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路谱采集方法试验周期长,无法采集误用工况并预测整车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动态载荷的影响等问题,采用数字试车场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3D数字试车场环境下车辆动态载荷响应,并研究底盘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载荷的影响,通过与实车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方法对底盘主要调试件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量化各参数对整车不同工况动态载荷的影响规律,从而快速预估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某车企对正在研发的某车型进行可靠性道路耐久试验过程中,发现后副车架某位置发生开裂,开裂的产生影响了可靠耐久性能评估。为快速解决开裂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副车架进行仿真。主要思路:将试验场采集得到的路面激励信号加载到在多体动力学悬架模型中,然后提取出硬点动态载荷,最后将动载荷作为耐久仿真输入,对副车架进行结构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开裂位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性参考建议,为提高副车架寿命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前副车架是底盘前桥的骨架,对整车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针对某车型前副车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钣金焊缝开裂以及疲劳耐久性能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CAE仿真进行前副车架整体及局部的疲劳应力计算,然后进行了多轮结构疲劳耐久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最终经过整车道路耐久试验检验,确定了最终的前副车架设计方案,使前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得到了优化,疲劳耐久性能也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预测某副车架疲劳寿命,对其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获得其结构应力分布,并确定副车架的疲劳损伤热点;试验场条件下测取副车架的应变载荷,通过频谱分析与低通滤波等计算副车架结构各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利用雨流计数法编制副车架载荷谱;利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与Miner准则进行应力集中修正,完成副车架的疲劳寿命预估。估算得出该副车架试验场预期寿命为9 120 h。  相似文献   

5.
刘永香 《商用汽车》2011,(14):80-82
从设计角度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重型前顶自卸车的副车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介绍了副车架主要结构的设计原则,对车辆设计和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自卸车副车架是自卸车的关键总成件,自卸车货箱及液压系统是通过副车架来固定的,副车架除承受安装在其上的各种装置及货物的载荷外,还要在行驶中与主车架共同承担车架的扭转与弯曲,以及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动载荷。  相似文献   

6.
《运输车辆》2008,(7):83-83
无应力车架:主副车架结构,主车架采用无应力的设计以适应崎岖的山路,3点式副车架连接到主车架上,这样确保车辆在通过不平整路面时,固定在副车架上的驾驶室、货舱保持平稳,更有效地保护车身及装载设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研究前副车架计划沿用于某个新的车型,用ADAMS/CAR提取新车型副车架在典型工况下各安装点的载荷,对副车架进行了典型工况的应力计算。同时根据项目组采集的道路载荷谱,对副车架进行疲劳计算。再次结合此前副车架在前期老车型的路试情况以及基于道路谱开发的副车架台架试验结果,研究评估此前副车架是否可以用于新的车型。本文对于副车架在车型沿用分析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车辆开发过程的开关门耐久试验中,尾门系统经常会出现激光钎焊耐久开裂的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缺少激光钎焊耐久性能的预测手段,无法对其寿命做精确的评估。为了更好地支持车辆的正向设计开发,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应力/寿命疲劳评估法建立了激光钎焊耐久性能的预测方法,获取了两种类型焊接形式的S/N曲线,并通过试验对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以某典型汽车副车架衬套为试验对象,探讨了汽车底盘橡胶减振元件的道路行驶载荷谱缩减方法,介绍了对道路行驶载荷谱进行雨流统计的原则、载荷雨流矩阵转换为位移雨流矩阵和损伤矩阵的方法、橡胶件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应变-寿命曲线获取方法等,并应用缩减的载荷谱进行了台架耐久试验。与道路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道路行驶谱载荷谱缩减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对橡胶件的耐久性能进行评价,可节省试验资源、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前虚拟试验场(VPG)因开发周期短、成本低而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多体仿真模型与实际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取的硬点扭矩精度无法得到保证,故基于虚拟试验场的疲劳耐久分析可靠性存在疑义。论文以后副车架和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试验场路面提取后副车架和车身的硬点载荷谱;分别以有扭矩和无扭矩载荷谱进行疲劳耐久仿真分析;对比疲劳耐久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有扭矩和无扭矩疲劳耐久仿真分析的损伤值比值介于0.54~0.99。总体而言,基于虚拟试验场的扭矩对疲劳耐久仿真的影响较小;在扭矩精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不影响疲劳耐久仿真分析的整体结果,从而也证明了基于虚拟试验场的疲劳耐久仿真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车架是整车的关键部分,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 Works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再对车架在弯曲、扭转工况下施加相应的边界条件和载荷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找出车架中应力较大的部位来校验其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对车架的模态进行分析,提取出其非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对车架的动态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实测路谱的整车疲劳耐久性能开发流程。该流程中的多体模型动态载荷分解部分,是把采集到的轮心6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直接加载到多体模型轮心处,用所建的多体模型,仿真得到各零部件及系统连接点处的力。结果表明,利用多体模型分解获取的零部件动态载荷和有限元法分析得到的应力、寿命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证明了所建多体模型精度高,载荷传递路径可信,所提出的疲劳性能开发流程适用于企业其他车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麦弗逊前悬架的两点式转向器安装尺寸及结构对整车装配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安装点的距离较长,对应副车架安装面上的平面度差异,由于杠杆原理,在装配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装配应力。为减小或消除此装配应力对整车前轮前束变化和车辆跑偏的影响,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尺寸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装配工艺的优化方案,并经过实际生产中大量数据的验证,能够有效地解决前轮前束变化引起的跑偏现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乘用车早期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前副车架钣金开裂问题,基于CAE模拟台架试验对前副车架的强度进行分析,并对副车架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了最终的结构优化方案,并经过了多轮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耐久试验的验证,合理解决了前副车架的钣金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汽车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冲压件焊接而成,对焊后应力、焊接变形、焊缝组织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采用Sysweld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详细介绍了在Sysweld模拟过程中的基本参数、边界条件、载荷的设置方法,并对焊接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很好地模拟弧焊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应力、相的状态变化,为产品的工艺参数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Adams软件的虚拟试验场动态载荷分解技术在乘用车耐久性能开发领域广泛应用。对于重卡车型,由于车辆模型复杂、参数有限且测试难度大,虚拟试验场技术的应用推广受到限制。搭建某牵引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及虚拟试验场仿真环境,同时采集试验场工况下的实车载荷谱数据并与虚拟试验场动力学仿真分析提取的动态载荷进行对比。使用相对伪损伤比值、频谱分析等评估比利时、扭曲路、搓板路等典型路面工况下仿真与实测载荷谱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虚拟试验场的动态载荷提取技术可应用于牵引车车型且可实现较高的精度,是一种获取试验场耐久工况载荷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压裂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车架强度,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副车架在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制动工况、转弯工况、复合工况、工作工况6种工况下的载荷情况,获得其应力分布云图和最大应力点,为针对副车架结构强度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工况下车架的应力最大,为214 MPa,因此在一般的常见工况下应尽量避免扭转工况,从而达到提高整车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CA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汽车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找出结构的薄弱区域,进而对其进行优化修改,满足相关的力学性能。副车架对整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其在阻隔振动和减少噪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底盘悬架系统的刚度。本文结合某公司开发的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并在满足应力的要求下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优化后副车架的总重量明显减少。副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根据设计要求,该副车架上需安装动力总成悬置支架、转向机安装支架、下摆臂连接支架以及稳定杆支架,主要结构为槽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将模型存为IGES数据格式,导入到Hypermesh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路谱载荷的多通道试验中某副车架开裂失效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控制臂安装点处的路谱载荷基于风险点疲劳寿命等效原则建立前副车架多通道试验台架,然后基于远程参数控制技术开展前副车架基于路谱的多通道试验。对试验过程中的失效点进行分析,找到开裂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对失效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方案重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轿车悬架橡胶衬套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橡胶衬套的种类,阐述了汽车悬架橡胶衬套的基本性能及其应用情况.研究了悬架的副车架橡胶衬套和控制臂橡胶衬套在车辆中各向特性参数的分布及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并对橡胶衬套的结构设计特点、橡胶材料和配方、疲劳破坏性能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