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file transfer algorithm based on ADP (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protocol)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ADS (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 middleware (NeXUS/Dlink) lacks of file transfer functions for Windows. The algorithm realizes the peer-to-peer file transfer, one-to-N inquiry/multi-response file transfer and one-to-N file distribution in the same data field based o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provided by the ADP. The peer-to-peer file transfer is implemented through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path, one-to-N inquiry/multi-response file transfer and one-to-N file distribution are implemented through multicast commtmieation. In this algorithm, a file to be transferred is named with a GUID ( global unique identification), every data packet is marked with a sequence number, and file-receiving in parallel is implemented by caching DPOs (data processing objects) and multithread technologies. The algorithm is applied in a simulation system of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platform, and the test results and long time stable mrming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2.
磁悬浮技术应用于超洁净传送,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 可变磁路式永磁悬浮平台具有低功耗、抗吸附的特性,可避免电磁悬浮传送平台温升大和混合磁悬浮平台安全性差的弊端. 为解决永磁悬浮平台起浮过程易发散的问题,提出并验证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和积分分离法3种起浮控制方法. 首先,分析可变磁路式永磁悬浮平台的磁力控制原理,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分散控制实现悬浮平台起浮;然后,针对起浮后平台倾斜的问题,提出了三自由度集中控制方法,其中平台的垂向控制为PD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侧倾与俯仰方向为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最后,应用积分分离法进行分段控制,以实现垂向的精确定位. 研究结果表明:集中控制方法实现了平台倾斜角的自纠偏,可有效解决分散控制下各磁极磁力特性差异引起的平台倾斜问题,调节时间为0.5 s;垂向采用积分分离方法后,平台垂向的稳态误差由0.23 mm可减小为0,调节时间为3.0 s.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研究HLA分布式仿真技术与OPNET平台仿真机制的基础上,将HLA分布式仿真技术与OPNET网络仿真平台相结合,给出了航空通信网分布式仿真的体系结构.基于该体系结构,构建了某航空通信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实现了精确仿真拓扑和网络资源控制、仿真数据的实时显示和终端模拟的功能,为大规模的航空通信网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铁路基础设施和车辆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智能制造涉及的前沿技术和方法,阐述了合理利用工业4.0的内涵要素进行中国下一代智能铁路数字化建设、改造与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工业4.0的基本概念、技术内涵、系统模型和技术框架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了智能基础设施、智慧列车、智能运维及相关技术的实施过程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智慧列车为核心的智能铁路数字化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概括了铁路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技术要求,整理了利用工业4.0六维模型解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铁路传统制造业的融合问题,包括数据传输与共享、信息通信与安全技术的潜力挖掘、智能管理、技术应用、信息安全、状态智能感知等各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数字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过程存在融合不足的问题;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状态智能感知、数据在线分析、工业控制系统等软硬件技术自主性不强;铁路系统大数据建设的数据传输和标准体系也不够完善;未来智能铁路应该加强工业4.0下铁路传统制造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与数据信息安全系统的数字化设计、升级与改造;需要深刻思考和分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等前沿技术与铁路的融合与实施,通过工业4.0涵盖的各项关键技术的实施和准确评估真正有效推动中国智能铁路先进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支持可信计算的软件保护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可信计算的完整性检验、认证及访问控制和密封存储等关键技术,在现有PC体系结构下提出了支持可信计算的软件保护模型.该模型利用PC机USB接口外接TPM,结合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代码移植和信道加密技术,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综合防止软件被非法使用和传播.与现有软件保护方案相比,本模型利用TPM实现了用户和软件之间的相互认证,并通过身份映射的角色来控制不同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权限.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数字化研发是高速列车设计的重要方法,是突破其关键理论及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定制手段,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高速列车引进到全面自主创新,其研发手段经历了从单个学科的仿真向耦合大系统仿真方向发展,由仅仅关注设计到全生命周期的建模与仿真等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与优化设计等过程.高速列车研发主要实现了基于计算机仿真、虚拟样机、设计自动化和面向需求的设计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研发成本的不确定性、与网络化等结合程度不高和以人为中心的考虑不足等问题.未来高速列车的研发将在数字化研发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虚拟试验、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挖掘、成本控制、人机工效、知识的管理与重用等技术,并与移动终端等网络化技术结合来实现开放式的研发设计.   相似文献   

7.
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必然发展趋势,是保证安全、提 高效率、优化能耗、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将以集计模型为基础的道路交通流理论提升到以对交 通主体的精确描述为基础的新道路交通流理论。本文将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作为未来道路交通系 统的基础性公共平台,重点探讨因此产生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用户服务中服务领域划 分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构建和应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需要的相关技术,包括由多模通 信、智能网联、信息安全和系统集成构成的系统构建关键技术,以及由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 制、仿真测试验证和自动驾驶构成的系统应用关键技术;考虑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长 期性,给出不同应用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信息共享程度和可以实现的协同功能等;针对我国智 能车路协同系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加深对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内涵的理解,把握智能车 路协同技术实质,提升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服务体验并适度加快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规模应用,可 有效推进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总之,开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 开发和实际系统应用,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GIS在智能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斌  王亮  张恒 《交通标准化》2010,(13):105-107
对智能交通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总结GIS技术的特点,提出较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并介绍GI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GIS-T。通过对GIS-T中关键技术的分析,对传统的车流量检测、图像识别等模糊处理手段加以改进和综合运用,可解决智能交通管理和控制中的信息收集和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散型政府机构网络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公共通信平台组建广域网 ,它采用最先进的Intranet、Web等技术 ,对基层组织 (县、乡级 )比较分散 ,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政府机构非常适用 .本方案使计划下达、统计数据上报等日常事务处理很流畅 ,同时能大大节约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0.
ACL基于包过滤技术,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上以提高网络安全性。介绍了ACL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以及路由器上ACL的配置和访问原则,并以一个实际的网络拓扑为例,详细分析了如何使用ACL技术来实现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给出了相应安全策略的关键配置代码。  相似文献   

11.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线控类技术正在取代汽车传统的机械装置。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由于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彻底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所固有的弊端,便于和其他系统集成、统一协调控制。描述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盘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转向系统等组成,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阐述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传感器技术、总线技术、动力电源、容错控制技术等,总结了线控转向技术今后良好的应用前景,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宣传与展示的载体,受到了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在描述了当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后,提出了能自动生成精品课程网站的网络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在实现这一平台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逐一探讨了如何改进现有的各项技术,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平台系统性能的目...  相似文献   

13.
以稀浆封层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机理、技术特性、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轴承转子系统故障检测的缺点或不足.针对这些缺点或不足,从轴承转子系统故障检测要求出发,利用CAD制图软件为平台设计出一种轴承转子系统振动故障检测装置,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零部件.最后从技术、结构、操作性等方面对轴承转子系统振动故障检测装置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5.
真空镀膜技术在塑料表面金属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表面金属化将改善塑料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塑料和金属两者的独特功能,真空镀膜技术是现代塑料表面金属化的主要技术之一.介绍了塑料真空镀膜技术原理及其常见的镀膜方法。分析了塑料作为真空镀膜基体材料的特殊性,阐述了真空镀膜技术在塑料表面金属化上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陈伟 《交通标准化》2009,(17):125-127
以深层搅拌法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加固原理、影响因素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路基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车用柴油机微粒的组成及其生成机理,对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各自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DPF再生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风电场各部门都是分散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差,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难以满足风电系统全空间全信息综合高效管理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在充分分析风电系统相关的场景数据、风电设施、以及各部门业务的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风电系统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时空数据共享、多部门多业务协同、可视化智能管理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三维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全生命周期风电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实景数据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动态施工监管和智慧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贯穿风电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专业应用领域,为风电系统工程协同智能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实时高效的决策支持,并以典型风电场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阐述ARD8000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过程,并对实时数据库(RTDB)、网络软总线(NETSOFTBUS)技术和UNIX/WIMDOWS混合操作系统平台等主要技术的应用和系统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申毅卓 《交通标准化》2009,(17):161-163
碳纤维质量轻、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抗老化,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用其加固补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简单便捷,在桥梁维修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继加大混凝土截面、粘贴钢板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在对碳纤维加固梁式桥的机理及受力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之上,就其施工所用材料、施工工艺深入分析,并给出有益的施工建议,对于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