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氯乙烯接触者10名,对照者11名,从肘靜脉取血作为标本,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以及细胞周期进行了研究。作业时接触的浓度可分为:高浓度组(6名,其中女的1名),30~220ppm(几何平均值为92ppm),低浓度组(4名,其中女的2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了解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对吉林某地35名混苯接触组和20名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最高23‰、最低6‰(P <0.01).结论 职业性混苯接触可使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细胞培养法是一种简便、易于掌握和应用,结果重复性好,适合于基层单位使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两组职业性接触铅的男性工人进行了研究,第一组由31名接触空气中高浓度铅的工人组成,第二组33名工人接触低浓度铅,并对没有接触过铅的10名对照人员,也作了血铅和发铅浓度的调查,年龄均在21~55岁。血铅和发铅浓度,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接触者采集5根包括根部的头发样品,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62名男性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和40名非接触者通过Farnswarth Munsell 100种颜色的辨别试验,研究慢性接触二硫化碳对视神经的损害作用。接触组:接触二硫化碳工龄6~36年(平均16年),年龄30~58岁(平均43岁)。对照组28~59岁(平均43.5岁),二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别。目前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人接触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浓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低强度微波源工作人员血液细胞化学和基因变化。接触第一组使用电子仪器女性18名,上班时均受微波辐射作用,强度低于10μW/cm~2,能量负荷不超过70μW·h/cm~2;接触第二组调试放射仪器男性29名,断续受到微波辐射作用,强度1~100μW/cm~2,每日总时间不超过2~3小时,能量负荷低于200μW·h/cm~2。对照组40名(男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食品厂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更好地加强管理,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为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食品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测定噪声强度,同时对该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选取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92名设为接触组,将同厂从事其他非噪声作业人员65名设为对照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和心电图。结果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在15~19a工龄段较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10~14a工龄段较高。结论该厂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血压及心电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14名长期接触低浓度铅的熔炼、铸锭工人,按年龄分为4组:20~29岁有82名;30~39岁有112名;40~49岁有97名;50~55岁有23名。接触铅工龄短者7.3年,长者19.3年,平均14.1年,在这些工人中进行血清酶活性和血、尿中含金属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噪声不仅对听觉器官有直接的损害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本厂的锻冶车间锻压机的冲击式噪声和动力车间空气压缩机站的噪声进行了初步卫生学调查,以期了解此类车间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象与项目一、对象接触组;锻工组25名,均系男性,年龄:24~44岁,工龄:4~23年。压风机组15名,男性11名,女性4名,年龄:26~44岁,工龄:7~23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长期接触四乙基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我们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100名乙基汽油作业(油库)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卫生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00例接触组均系西宁地区从事卸油、发油、计量的油库工人。其中男72名,女28名。接触毒物工龄在1~24年,多数在5年以上。正常对照组50例是不接触任何毒物的部队战士,年龄在18~22岁。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和方法,均按全国四乙基铅中毒诊断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简要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生产聚氯乙烯工人的神经学检查结果。共检查200名工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40岁(19~64岁),接触氯乙烯平均工龄14年(1~25年)。 200名工人按神经学检查结果分成三组:第一组58人无神经系统主诉和器质性疾病;第二组54人有无力型植物神经系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大强度微波辐照会产生白内障已被公认,而低强度(<10毫瓦/厘米~2)能否引起则有争论,有的认为不产生白内障,有的认为由于蓄积作用或非致热效应可致晶状体损害,甚至形成白内障。现将1978~1980年对微波作业者眼睛检查结果报道如下。调查内容及方法微波接触组:检查3个研究所及3个工厂的技术员和工人共801名(男580,女221),接触连续及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持续接触铅,133名。B组,间断接触铅,111名。C组,无铅接触史,79名。 1.铅吸收和铅生化效应指标:血铅值三组有显著差别,在接触第一年升高明显,以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不显著。血锌卟啉值的分布与血铅相似。血铅与锌卟啉仅在A、B二组呈高度相关。 2.症状;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  相似文献   

13.
60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尿胰舒血管素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另外检查了10名无职业性铅接触者作为对照。测得的ALAD和精氨酸酶结果按血铅浓度分为两组,如表1。  相似文献   

14.
锰粉加工工人心血管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55 名锰粉加工工人和 56 名对照工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人工作地点 Mn O2 浓度几何均值为 196 m g/m 3 (锰尘 017~22.24 m g/m 3 ),样品超标率 887% 。接触组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容易疲劳和记忆不良的主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和低舒张压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其心率、 P R间期、 Q R S波、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接触组心电图异常和低舒张压的 O R分别是 1.56(95% 可信区间为 070~3.50)和 2.08(95% 可信区间为 018~23.57)。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择62名近2年平均血铅值低于50μg/100ml废铅冶炼工为接触组,年龄17~51岁;以27名男性无铅接触史的医院维修工为对照组,年龄22~48岁。所有受检者均在标准室温(不低于24℃)及皮温(腕部、踩部不低于30℃,膝部、肘部不低于32℃)条件下测定种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聚酯树脂船厂内,调查了工人由于接触苯乙烯而引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增高。接触者为男子6名,年龄在21~26岁(平均23岁),工龄为0.5~10年(平均为4年),并以造纸厂工人(男子6名)作对照。空气中苯乙烯浓度,1971年为60毫克/米~3,1973年为310毫克/米~3,1977年为115毫克/米~3。还在1973年调查工人尿中代谢产物含量,其结果,苯乙烯接触者扁桃酸为225~2100(平均490)毫克/克肌酐酸,苯酰甲酸为82~560(平均205)毫克/克肌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血铅浓度与铅机体负荷相关的情况。作者对格陵兰Mamorilik矿山的铅-锌加工厂32名接触者(接触组)和7名勤杂工(对照组)用依地酸二钠钙作络合试验,收集24小时尿,測定尿铅和ALA,并測定了血铅和血清-ALA。结果:接触组工人在接触铅初期,血铅均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调查了52名接触多种有机溶剂印刷工人的急性(上班时)和亚急性(下班后)症状,并选择同性别、年龄的52名作对照组。接触组按工种分为活版、挠曲和胶印印刷三个亚组。结果:18名活版印刷工比对照组有较多的眼、呼吸道刺激,17名胶印印刷工还有较多的神经系统症状。接触组主要的自觉症状有眼、鼻、咽喉的刺激,味觉减退,视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电弧焊空气中氟浓度、及在使用已知氟成分的特殊焊条时总焊烟浓度与焊工班后尿氟间的关系,以确定尿氟浓度是否可用作接触焊姻的生物监测。一组是11名从事不同类型硷性焊条的不锈钢焊工,平均年龄42岁,焊龄8~42年;另组是64名使用焊烟合氟18~20%的特殊焊条的铁轨焊工,平均年龄48岁,焊龄5~41年;对照组是70名铁路  相似文献   

20.
Ghawbi等研究了36名慢性氰化物接触的电镀工,均见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增加。2名工人有急性精神病的发作,此与用硫氰酸盐治疗高血压病例中所见情况相似。根据Barnett经验,硫氰酸盐精神病与溴中毒性精神病无法监别,20名工人中有甲状腺肥大,I~(131)摄入显著增加,蛋白碘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