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电动汽车热泵空调试验系统,测试了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从启动至稳定过程中,不同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转速下系统高压侧压力、低压侧压力、压缩机出口温度、车外换热器进口温度、车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分析了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转速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制热模式启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未启动时平衡压力越低,启动后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长,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越低;压缩机转速越高,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季宏增  蔡景羊  裴金晨  何星磊  郭汾  王义春 《汽车工程》2022,(10):1563-1570+1580
为减少电动汽车制热能耗,基于热泵系统制热性能试验,提出热泵系统制热在-20~5℃环境温度范围内均存在制热性能分区,制定了PTC在制热低效区提前介入的热泵PTC耦合制热策略,利用AMESim搭建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与采用6 000 r/min转速热泵辅助278.95 W PTC制热功率相比,采用转速4 700 r/min热泵辅助462.11 W PTC制热综合能耗低6.4%,二者均能使车内温度稳定在24℃。相比于单一热泵制热,采用PTC提前介入的热泵PTC耦合制热策略具有加热快、能耗低、转速低等优势,-10℃环境温度下车内目标温度为20℃时,调节过程中能耗最多降低9.4%,稳定后降低2.8%。采用PTC提前介入策略时压缩机转速应尽可能接近高效区临界转速,此策略在不改变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可明显提升制热效率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23,(3):40-41
<正>由于新增“三电”热管理、乘员舱制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较传统燃油车更加复杂。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由于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及乘员舱PTC或热泵制热系统,其复杂程度、单车价值量远超传统燃油车。国内热管理龙头有望凭借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快速配套实现技术追赶和规模上量。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大巴空调冬季制热是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大巴空调厂家技术影响,大部分电动空调热泵制热在环境温度0℃左右将无法启动,所以目前行业冬季制暖主要采用燃油炉或PTC加热方式。燃油炉与PTC加热能耗高,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热泵大巴空调可实现-15℃正常热泵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可实现-25℃正常热泵制热。另外,在冬季制热时,暖风从上部的风道往下吹,大部分热风下不去,造成了车厢上部温度高,脚部温度过低,非常影响舒适性。通过从上部风口引一些风道到脚部的方式,提高车厢底部的热风循环,提高车厢热泵制热的舒适性,从而验证了大巴车厢底部出风对热泵空调制热效果的影响。综合上述,对热泵空调在低温地区冬季热泵制热效果及节能效果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比热泵空调和电加热器的温升速率、耗电量和舒适性等参数,可得知热泵空调升温速度快、温控精度高、耗电量少,变频热泵空调更舒适、更节能。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喷射器回收膨胀功技术的实车应用,本文开展了-30~50℃宽温区运行工况下车用压缩-引射式CO2热泵系统制冷制热性能及喷射器膨胀功回收特性研究,重点分析了工作喷嘴对固定尺寸喷射器变工况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喷射系数递减,而升压比递增;制热工况下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喷射系数和升压比均先增大后减小;制冷工况下喷射器回收膨胀功占最大可回收膨胀功的16.7%~37.2%,制热工况下为9.9%~41.3%;以高温制冷工况设计的固定尺寸喷射器难以适应低温制热工况,偏离设计工况时,喷嘴出口过膨胀会造成激波能量损失,而低温制热工况下喷嘴出口因欠膨胀会导致喷射器无引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用汽车公司在燃料电池车研发上花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并作出了有创造性的成绩。2001年在北美底特律国际车展中推出了自主魔力(Autonomy)概念车,2002年9月,在巴黎国际车展中推出了Hy-Wire 燃料电池车。这两种燃料电池车具有创新性技术是采用“滑板”式底盘和采用线控(Hy-Wire)转向、制动和底盘系统,这都是全球首次采用的  相似文献   

7.
当环境温度低于0℃,热泵空调表面结霜导致其制热效果变差,结霜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热泵加热技术和抑制结霜技术可以解决目前除霜所产生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热泵空调交换器的表面结霜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动流体力学在热交换器周围形成电场,磁场或者电磁场除霜技术。总结了该方法对热泵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热泵空调除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中旬,日产汽车公司举行了先进技术展示与试乘会,2000年日产也曾举行过类似展示与试乘活动。时隔三年有余,日产汽车公司已从困境中走出,经营状况全面改善,在新技术方面也加大了开发力度。本文介绍日产汽车公司2003年版的X-TRAIL燃料电池车、主动安全的新技术——带有低速追踪功能的车距自动控制系统、碰撞避让支持的制动系统与混合动力车用“超级电机”等方面的最新动向。 一、技术进展日益加快的燃料电池车X-TRAIL 在最近几年,日产以X-TRAIL为基型车开发了燃料电池车。X-TRAIL是一款SUV车,在这样一款车上安装燃料  相似文献   

9.
王伟  张建凯  王丹  张艺伦 《汽车电器》2022,(11):14-17+23
R1234yf是R134a理想替代制冷剂之一,为研究R1234yf系统制冷和制热性能,搭建了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实验台架,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R1234yf系统与R134a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低于R134a系统;制热工况下,R1234yf系统与R134a系统制热量相当,COP低于R134a系统,在低温下制热能力衰减均比较严重。R1234yf系统由于其较低的排气温度更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辅助燃料电池车辆预热,提升燃料电池在低温下的冷启动速率以及降低电动车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泵和蓄热装置联合的燃料电池电动车供暖方案,并开展了燃料电池车辆系统动态仿真研究,对比了有无蓄热装置辅助的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寒冷运行环境下,蓄热装置可确保驾驶循环工况下循环冷却液热量来源的连续性,相较于无蓄热装置的热管理系统,热泵和蓄热联合供暖方案可使空调系统能耗下降26%;利用蓄热装置辅助的供暖系统能够改善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冬季冷启动特性,优化车辆电池系统的热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采暖性能,对燃料电池汽车低温冷启动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热泵采暖系统和PTC采暖系统的原理以及优缺点,并以一款燃料电池公交车为例,利用实车测试的方法分析了PTC采暖系统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PTC采暖是目前最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汽车采暖方式,燃料电池公交车由于车内空间较大,温度升高的速率较慢。热泵采暖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燃料电池热管理方案对于改善续驶里程很重要,强化采暖系统与车内空间的换热提升车内升温速度。  相似文献   

12.
燃料电池系统作为燃料电池车的关键核心系统,在燃料电池车的开发验证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匹配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可靠性和耐久性6个维度,结合乘用车的使用环境和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来分析燃料电池系统验证体系,构建出乘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验证体系以及相关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13.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0,(48):18-19
氢燃料电池车由于存在不少难点需克服,因此,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研发应继续进行,改善燃料电池堆一致性,提高燃料电池堆功率密度,开发长寿命、高可靠性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加压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电输出性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丰田公司于2014 年12 月推出新型燃料电池车( FCV) “未来( MIRAI) ”,是燃料电池汽车进入销售阶段的第一步。这得益于丰田燃料电池系统( TFCS) 的最新应用。TFCS 进一步强化了FCV的技术优势,并且大大降低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成本。而成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FCV 系统商业化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搭建了热泵空调试验台架,采取控制变量法,研究R134A充注量以及工质种类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质充注量较大时,压缩机出口温度及压力、蒸发器进口压力较大,系统功耗较大,同时制热量较大;工质充注量较小时,蒸发器内工质吸热过少,制热量不足。环境温度低至-10℃及-15℃时,R134A、R407C以及R410A3种工质中R407C制热性能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氢燃料电池洗扫车为例介绍目前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在使用方面与同类型纯电动专用车对比动力参数与优缺点,从氢燃料电池洗扫车底盘动力系统方面简要介绍其系统构成、运行原理、电堆电池混合动力分配算法及实现方式,从上装解耦动力系统与上装分体控制系统方面介绍其与传统洗扫车的功能不同点与优化效果,分析氢燃料电池专用车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相关产品企业提供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在技术与发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难关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全世  齐占宁 《汽车工程》2001,23(6):361-364
本文在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上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其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然后针对汽车领域的需要,给出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概念,并对其燃料和氧化剂供给、水/热管理和控制等各子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难关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燃料电池车商业化所必然要涉及的氢燃料供给和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较客观的论述。最后对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汽车难关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全世  齐占宁 《汽车工程》2001,23(6):361-364
本文在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其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然后针对汽车领域的需要,给出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概念,并对其燃料和氧化剂供给、水/热管理和控制等各子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难关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燃料电池车商业化所必然要涉及的氢燃料供给和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较客观的论述。最后对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CO2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中间冷却式CO2热泵系统,并试验对比了其与基本跨临界CO2系统的性能.结果显示:35℃制冷工况下,中间冷却式系统的性能与基本系统相当;45℃制冷工况下,中间冷却式系统的最大制冷量和最优性能系数较基本系统分别提升了 19.8%和12.8%;制热工况下,中间冷却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安全》2008,(7):44-45
FCX Clarity在Honda汽车新车型中心生产,该汽车研发中心增设了燃料电池车专用的总装生产线,进行燃料电池车特有的组装加工,例如燃料电池堆及氢气罐的安装等。其核心技术燃料电池堆由Honda生产技术株式会社生产。特别是对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的电池单元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