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岗托至江达段有多处边坡滑坡。本文通过查明某边坡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进行变形情况分析及原因推断,在此基础上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滑坡已处于滑动阶段,遇降雨等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将产生滑动。在天然工况下对滑坡各断面进行指标反算,通过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在天然状态下在0.98~1.00之间,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产生整体滑动。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滑坡变形现状较为吻合。最后给出滑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尔瓜子古滑坡新活动区是由一个大型古滑坡堆积体局部复活而成,毛尔盖水电站水库二期蓄水位达到2085 m高程左右时,滑坡体前缘部分发生较大规模的垮塌,该滑坡若产生速滑,将威胁附近新建麻窝移民集镇和斜坡内省道贝尔隧道安全,甚至给毛尔盖水电站大坝造成影响。在查明该滑坡地质环境条件、斜坡地质结构、变形滑动现象与特征和变形滑动模式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3D,基于流固耦合分析原理,建立地质结构模型,研究了该滑坡在库水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及机制,确定了该滑坡滑动的临界库水位,并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就稳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预测。结果表明,滑坡进一步滑动的临界库水位在2 105 m时,滑坡整体处于失稳状态。必须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工程和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舒中潘  高政  张军  杨关 《路基工程》2019,(4):116-120
推导了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以川东红层区某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为例,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分为H1,H2滑坡,H2滑坡的剩余滑坡推力侧向作用给H1滑坡。H1滑坡前缘变形大,为牵引式滑坡;H1的滑动降低了提供给H2滑坡的滑坡抗力,导致H2滑坡滑动。天然工况下,H1,H2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H1滑坡的稳定性总体差于H2滑坡。考虑H2滑坡推力对H1滑坡的影响时,原本在天然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H1滑坡变为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临夏某高速公路互通段线路右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段坡体进行划分区域及监测,对地表变形和深孔位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已形成滑坡区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已发生滑坡的A区处于自稳状态,B区滑坡体存在变形且在发生蠕变滑动,滑坡区对邻近坡体的影响较小,两邻近的C区和D区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A区滑坡体不同位置采取削坡卸载、抗滑桩和支挡等措施,B滑坡区前缘采取填土反压与排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惠霞  郑书彦 《公路》2004,(9):89-93
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的规模较大,在1950年就有变形的迹象,1991年帕隆藏布滑坡整体滑动。本文在分析了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的形成及演变,介绍了滑坡侵蚀基本特征和成因、滑坡区岩土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及评价,并对该滑坡滑动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及侵蚀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刘博峰  梁玺  周坤 《路基工程》2021,(2):231-236
针对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ZK174+730~ZK175+110段修建期间边坡出现滑坡,结合地质调绘及勘察,查清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发育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通过稳定性计算表明:该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状态下为不稳定状态;采取治理措施后,保证了该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会东县狮子山滑坡为依托,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并运用FLAC3D软件和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主要为局部变形,且主要是滑坡中上部剪切变形较大,处于欠稳定状态;该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条件下有发生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茨哈峡水电站V号滑坡的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评价了各种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仅在天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其他条件下将处于极限稳定或失稳状态。对此,提出了滑坡整治方案,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程平 《公路》2006,(12):104-107
从人文历史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下水条件等方面对该滑坡体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得出某高速公路林家溪路段是一个古滑坡的重要结论,在暴雨及人工开挖条件下可能复活,并对工程建设造成极大影响。对滑坡范围和滑动面位置进行了研究,获取了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最后对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室内试验和反分析计算,给出了滑坡体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实测,花地公路滑坡为“特大型”中层推移式滑坡,地灾体危害大。文章在对花地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特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设计成果,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花地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表明:自重状态及自重+地震状态下,该滑坡基本稳定;在自重和暴雨状态下,该滑坡欠稳定,该成果对后期防治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石棉县双加坪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折线形滑动面条分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基本稳定,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大部分不稳定或欠稳定;在地震力作用下为不稳定滑移状态。对此,提出了合理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中尼边境友谊桥#3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在现场勘查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滑坡发育变形历史,分析其成因机制;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滑坡所有计算模型在天然工况下均为稳定状态,大部分剖面模型在降雨工况下呈现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各剖面模型均呈现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提出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滕建奎 《路基工程》2016,(2):201-206
堆填土滑坡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大,最不利滑动面的确定十分复杂。结合某道路K9处堆填土滑坡治理工程,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形成原因;运用理正岩土软件搜索出滑坡的最不利滑面;然后利用最不利滑面的信息,计算滑坡在不同工况下支挡工程所需的抗滑力,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袁磊  张安琪 《路基工程》2017,(6):205-208
通过对莲花村4组滑坡的变形特征以及岩性结构分析,判定该滑坡为古滑坡的局部残留体牵引式复活。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验算,验算结果表明,在暴雨等不利因素情况下,滑坡变形会继续发展、加剧,滑坡前缘滑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曲松河左岸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与现场调研、勘探结果,探讨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通过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在天然状态下滑坡体处于蠕动变形阶段,趋近于临界破坏状态,这与野外调查的现状基本一致;而在饱和状态下,坡体中出现塑性贯通,再现了滑坡失稳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一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其在天然状态、降雨入渗及初步拟定的处理方案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搜索各工况条件下滑坡的滑动面及求取其安全系数,并与勘察得到的滑动面进行分析对比,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具垂直分带性风化层特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且该方法能够模拟边坡岩土体与支挡结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某高速公路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调绘、钻探、地表位移监测和深层位移监测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处于蠕动状态滑坡的性质、滑动面及潜在滑动面的位置,根据滑坡性质及滑动面位置提出了针对性的滑坡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章行远 《公路》2007,(7):116-118
通过对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动性质、变形特征、产生机理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综合处治方案,最终达到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测斜装置,对滑坡进行了监测应用。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该滑坡为典型的降雨诱发岩质大变形滑坡,坡体当前仍处于滑动阶段。在进入雨季后,滑坡的后缘孔的变形速率由5mm/月骤增至10mm/月,而中部孔更达到了200mm/月,沿滑动方向的位移峰值达到662.8mm。监测结果也表明了滑坡的滑带深度约位于20~22m深部位,监测数据揭露滑动带深度与钻孔发现的JC1孔内的泥质夹层、JC2孔内地下水活动的破碎带及JC3孔内泥质夹层深度吻合,与前期推测的滑面深度基本吻合。此外,新型的柔性监测设备也具有精度高,采集频率高的突出优点,并且相比传统设备承受了更大的变形,在防灾减灾应急抢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振北  艾国辉  卓腾飞 《公路》2024,(1):263-269
黄河中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及黄土特殊的结构,造就了大量的滑坡发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古滑坡出现复活,直接威胁着人居及财产安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勘察、野外监测、土工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马家湾古滑坡的复活机理。结果表明:滑坡体上部土体含水率小于粉质黏土层(滑动面附近)土体含水率。水分在该坡体入渗的最大影响深度为1.5 m(1.0 m内土壤含水率变化波动最大)。滑坡形成后坡体上裂缝的存在,在降雨作用下改变了滑坡体空隙水压力分布状态,水体在裂缝及滑坡前缘不断地积水,改变了土体含水率及抗剪强度,致使一级滑坡发生滑动,一级滑坡的滑动降低了二、三级滑坡坡脚抗滑力,最终古滑坡牵引式的滑动、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