络组态和电站控制逻辑的实现均在Step7 V 5.4中完成.实践证明其控制方式灵活、可靠、可移植性强,是目前船舶电站控制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5.
因船舶业的发展以及船舶电气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船舶发电机容量增大,内河船舶发电机负荷试验设备有待改善。对交流发电机有功、无功负载的负荷试验设备从设备选址、水电阻制造、电抗器改造到接线箱的制作等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负荷试验设备的发展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它是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在船舶电站中得以实现.该系统主要从安全保护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报警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进行介绍,并结合触摸屏、plc等硬件,使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保证了船舶电站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LOGO!是德国西门子公司96年推出的通用逻辑控制模块。本文介绍了LOGO!的特性与型号。现通过两种LOGO!应用于船舶自动化设备中的成果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和空调控制系统,进一步论证LOGO!在工业控制特别是船舶自动化设备方面的广泛用途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以单片机与微机网络为核心的船舶电站模拟器操作结果逼真度不高等缺点,提高学生操作船舶电站并车、解列等的技能,文章提出了以变频电机为动力的船舶电站并车实训装置设计方案,使船舶电站模拟器并车效果更加真实,提高了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船舶电站是船舶电力系统的核心,电力系统连续可靠供电是保证船舶及人命安全的前提。文章从电源及设备两个方面阐述了船舶电力系统供电连续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对船舶机电管理人员了解电力系统供电连续性的内涵及日常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相关专业的能力目标要求,针对《船舶电站实训》课程中"船舶发电机的手动准同步并车"这一重要教学课题,从实训内容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法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计、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总结了实践这一方案后的教学的效果及促进学生在船舶电站理论知识、同步检测方法、发电机手动准同步并车操作技能的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功率三角形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求含谐波电流的非正弦电路的电气参数问题,根据电工理论提出了由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畸变功率N构成的功率四边形.功率四边形也可看成是由基波功率三角形和谐波功率三角形组成的.由功率四边形进一步确立了非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四边形和导纳四边形,以及它们和功率四边形的相似关系.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例,利用四边形理论计算了非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畸变功率、谐波畸变角、总谐波电流、畸变导纳、谐波导纳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与既有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换相接入电力系统不同,提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即在同一电力系统内实现电气化铁路无分相的同相贯通供电系统.本文讨论了与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相关的三项关键技术:一是牵引变电所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治理负序,取消变电所出口处的分相;二是新型双边供电技术,取消分区所处的分相,减小均衡电流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同时,调整功率因数,保证牵引网电压水平;三是牵引网分段供电与测控技术,将供电臂适当分段,运用同步测量技术,更准确、更及时地判别故障类型与部位,并把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文章还说明了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平抑风电功率波动储能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电并网渗透率不断提高,风电并网的功率波动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本文将储能系统(ESS)用于抑制风电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性.同时考虑ESS荷电状态(SOC)和风电功率波动率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基于指数平滑法(ES)的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储能控制策略方法.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在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及电力系统三相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负序功率潮流,阐述了牵引负载采用传统功率理论定义下的功率因数计量方式存在的问题,基于IEEE Std 1459-2010功率理论所推荐的等效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定义,提出不平衡牵引负载功率因数计量方案,并将有效功率因数限值取为0.68.理论分析及实测数据均表明:牵引负荷负序有功功率与正序有功功率方向相反,牵引负荷作为负序源向系统注入负序功率,被系统阻抗和对称负载吸收.通过仿真与56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并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结论的正确性,实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等效视在功率及等效功率因数能计及不平衡牵引负载对线路传输效率的影响,计量更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采用背靠背结构通过网侧变流器与电网相连,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功率控制方案,直接功率控制(DPC)仅需要测量交流侧的电压与电流,计算出瞬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参考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进行比较来控制网侧变流器。该方法能对直流侧电压有良好的控制,同时能保证网侧变流器接近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汽车功率匹配原理,运用Matlab软件并采用了2种方法,即单发动机后备功率以及通过与副发动机功率比较,绘制出后备功率图与功率比较图,分析了洒水车取消副发动机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最佳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7.
大型船舶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综合高斯-塞德尔法和前推回推法两类潮流算法优势的大型船舶电力系统组合潮流计算方法.该算法将大型船舶电力系统分为主供电网络和子配电网络2个层次分别进行潮流分析.采用前推回推法对各子配电网络进行潮流计算,而在主供电网络分析层次中,将子配电网等效为注入功率源,采用高斯-塞德尔法求解潮流,两类算法相互利用对方潮流解算结果交替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的潮流计算.对典型船舶电力网络进行了算法性能测试,给出了验算结果,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求解大规模船舶电力网络潮流问题时较传统方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高渗透率光伏并网导致船舶电力系统等效转动惯量降低,静态和暂态稳定性恶化的问题,以中国首艘集成并网光伏电力系统的“中远腾飞”轮汽车滚装运输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船舶电力负荷计算书和电气系统图建立了船舶并网光伏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恒功率控制策略,对比了牛顿-拉夫逊、XB快速解耦、BX快速解耦、龙格-库塔、Iwanoto和简单鲁棒算法在系统潮流分析中的效果差异;对比了8组仿真算例,研究了不同光伏渗透率下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分析了光伏并网运行中连续负载和艏侧推器顺次启动过程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牛顿-拉夫逊法的迭代次数仅为4次,动态仿真时长仅为Iwanoto算法的10.4%,其他6项评估参数与多种算法结果均值一致,在6种方法中最适于计算强耦合刚性电力系统潮流;随着光伏渗透率的提升,其系统的总有功和无功功率损失呈增长趋势,尤其当渗透率超过33.36%时,无功功率损失是有功功率损失的10倍;21.32%渗透率下,与同步发电机组相同功率等级的动力负载启动将导致船舶电力系统同时出现暂态功角和电压失稳;并网型光伏系统能够快速补偿船舶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但不能在维持或恢复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过程中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电源的自动化远程监控成为一项关键技术.文中在分析TCP/IP和智能设备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通信电源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监控中心与通信电源的远程通信,可对通信电源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并将通信电源的相关运行数据存入数据库,方便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本系统已在实际通信电源监控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术权力作为保障大学教师群体享有学术自由的保障,对学术权利的认识和呼吁代表了学者消解正在膨胀的行政权力的努力,也代表了学术文化和行政文化两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大学中的冲突,但从根本上来说,无论大学的学术权力或者是行政权力,最终均应指向个体的幸福生活,大学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应从对抗走向对话,从相互理解和尊重出发共同促进知识传播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